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霸王悲歌:《史記》裡王中王的英雄末路

由 國風書苑 發表于 運動2023-01-31

簡介就在陳勝起義的兩個月之後,項羽隨著叔父項梁殺了會稽太守,帶八千子弟兵在江東起兵響應

項羽殺的義帝是誰

一、撥開迷霧看英雄

作為一位悲劇英雄,

千百年來,西楚霸王項羽一直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文學作品裡。

文學作品免不了主觀色彩、甚至少不了借題發揮。

但文史是不分家的,

討論項羽的依據差不多都源自《史記》,

如果選其中的代表作,應該非《史記》莫屬了;

要從《史記》中選代表作的話,《項羽本紀》得票率應該最高吧。

項羽是司馬遷以濃墨重彩來重點刻畫的歷史人物之一,

一部厚厚的《史記》,項羽一個人就幾乎佔去了五十分之一。

那麼我們就撥開歷史的風煙,

走進《史記》、走近英雄,

看英雄的項羽如何峰迴路轉。

霸王悲歌:《史記》裡王中王的英雄末路

西楚霸王:問天下誰是英雄

二、滄海橫流造英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隨著陳勝在大澤鄉這一聲大吼,被暴秦壓迫的天下百姓紛紛揭竿而起。

勞苦大眾的”反抗“與六國後裔的“復國”交織在一起,如火如荼,一時間統一的大秦滄海橫流!

就在陳勝起義的兩個月之後,項羽隨著叔父項梁殺了會稽太守,帶八千子弟兵在江東起兵響應。

項羽挺立在潮頭,進入了風起雲湧的高光時期。

很快,危險和機遇手牽著手就來了。

率領著秦朝精銳之師的強敵章邯來了。隨之而來的,還有叔父項梁兵敗戰死的噩耗。

項羽果斷選擇了出擊,引兵渡河,破釜沉舟,“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作為盟友的諸侯軍隊先是坐觀成敗,當看到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聽到楚兵動天的呼聲時,諸侯軍隊無不驚恐。項羽一戰成名。大敗秦軍後,項羽召見諸侯的將領們,他們真的跪了,入轅門,都是膝行而前的,不敢仰視。從此,項羽開始為諸侯的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就這樣,不過短短三年時間裡,項羽就完成了從白手起家到成為天下霸主的精彩變身,天下政令由項羽發出,他是數百年未曾出現過的英雄人物,王中之王。儘管項羽未能履踐天子之位,可司馬遷還是將他列入專為帝王設計的“本紀”之中。

在司馬遷看來:項羽順應了歷史潮流,抓住了機遇,同時又具備了傑出的才能。僅用三年時間,他就完成了滅秦稱霸的大業!

霸王悲歌:《史記》裡王中王的英雄末路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三、背信棄義敗英雄

然而僅僅過了五年,“霸王”項羽竟然敗在“菜鳥”劉邦的手下。

司馬遷認為,

首當其衝的原因是:項羽殺義帝而自立,結果眾叛親離。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項羽叔侄作為一方勢力,看到轟轟烈烈的盟主陳勝吳廣破產被殺的下場,物傷其類,他們不由不陷入深思。

困惑的他們找到了高人范增,透過這位智者的分析,他們明白了兩個道理:

1、

陳勝敗亡的必然性

,原因在於: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你可以稱王,別人也一樣,沒有了公信力,就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團伙罷了,遑論事業,又怎麼可能長久呢?

項梁是何等了得,作為參與者與見證人,他們深以為然!

2、

需要一面道義大旗

:吸取陳勝的教訓,要高舉復興楚國道義的大旗,找到楚懷王的孫子屈心,立以為楚懷王,這樣才能成為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的正義之師。

項梁聽完後心悅誠服,完全照做,並請范增出山,成為項氏集團核心層的智囊。

一切順理成章到沒有懸念,他們變異想天開為異軍突起,異乎尋常地成功了!

然而,變化很快就來了,雖然大勝利的歡呼聲猶在耳畔。

在滅掉秦之後,楚懷王雖然被尊為義帝,但分封諸王的時候,項羽卻認為義帝沒有功勞。

緊接著,項羽下了一招臭棋,在分封完諸侯,諸侯各前往封國時,項羽將義帝遷往長沙郴縣,暗中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於途中將義帝殺死

這看似無足輕重的一小步,竟然是項羽走向敗亡的一段轉折路,

一下子項羽完全孤立了,他站到了所有諸侯勢力的對面!

首先,在極其重視忠孝信義的時代,殺義帝和篡逆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連人與人的基本信義都沒有了的時候,你如何讓天下人信服你?!

還有,你項羽可以背信棄義,我,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

再有,你連民意領袖、自己的主公、共同選舉的義帝都可以殺,還有誰不會是待宰的羔羊?

跟著沒有信義、脾氣火爆且動輒大開殺戒的大哥混,誰能告訴我,美好是不是傳說?明天究竟在哪裡?

