首頁 > 旅遊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由 老羊漫話 發表于 旅遊2023-01-30

簡介1911年議會又通過了《議會法》,確立了下議院的最高立法權,同時產生了一個慣例,世襲貴族如果擔任國家公職,只能在上議院擁有席位,也不得擔任內閣成員,但首相必須來自下議院

英國的最高領導是誰

英國首相是政府首腦,也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

但是,和英國王室上千年的歷史相比,首相的歷史只有300年。實際上英國政府原來並沒有首相這個角色,後來英國君主將部分王權授予議會,於是就憑空“創造”出了統領內閣的首領——首相。

英國的首相從無到有,其實是一個歷經了幾百年鬥爭後“還政於民”的過程。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12世紀末,英國幾乎丟失了在歐洲大陸的所有領地,加之當時的王英“約翰”橫徵暴斂,使得國內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1215年6月19日,貴族們聯合起來迫使約翰王簽署了著名的《大憲章》。數十年後,亨利三世力圖恢復被限制的王權,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貴族們再次揭竿而起,迫使亨利三世簽訂了《牛津條例》,規定:組成一個永久性會議,參與國家管理,當時被稱為“國會”。

最開始,國會只由君主和封建大貴族組成,不能代表底層人民利益,又引起了市民、騎士和自由土地佔有者的不滿。 後來叛亂貴族為了得到這些人的支援,又召開了由貴族、騎士和市民參加的等級會議,從而形成了國會的“三位一體”模式,即君主、上議院和下議院。

國會的制度建立後,表面上看起來權力在從國王向著議會轉移,但是國王仍然掌握著實際性的決定權。

因為英國的上議院被稱為“貴族院”,議員都是王室後裔、世襲貴族、大法官和主教,上議院的議員身份是終身制的。下議院被稱為“平民院”,議員是透過“一人、一票、一價”的方式由選民直接選舉出來的,但下議院在當時並沒有存在感,更沒有話語權,處在從屬的位置。而且議會國王想開就開,不想開幾年都不開一次,實際職能名存實亡。

1688年,英國爆發了非暴力政變“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為了防止天主教復辟,貴族們將詹姆斯二世信奉新教的大女兒瑪麗/威廉夫婦從荷蘭請回了英國,並幫夫妻二人登上了王位。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進一步限制君主的王權,於是在國會就通過了《權利法案》。該法案內容只有十三條,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限制國王權力,二是保障議會權力,規定國會必須定期召開。英國從此確定了君主立憲制,國會成為英國權力中樞。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這時國王議事的御前會議正式轉變為議政為主的議會,英國的統治也從國王一個人大權獨攬,變成了集體領導,國會真正成為制衡國王的一個機構。但這時國會主要是由上議院把控,擁有立法權、提名下議院議員的權力和否決下議院提案的權力等。由於上議院和下議院的階級對立,上下兩院對於權力的爭奪也愈演愈烈。

多說一點,上議院和下議院開會都在同一個地方,就是英國的議會大廈——倫敦最著名的地標“大本鐘”底下非常大的威斯敏斯特宮。但是上議院開會在“紅廳”,所有的座椅都是紅色的;下議院開會在“綠廳”,顧名思義所有座椅都是綠色的,可見兩個階層還是涇渭分明的。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紅廳”和“綠廳”

時間來到1714年,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安妮一世駕崩。由於女王安妮沒有留下子嗣,所以她死後王位的傳承就出現了麻煩。因為早在1701年,為了防止天主教在英國佔有統治地位,英國王室就頒佈了《王位繼承法》,規定天主教徒不能繼承英國王位。而當時找遍了和英國皇室關係最近的50個人後發現他們全是天主教徒。

最終英國王室在德國找到了信奉新教的詹姆士一世女兒的後裔漢諾威選侯喬治,雖然他當時已經50多歲了,但卻是血緣和安妮女王最接近的新教徒貴族,所以英國人只能將就,將這個德國老漢接到了英國繼承王位,稱喬治一世,成為漢諾威王室的第一位國王。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喬治一世

但是麻煩也隨之而來,由於喬治一世從小生在德國,母語是德語,根本就不會懂英語,所以除了透過翻譯,他根本就無法和周圍的其他人直接交流,加之他也不懂英國政治,那還怎麼治理國家呢?

