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旅遊2023-01-30

簡介不過,對於看慣了長江的武漢人來說,漢江太小了

武漢市內的江是什麼江

原創 相見在武漢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漢江被武漢人親切地稱作“小河”。它是兩岸居民的樂園,伴隨他們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

月湖橋還沒修建時,漢陽人遊過漢江去逛漢正街,漢口人則遊過漢江去漢陽的炒菜館子大快朵頤。雖然兩岸有輪渡相連,但有住在漢陽的人每天游泳到漢口上班。漢江窄,抓一根竹竿就漂過去了。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如今十多座大橋橫跨漢江,而漢江邊玩水的人更多了。

今年漢江水位偏低,老碼頭、工廠遺蹟相繼浮出水面。遊玩的人在漢江南岸發現一塊“漢陽兵工廠界”石碑,揭開了漢江叱吒風雲的歷史。100多年前,漢江邊的工廠正推動中國走向工業化。

所以,漢江到底是什麼?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南岸嘴,左為長江,右為漢江,因含沙量不同,兩江水色不一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陽光灑在車水馬龍的月湖橋上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1978年,來自北方的李長安(現地大退休教授)考上當時的武漢地質學院(即今地大),校址在漢口。

剛到學校他就約同學步行到漢江邊看“長江”,兩人在岸邊不停驚歎“長江真大啊”,後來才知道這只是漢江,長江比它還要大得多。

不過,對於看慣了長江的武漢人來說,漢江太小了。江漢橋下漢江才100多米寬,兩分鐘就走過去了。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又因為漢江從襄陽到武漢段別稱“襄河”,所以人們把江漢稱作河,把長江稱作江;也有一些人稱長江為大河,稱漢江為小河。在武漢人的日常生活裡,它就是平平無奇的一條河。

因為它相對長江很小,所以常常被人忽視。尤其對於武昌片的人來說,似乎有些陌生,以至於有時提到網紅的古田橋在漢江上也會讓人些許驚訝。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漢江究竟是大還是小?

漢江源於陝西省秦嶺南麓,彙集諸多支流之後流入湖北,再橫穿湖北中部,匯入長江。幹流全長1577千米,相當於武漢到重慶一個來回。

漢江是長江第一長支流,但其水量只有長江的二十分之一,比不上湘江、贛江、嘉陵江,下游河道寬度往往也只有長江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不過,這樣的體量放到北方絕對是大個子。作為中國母親河之一的黃河,其水量僅僅與漢江相當。同在北方的海河、遼河等就比漢江小多了。所以漢江其實一點不小。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江漢平原能成為魚米之鄉,漢江百萬年的塑造功不可沒。和長江一樣,漢江從上游帶來大量泥沙把窪地填平,帶來大量河水把平原雕琢為水鄉。如果把長江看做大海,那麼漢江就是注入大海的河流,江漢平原則是漢江的“三角洲”。

數千年來,漢江下游河道在其“三角洲”上來回擺盪,既給當地帶去沃土良田,也帶去洪水災害,還深刻影響著城市的發展變遷。

武漢西南的東荊河、通順河等都是漢江的分支,而半個江漢平原也都有漢江奔流的痕跡。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說來也奇妙,漢江的肆意奔流恰恰造就瞭如今漢江武漢段的“小”。

其實漢江中游水面十分寬闊,在襄陽等地,漢江往往可達500甚至1000米寬。但到了平坦的江漢平原,漢江頻繁改道、分汊,使得河道難以持續拓寬增大。如今漢陽和漢口之間的河道也才穩定了幾百年。

也正是漢江下游的偶然變動,深刻影響了武漢的城市格局。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一說到武漢,大家就會想到江城,想到長江對於武漢的重要性。但其實,漢江對於武漢這座城市的產生同樣至關重要,尤其是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基礎,沒有它就沒有今日的武漢。

如今的武漢長江江面上,船舶來來往往,如車水馬龍的快速路。尤其是在陽邏港,萬噸級的海輪滿載著貨物運往海外。

但以前可不是這樣。古代木質的小船經不住長江的驚濤駭浪,它們往往在長江的支流入江口、沙洲間的支汊停靠。唐宋時期武昌城外繁華的南市便位於鸚鵡洲邊的支汊,明時又轉移到巡司河口金沙洲。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對於陸路交通不便的古代,水路交通至關重要。長江干流只能溝通東西,要連線南北還要靠它的支流,漢江正是其中條件最好的一條。

