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由 明月慧敏 發表于 旅遊2021-12-10

簡介劉偉雄 攝木鼓節木鼓節是佤族重大的節日,主要是向木依吉神祈求穀物豐收,人畜平安

剽牛是什麼意思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雲南普洱西盟,司崗裡佤族村莊傳統的民房。劉偉雄 攝

雲南是中國最多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其中西南部普洱的西盟綠林深處居住著佤族。他們有著獨特的生活習慣和宗教,拉木鼓、剽牛以及獵頭等傳說,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懷著好奇又害怕的心情,我們開始這趟風情之旅。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佤族拉木鼓時,“模巴”沿路唸咒“做鬼”。 劉偉雄 攝

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佤族大部分聚居於雲南西盟和滄源兩個佤族自治縣,即瀾滄江以西、怒江以東、怒山山脈南段,一般稱為“阿佤山區”。與中國雲南省接壤的緬甸佤邦區,也有佤族人的蹤影,佔當地 7 成人口。

佤族人不管男女老幼,只要聽到鼓聲就會搖動身子跳起舞來。當我們進入西盟縣城的時候,揹木鼓的佤族小夥子擊鼓歡迎,性感而美麗的女孩捧著小紅米酒要敬我們一杯攔路酒,不喝就進不了城。看來佤族人除了以舞會友,亦喜歡以酒論英雄。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充滿野性的佤族舞蹈極具震撼力。鄭嘉琪 攝

創世木依吉神

佤族傳統上信奉原始自然宗教。他們一般都相信萬物有靈,靈魂不滅且獨立存在,隨時可以離開它的附託物。而

自然界中最大的神是“木依吉”

;因木依吉創造了萬物,所以是人類和萬物的最高主宰。

基於佤族這種信仰基礎,流傳下來的傳說、祭祀、忌諱和風俗極為繁多,無一不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喪等大小事情幾乎都要佔個卦、請“模巴”(巫師)來“做鬼”(進行祭祀儀式)。

佤族每年的宗教活動由祭水鬼開始,因為他們的日常生活主要依賴山谷中的泉源和溪流。為了祈求水神保佑他們的水源充足,每年陽曆 12月都會花 6 天時間祭水鬼,及修理竹槽水道。祭水鬼後,就是拉木鼓。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龍摩爺在佤語意為聖地,是佤族人民祭拜神靈的聚集地。樹身上懸掛了無數水牛頭骨。劉偉雄 攝

木鼓節

木鼓節是佤族重大的節日,主要是向木依吉神祈求穀物豐收,人畜平安。木鼓是佤族的神物,他們認為木鼓可以通天,只要敲木鼓,天神便可以聽得到他們的說話和祈求。所以佤族的任何宗教祭祀活動,都必須出動它。除此之外,過去木鼓也應用於戰爭作為通訊工具,現在亦作樂器之用。

做木鼓的樹木先由“模巴”選好。木鼓通常以長 5米,直徑 2 米的樹身做成。在拉木鼓的當天早上,村寨裡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 剽牛獻祭。水牛栓在“牛角叉”上後,模巴開始“做鬼”,示意手執梭標的男子,向牛右前胛猛力剽去,以牛左側倒地、血向上噴為吉利,否則繼續剽,直到出現吉利狀為止。隨後拉木鼓時,全村人都會出動,把木鼓從老遠的地方拉回去,一般需時三天。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佤族用血淋淋的剽牛獻祭表示對神的虔誠,也寄託著佤族人對牛的感恩和祭奠。劉偉雄 攝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佤族的木鼓是用一整段粗大的原木製成,多采用紅毛樹、椿樹或櫻桃樹等硬質的樹幹下部為材。劉偉雄 攝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木鼓房是村寨的中心地,每每遇到大事,諸如拉新木鼓、村寨著火,人們都會到木鼓房中敲響木鼓。張立德 攝

佤族相信萬物有靈,木鼓也有靈,“梅饒格”就是木鼓神。為了保護和供奉木鼓,佤族村寨一般都有專門安放木鼓的木鼓房。西盟的木鼓房收藏了逾百個木鼓,其中一個高 1。7 米、長 1。5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鼓,於約 2003 年用麻老鷹樹製作。當地人介紹,木鼓是一對,有公與母之分。母鼓代表母親的力量,而公鼓象徵兒子的繼承。公的體積和聲音較大,母的則較小。

探訪雲南密林深處的佤族,親歷狂野的木鼓節,看剽牛獻祭

西盟通天巨鼓。 劉偉雄 攝

狂野一族

聽說,傳統上拉了木鼓就要砍人頭,否則就會招來災禍。一聽見砍人頭,我就不寒而慄。汽車司機周師傅說他的父親大約在 1950 年代就曾目睹過砍人頭事件。根據資料記錄,佤族的砍人頭活動直至 1957 年才結束,這與周師傅所說不謀而合。看那些好客、有禮貌的佤族人,很難想像這個民族 60 年前還在獵人頭。

佤族有句俗語說:“木鼓一響,人頭落地。”為什麼要砍人頭呢?有關佤族背景的文獻《司崗裡》裡,曾多次提及不砍人的話,小則穀物長不好,大則遭人禍天險。所以砍人頭的作用是確保其祭祀木鼓儀式的完整,避免招來天災橫禍。拉了木鼓後,把獵來的人頭供奉在木鼓房的人頭樁上,祭祀儀式才告完成。

至於該砍誰的人頭,有說佤族大多會主動出擊去獵頭,最喜歡找大鬍子的男人來砍頭,因為希望穀物長得像他的毛髮一樣茂密。人頭被放在人頭籮裡,腐朽後長出蟲子,掉下的蟲子越多,意味著農作物越豐收。當人頭被供奉在木鼓房裡一段時間,人們就會進行“割牛尾巴”,把人頭骨送到鬼林裡的人頭樁上永久存放。

一些村寨相信上天的“安排”。他們在某個地段插上一些特殊的樹枝,警告路人不要進入。一旦有人誤闖“禁地”,就等於是天意,誤闖者將被獵頭。亦有部分獵頭活動演化成族內村寨、部落之間的集體血鬥。隨著社會發展,這種原始的人頭祭亦開始變化,改以販賣的形式,繼而改用死人的頭,最後用狗頭取替。

佤族結束百年的血腥祭祀歷史,但無論現代社會再怎麼變,千百年來,他們始終敲響木鼓,群山震盪,維護自己信仰的方式,代代傳承彪悍精神。

劉偉雄、CTP PHOTO/圖,鄭嘉琪/文

本文刊登在《暢遊行》2020年4月號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我是@Uni旅圖,歡迎關注。攝影或旅行,總有一個在路上

Tags:木鼓佤族人頭劉偉雄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