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由 瀾瀾的大世界 發表于 旅遊2023-01-15

簡介上世紀30年代在陽穀縣的山陝會堂,在張秋鎮運河的西岸,坐落在張秋鎮運河的西邊,山陝會堂是清朝時期陽穀商貿興盛的一個縮影和一個見證

迪士尼建議玩幾天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這是30年代山東陽穀縣一張舊的攝影作品。陽穀縣是山東聊城的一個小縣城,坐落在山東的西邊,聊城的北邊,黃河的北部。陽穀縣的名稱由來,在舊時的縣誌中說:“陽穀有一處叫‘伏羲’的古城。康熙十二年《陽穀縣志》記載:「陽穀有一座叫陽穀的地方,傳說是伏羲教人種谷的地方。」伏羲曾在這裡教導百姓「觀日陽、種五穀」,因此才有了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水滸傳》才認識陽穀縣的,陽穀縣可以說是因為《水滸傳》才火起來的。在陽穀縣,許多與武松相關的地方,比如武松在景陽岡與猛獸搏鬥,比如武松與西門慶搏殺的獅子,比如武松,就是陽穀縣的一個都督。話說回來,陽穀縣是個啥情況?接下來,讓我們跟著這套老相簿,一起走進80年的陽穀縣。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上世紀30年代在陽穀縣的山陝會堂,在張秋鎮運河的西岸,坐落在張秋鎮運河的西邊,山陝會堂是清朝時期陽穀商貿興盛的一個縮影和一個見證。明清時期,陝西和山西兩個著名的商隊分別是晉商和秦商。山陝會堂是康熙時期由陝西商賈出資興建的一座寺廟和一座商樓,以祭祀武聖的關羽祠。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20世紀30年代陽穀縣,一部轎車行駛在一條滿是灰塵的黃泥路上。在當時,只有有錢人才會開這樣的轎車。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20世紀30年代,陽穀縣,一條航行在大運河上的船隻。聊城,是一個以大運河為中心的地方。明清之際,有“漕運之咽喉,天都之肘”的美譽,是當時九大港口中的一員。從陽穀縣張秋南五孔大橋至聊城的大運河,經過東昌府和臨清,於臨清西北與衛河相接。陽穀河渠在元代和清朝期間發揮了南水北調的功能,而聊城也因京杭運河的發展而繁榮昌盛了400多年。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上世紀30年代,陽穀縣張秋鎮,一處破舊的城門前。張秋古以“漲秋”為名,是因為地勢低窪,秋季易漲,故以張秋為名。張秋是聊城境內首座古代大鎮,在會通江上稱霸,鼎盛時期共有九道城門,72條街,82條巷,其中有40多個廟堂,故有“蘇杭、北邊有臨清張”之稱。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上世紀30年代,張秋鎮位於陽穀縣城隍廟。城隍廟就是坐落在南街村的“山西社”。自明朝起,到張秋經商的山西商賈已達百餘人,山西和陝西兩地的商賈出資,在運河西岸設立了“山陝會館”,供奉財神和關帝,以此求財源廣進。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20世紀30年代,陽穀縣,張秋鎮,城隍廟,一家四口站在城隍廟的龍牆前面。張秋鎮城隍廟的建築佈局整齊,古樸典雅,裝潢豪華,特別是雕刻精緻,讓人驚歎不已。

1930年代的山東陽穀舊照,被譽為“小蘇杭”的張秋運河古鎮

上世紀30年代,陽穀縣,一家人在家中合照。

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您覺得不錯,點個贊再走吧。

Tags:陽穀縣30張秋鎮陽穀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