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準確識別“求救訊號” 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為花季少年撐起“心靈晴空”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娛樂2023-02-07

簡介任小丹認為,識別“求救訊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識儲備,因此需要對家長、老師和學生開展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相關教育和宣講,一方面讓成年人能夠及時收到孩子的“求救訊號”,讓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及早得到幫助

如何進行精神鑑定

日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孩子的精神心理問題不容小覷,如何加強全民精神衛生科普教育,為花季少年撐起“心靈晴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醫生任小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兒童青少年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比如學業壓力大、人際關係差、家庭養育環境不理想、經歷負性生活事件等。

任小丹介紹,由於青少年抑鬱症狀的表現不像成年人那樣“典型”,因而在發病早期並不容易識別,往往會被誤認為是青春期問題。青少年抑鬱症多表現為:情緒煩躁、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拒學厭學、堅持力下降、人際衝突頻率變高等。有的孩子會出現情感脆弱,容易哭泣,總覺得委屈;有的孩子會伴有網路/遊戲成癮、抽菸喝酒等;有的孩子會出現破壞性行為,例如擾亂課堂紀律,甚至虐待寵物;還有一些孩子在確診抑鬱障礙之前會有不同程度的“空心病”,對人生有強烈的無意義感,對生活感到迷茫。

不少家長或老師會把青少年抑鬱理解為青春期叛逆。任小丹強調,青少年抑鬱與青春期叛逆的根本區別是,青春期叛逆不會影響一個人的社會功能,而抑鬱障礙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社會功能,嚴重的還會出現自傷自殺行為。

任小丹說,雖然重度抑鬱會導致孩子產生輕生念頭,然而求生的本能又會讓孩子在絕望之際發出不同程度的“求救訊號”:有的孩子會多次向同伴或父母抱怨“活著沒有意思”“人生沒有意義”,還可能會寫下反映內心情緒的文字,或者出現不同方式的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然而,很多時候孩子發出的這些“求救訊號”被誤認為是“矯情”“嬌氣”“尋求關注”的表現,甚至完全被忽視。任小丹認為,識別“求救訊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識儲備,因此需要對家長、老師和學生開展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相關教育和宣講,一方面讓成年人能夠及時收到孩子的“求救訊號”,讓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及早得到幫助;另一方面,讓青少年在出現情緒問題時能夠及時自我識別,知道去哪裡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從而實施“自救”。

北京回龍觀醫院兒童少年病房主任楊興潔建議,學校要在學業上給孩子減壓,老師應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培養興趣愛好,提升孩子的動力。同時,幫助孩子改善人際交往能力。一般來說,人際關係好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水平更高。青少年如果有人際交往問題,則可能更多地受到情緒困擾。

良好的親子溝通與和諧的父母關係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楊興潔說,從家庭系統理論來看,在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裡,孩子很有可能會成為“替罪羊”。父母關係不和諧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家長要幫助青少年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當家長不懂得如何教孩子調節情緒,甚至家長自身也存在情緒問題時,需要尋求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

此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維護心理健康也很有幫助。楊興潔建議青少年要規律作息,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要熬夜,參加如足球、籃球、排球等互動性強的體育運動,有助於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Tags:孩子青少年任小丹抑鬱求救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