在古代,除大運河外,漢江是南方便捷連通中原、關中的僅有通道,大量貨物、人員透過漢江南來北往。

明成化年間(1465-1487),漢江在郭茨口附近裁彎取直,幹流水流增大,通航條件改善。尤其是漢江北岸(今漢口),浪小地闊,適宜停船運貨,又有長江、漢江聯絡東南西北各方,因此迅速崛起為商貿重鎮。

注: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成化年間漢江改道,自龜山南麓入江轉為龜山北麓入江,才有了漢口。但也有文獻記載,那時的漢江本身就是由龜山北麓入江,只是在郭茨口發生了裁彎取直。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一時間“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

清初學者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中寫道:“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而漢口……亦為九省通衢……雖欲不雄天下,而不可得也。”

那時的漢口,風頭甚至蓋過有上千年曆史的武昌城和漢陽城,儼然是當時的“一線城市”,而它的行政級別僅僅是鎮。

武漢三鎮格局就此形成。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之後,由於水流形勢變遷,武昌城南長江邊的鸚鵡洲、白沙洲(非現在的白沙洲)消失,金沙洲並岸,武昌的港口條件惡化,漢口的商貿地位進一步增強。

雖然“東方芝加哥”的稱號是多年之後才獲得的,但這一時期奠定的基礎毫無疑問十分重要。

在我老家(仙桃),人們常把“去武漢”稱作“下漢口”,也就是沿漢江往下游到達漢口,“漢口”替代“武漢”成為這個城市的稱呼。而“下漢口”也是小孩尿床的戲稱,所以在我小時候,早已在夢裡多次神遊漢口了。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如果沒有漢江,武漢這座城市的規模和影響力或許將大大縮減。

到了1861年,漢口開埠通商,西方輪船駛入,漢口的長江邊才日益成為主要的港口區域。

不過這也並非意味著漢江的落寞。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漢江的航運優勢讓位長江,但它仍然十分重要。

清末張之洞督鄂,把武漢帶入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漢陽鐵廠便位於漢江南岸、龜山腳下,與之作伴的還有漢陽兵工廠、針釘廠、鋼藥廠等一系列近代工業。

著名的“漢陽造”步槍就來自於此,從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都有“漢陽造”的身影。百年前,正是這些工廠為中國的革命和工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而同一時期,在漢江北岸,依然熙熙攘攘的漢正街以西,近代工業企業紛紛設立。

武漢最早的自來水廠既濟水廠(宗關水廠前身)就於1909年在漢江邊建成通水,武漢人第一次擰開水龍頭就能接到乾淨的生活用水。此後近半個世紀,它一直是武漢唯一的公用自來水公司。

如果不是漢江,武漢人喝上自來水或許還要等更久。由於漢江水質好,100餘年後的今天,宗關水廠仍然在為200多萬居民提供自來水,佔主城區的四分之一。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在水廠附近,紗廠、麵粉廠、石灰廠、火柴廠、肥皂廠等等一家接著一家。風靡一時的“青龍牌”肥皂就產自這裡的太平洋肥皂廠。

這些工廠把先進生產技術引入武漢,幾乎承包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武漢人的現代生活,從漢江邊發源。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1949年之後,漢江兩岸的工廠如雨後春筍。

漢陽鐵廠、兵工廠舊址上建起市國棉一廠、機械廠、汽車廠……古田還形成了當時武漢重要的化工區。從日用百貨到傢俱家電,那時的武漢人離不開“漢江造”。

古田對岸的漢陽江邊,市一、二、三、四磚瓦廠一字排開,為武漢的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城市的發展、產業的升級讓許多工業撤離主城區。原址上,美好正在發芽。

琴臺音樂廳、琴臺大劇院十幾年來給無數人帶去藝術盛宴,武漢美術館(琴臺)又以自己的獨特造型驚豔世人,工業遺址變身公園,老碼頭成為親水平臺,江灘上鋪滿花海……

當年滿足我們物質生活的漢江,如今正在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

相對於長江的磅礴與偉岸,漢江是親切與溫情的。長江流向廣闊天地,漢江流進武漢人的心裡。

漢江“又窄又淺”,不會讓人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只會讓人悠然自得享受生活。

但和長江一樣,漢江既是城市的天塹,也是城市發展的催化劑。沒有兩江,武漢會大為失色。

或許正如武漢的名字,武與漢,漢江佔了一半。

旋轉手機觀看

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原標題:《漢江,武漢人親切的“小河”》

Tags:漢江武漢長江漢口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