當最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喪失後,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信誓旦旦成了空話,合作的基礎冰消瓦解。

從此以後,項羽也就失去了人心。人心一散,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霸王悲歌:《史記》裡王中王的英雄末路

孤家寡人何以經營天下

四、剛愎自用廢英雄

項羽其實是成也戰鬥力、敗也戰鬥力。

迷信戰爭、崇尚暴力的他終究還是吃了剛愎自用的虧。

在烽煙四起的秦末,六國貴族的影響力還在,他們振臂一呼、從者雲集,大家聚在一起謀劃推翻秦朝。

秦朝的平叛大軍來了,被秦朝軍隊吊打的六國貴族們慫了。

秦軍戰鬥力奇高,六國聯軍統帥項梁也折在秦軍手上,章邯乘勝追擊、馬上就要再次滅了趙國,各國盟軍眼看趙軍被圍,都無能為力。

危機關頭,項羽挺身而出,破釜沉舟率軍主動攻擊章邯,章邯兵敗投降,秦朝走到了盡頭。

項羽長驅直入,滅了秦朝,少年得志的項羽,有些得意忘形,從此小覷天下英雄。

經驗告訴了項羽打天下可以憑武力。;但項羽卻不知道治天下不能靠武力。

而且,項羽一直沒搞明白:戰爭只是政治的手段。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

在充分準備、一統北方後,厚積薄發的劉邦集團南下,韓信勢如破竹大敗項羽。

劉邦被敗了無數次,卻依舊堅挺的爬起,他經歷過無數挫折,早就習以為常;

項羽只敗了這一次,就悲歌於垓下、自刎在烏江。

非戰之罪也,政治上的項羽一塌糊塗。

霸王悲歌:《史記》裡王中王的英雄末路

楚河漢界其實在人心向背,而不是鴻溝

五、人心向背選英雄

天下得失的關鍵就四個字:

人心向背

項羽的所作所為差不多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能征善戰、殺人放火

”。

1、殘暴,逆我者亡

(1)斬殺統帥宋義:

因為指揮戰鬥的意見不一致,項羽趁早上拜見上將軍宋義時,在帳中斬了他的上司宋義,當時,軍營諸將皆懾於其威力,不敢吭聲。

(2)襄城活埋軍民

:項羽攻襄城,因為襄城人的堅守。攻下之後,全部活埋!

(3)咸陽殺人放火

:項羽在咸陽屠城,殺了秦降王子嬰,燒了秦的宮室,大火燒了足足三月還不滅;

當然,金銀財寶、珍奇物品和有姿色的女人,項羽是一股腦打包、全帶走了。

……

2、無道,順我者亡

(1)殺死準盟友會稽太守

:本來和項羽叔侄相約,商討共同起事的會稽太守,稀裡糊塗地被項羽拔劍斬頭。太守手下人被項羽殺數十百人,一府上下全嚇壞了。

(2)活埋投降秦軍二十萬

:面對隨章邯投降了的二十餘萬人秦軍,項羽下令楚軍連夜全部活埋在新安城南。投降計程車兵,即使不算自己人,也已經不再是敵人。鮮活的生命二十多萬,血肉之軀化為泥土。

(3)截殺自己的君主義帝

:項羽認為天下平定了,義帝這面旗就沒了價值,舉著還麻煩,就秘密派衡山王、臨江王把義帝截殺於大江之中。

(4)對於韓王成先廢后殺

:韓王成因為沒有軍功,項羽不讓他到封國去,帶他一起到了彭城,廢為侯,不久又殺了他。

(5)放縱屬下臧荼殺韓廣

:項羽派

臧荼

到了燕國,驅逐地主韓廣去遼東,韓廣不聽從,臧荼殺了韓廣,把他的土地併為己有。

(6)趕走了智囊亞父范增:

范增是項梁指定的項羽事業的指路人,是項羽的亞父、項氏集團的軍師,這是致命的錯誤!

……

這樣的操作一波波地沒完沒了,還有多少人會覺得項羽仍然是可以信賴、值得託付的帶頭大哥呢?

於是,韓信、陳平、英布、彭越等絕對重量級的人物紛紛從項羽陣營離開,投靠了劉邦去了。

此時,就算無可奈何的結局還沒上演,其實孤家寡人早已成為定局了!

霸王悲歌:《史記》裡王中王的英雄末路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六、文字煮酒論英雄

孟子有段話,似乎可以作為項羽失敗的總結:

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

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援幫助他的人就少。

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

支援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

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條件,去攻打那連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會勝利。

項羽的悲劇其實一直在上演,

歷史上、現實中,你方唱罷我登場,太多了。

以項羽的優勢,從西楚霸王號令天下,到孤家寡人烏江自刎,

大好形勢,萬里江山、不過才玩了五年就淒涼謝幕了,

代價太慘重了,道義實在不可以違背啊!

Tags:項羽英雄項梁諸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