就這樣磕磕絆絆過了三年,喬治一世心力交瘁,王室貴族和閣員們也是痛苦不堪。

1717年,喬治一世終於挺不住了,於是主動提出來不再參加內閣會議,只是聽彙報,當起了甩手掌櫃。到了1921年,喬治一世越來力不從心,又把治理國家的絕大部分權力委託給了議會,並敕命輝格黨(現在的自由黨)領袖華波爾爵士為內閣首領,主持內閣會議和協調各部門工作,責任內閣制度從此誕生。

華波爾被認為是英國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不過那時他卻並沒有“首相”(PrimeMinister)這個頭銜,他的官方稱呼是“首席財政大臣”。因為在此之前,國王一直掌握著財政大權,甚至專門規定“除了君主委託的大臣所作出的動議外,下議院不會對任何有關公帑的議案進行表決”。此後,英國內閣也形成了由“首席財政大臣”主持的慣例。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英國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羅伯特·沃波爾爵士

喬治二世是喬治一世的獨子,也是德國人,完全不熟悉英國的政治制度,所以也乾脆對政事不管不問,放手讓議會處理一切國務。這樣寬鬆的條件使得君主立憲制在英國得到發展,同時也讓英國首位首相羅伯特·沃波爾得以放開手腳。

為了肯定羅伯特·沃波爾的工作,喬治二世還將王室的財產唐寧街10號和11號兩幢三層樓,贈送給羅伯特·沃波爾爵士。但是沃波爾拒絕了喬治二世國王的好意,而將其變成了“首相”的官邸和辦公場所,從而流傳至今。

喬治三世繼位後,第15任“內閣首領”小皮特內閣正式將“內閣首領”的制度確定下來。1885年,第42任“內閣首領”威廉·格萊斯頓剛籌組完成的內閣,首次出現了首相(Prime Minister)這個詞,但當時它被列在官方政府首腦職位──首席財政大臣之後,並加了括號。

1905年,享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獲任命為英國首相。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首相(PrimeMinister)一詞正式出現,成為一個正式的英國官銜。1937年《國王大臣法》頒佈,首相一詞得到法律確認。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紅廳

但在19世紀以前,英國首相幾乎都是由上議院的貴族議員出任,內閣大臣也幾乎都是由國王從上院議員中任命。

同時國王在左右內閣成員的態度、解除大臣職務等方面還享有相當大的權力和影響力,國王不喜歡的政府常常被迫下臺,而國王支援的政府雖然得不到下議院的信任卻依然可以長期維持執政地位。

雖然下議院的議員名義上被稱為“平民院”,是透過選民選出來的。但實際上,下院選區基本都是從中世紀便劃分好的區域,一個選區一般會選出1至4名議員。由於幾百年來的人群遷徙和工業革命後的城市發展,過去人口繁盛的選區到了18世紀末已經成了無人區,居民只有個位數,成為所謂的“糜爛選區”;而諸如曼徹斯特那樣的新興工業城市卻沒有一位議員名額。於是就出現了新城市無人代表,而擁有“糜爛選區”的地主則可輕易操縱本區選票,使得其指定的或者賄賂了他的人選成為當地議員。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因此,這一切引起了民主意識覺醒的英國民眾很大的不滿。於是在1830年,在野的輝格黨(現在的自由黨)成員趁機推出了《選舉改革法》,提議重新劃分選區並降低選舉權門檻等一系列改革下議院的措施。但是這個法案遭到了正在執政的託利黨(現在的保守黨)的堅決反對。經過革命派人士2年的努力,終於在1832年通過了這個法案,從此結束了上議院控制下議院的局面。

1911年議會又通過了《議會法》,確立了下議院的最高立法權,同時產生了一個慣例,世襲貴族如果擔任國家公職,只能在上議院擁有席位,也不得擔任內閣成員,但首相必須來自下議院。由此,英王直失去了直接任命首相和內閣大臣的權力。

後來,上議院又喪失了否決下院財政議案和其他議案的絕對權力。至此,上議院的政治權力和影響力遭到毀滅式打擊,上議院的王室成員、世襲貴族、終身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們逐漸淪為了“花瓶”的角色。

也正因如此,當1953年,伊麗莎白二世授予丘吉爾英國的最高榮譽——嘉德勳章,並打算冊封丘吉爾為倫敦公爵,以表彰其為英國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時,卻被他婉言謝絕了。據說,丘吉爾當時是想讓他的兒子將來從政,甚至當英國首相,自然不甘心只讓他兒子到上議院當個“花瓶”,所以才忍痛放棄了世襲的公爵爵位,可見其用心良苦。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按照慣例,英國議會大選後,英王就召見多數黨領袖,任命其為首相。相比於以前,這種任命就只是一種形式了。隨後,首相就要選擇黨員組成一個20多人的內閣,英國政府的運轉就由這個內閣來負責。至於選誰擔任什麼職務,全由首相一個人說了算。

英國首相雖然擁有很大的權力,但是他必須得到內閣成員的信任。如果是內閣成員對首相不信任,那他只有辭職退出內閣一個選擇。

如果是議會對首相不信任,議員可以在議會發起不信任案投票。如是不信任案不透過,那就沒什麼事兒,如果不信任案透過,那首相也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首相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二是首相辭職,內閣就垮臺,內閣成員集體得辭職,由議會多數黨重新推選首相人選,重新組閣。

最近的三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鮑里斯·約翰遜、麗茲·特拉斯都是因為內閣成員的不信任導致下臺的。

英國的首相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為啥動不動就辭職?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Tags:首相下議院上議院英國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