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茶藝的基本知識!

由 綜合說社會 發表于 旅遊2021-08-29

簡介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茶葉,屬不發酵茶,基本特徵是葉綠湯清

茶藝分類原則是什麼

茶藝的基本知識!

茶藝基本知識

中國茶的藝術,萌芽於唐,發展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個系統。

中國茶藝實為一門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括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式和技藝,其過程要求形式和精神的高度統一。

茶藝四要

以茶為友,是緣分、智慧和情調,同時,也是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熟能生巧的技藝。若想茶藝精湛,必須具備四要條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不可。

精茶,是茶藝四要的重中之重,即根據茶的形、色、香、味,品評其優劣。“形”指茶葉外表形狀,如長圓條形、捲曲圓條形等。“色”指幹茶的色澤、湯色和葉底色澤。因製法不同,茶葉可做出紅、綠等不同色澤、色度又分為翠綠色、棕紅色等十幾種,湯色也分為紅色、黃色等數種。“香”指茶葉經開水沖泡後散發出來的香氣,也包括幹茶的香氣,香氣型別可分為毫香型、嫩香型等數種。“味”則指茶葉沖泡後茶湯的滋味。

真水,即好茶選好水。明人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這就講透了茶與水的關係。茶是水之靈魂,無茶便無茶事;水是茶的載體,沒水烹不成茶。

活火,烹茶用火不易。

陸羽在《茶經》中提出“茶有九難”,火為之四。後人則表示,火力包括急火(大火)、旺火、慢火(小火)等。

妙器,即好茶配妙器。品茗專用茶具早創於唐代,由繁趨簡、由粗趨精,歷古樸、富麗、淡稚三個階段,在明清趨於完善,尤以宜興紫砂壺為最。

古人云“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必用宜壺也”。

茶藝四要對於新手茶人來說,有化簡為繁之苦,但這卻是解渴與品飲的本質區別——前者是滿足生理需要,後者則是茶與生命的對話,如果錯過,或者,就會錯失許多難得的感受。

要想成為資深茶人,精茶是茶藝四要的開端,也最費神費心,需要全身心體味,可能時間會有些漫長,但堅持,往往是超越肇始。

相傳神農嘗百草發現茶樹,也許傳說多於考據。

三國時魏人張揖《廣雅》中的寥寥幾行,是中國古代製茶飲茶的最早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問世,品茶理念隨之誕生,茶,從此成為上至宮廷貴族,下至文人騷客極富情趣的藝術享受。

清代時幾大茶類基本形成,但直至今日,茶品分類仍有相左觀點。現代被大家比較認可的分類,是根據加工方法分為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和再加工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茶葉,屬不發酵茶,基本特徵是葉綠湯清。

紅茶屬發酵茶,基本特徵是葉紅湯紅,在國際市場上貿易量最大。

烏龍茶屬部分發酵茶,也稱青茶,外形色澤青褐,沖泡後葉片紅綠相間,湯色黃紅,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外形芽毫完整,沖泡後湯色明亮,黃綠清澈,滋味清淡。

黃茶屬於輕微發酵茶,最顯著特點是黃葉黃湯,味甘鮮爽。

黑茶屬後發酵茶,最顯著特點為葉長寬大厚實、色澤油黑,沖泡後湯色橙黃,香味醇厚。

再加工茶是以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為原料經再加工而成。它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具有不同的口味和功效。

其中花茶生產歷史悠久,產區分佈也較廣。

綠茶

採取枝頭雀第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香無限,飛起綠塵埃。

——宋白玉蟾

綠茶:歷史悠久

綠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也是中國茶中最雅俗共賞、最態度平和的茶品。雅的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俗的如路邊小店幾元一袋的各地品牌茶包,都可以使我們在紛繁世界中,享受或濃或淡的綠色給予的幸福與寧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

綠茶是不發酵茶,是以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製成的茶類。

因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稱綠茶。綠茶最顯著的品質特徵為清湯綠葉,茶湯色澤碧綠中帶青,散發出淡雅的新鮮茶葉的香氣,具有天然、甘滑、鮮活的滋味。

綠茶是中國產量最大的茶類,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內生生不息、翠綠成蔭的茶樹,賦予了全世界綠茶最強勁的生命力。同時,綠茶也是生產花茶最主要的原料之一。

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廬山雲霧、信陽毛尖、六安瓜片、蒙頂甘露等,都屬於綠茶類。在版本眾多的“中國十大名茶”中,綠茶比例佔40%左右。

品茶

綠茶滋味厚重,湯色碧綠,細細品味,香氣清香高長,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綠茶中茶多酚含量較高,是六大茶類中性味最涼的,也就當之無愧地成為御夏良品。越嫩的綠茶,茶多酚含量越高,味雖越苦澀,卻也越宜於消暑降溫。

在烈日炎炎之際,一杯綠茶便是一方心靈的綠洲,望著窗外婆娑的綠葉,無論多少暑氣,都會隨風而去。

Tags:綠茶茶藝茶類四要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