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大廠財報集體“拉跨”,網際網路進入“白銀時代”?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運動2023-01-28

簡介隨之而來的網際網路廣告增速放緩、監管下難以提高的平臺變現率、被逐步取消的稅收優惠政策,都正在訴說著一件事實——網際網路的白銀時代已經來臨,平臺躺著的賺錢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拉垮在網路上是什麼意思

「本文來源:介面」

關注

大廠財報集體“拉跨”,網際網路進入“白銀時代”?

時來運轉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這話用來形容當下的網際網路行業再合適不過。過去十年,網際網路公司吃著流量紅利、享受著稅收政策保護,重新整理著一個又一個市值記錄。但時代不會永遠青睞一個行業,網際網路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冬天”。這也體現在三季度財報上。

過去,以賺錢能力強著稱的阿里三季度淨利潤285。24億元,同比下降39%;而以高成長聞名的拼多多收入215億,遠遜於市場預期的265億。三季報釋出後,最值錢的十家網際網路公司在一週內市值總計蒸發了超過 850 億美元。

網際網路公司三季度業績集體“拉跨”的原因也不難理解。一方面,網際網路的無序擴張迎來的史上最強監管,盈利能力被大大限制;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經過二十年多發展,其流量也正觸及天花板。

隨之而來的網際網路廣告增速放緩、監管下難以提高的平臺變現率、被逐步取消的稅收優惠政策,都正在訴說著一件事實——網際網路的白銀時代已經來臨,平臺躺著的賺錢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 01 /

再見!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

沒有人會否認,屬於網際網路的黃金時代正在遠去。

去年,是諸多網際網路公司最巔峰的一年。彼時,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伴隨著三季報的釋出,股價開啟上漲模式。有資料顯示,2020年網際網路相關基金漲幅均超過30%。

但好景不長,在今年2月觸及高點後,相關網際網路公司正式進入下行區間。港美股的網際網路公司集體萎靡,大半的公司股價距高點腰斬,其股價表現讓讀懂君想起《葉問》中的經典臺詞: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當下,不僅是股價不能打,就連業績也不能打了。

大廠財報集體“拉跨”,網際網路進入“白銀時代”?

三季度,阿里淨利潤為285。24億元,同比下降39%,遠低於預期的332億,阿里一夜從優等生變成差生;騰訊也迎來了十年來淨利潤的首次下滑。

要知道,騰訊、阿里是網際網路行業裡公認的兩家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有多強?2018年華為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超過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總和。但在賺錢能力方面,華為的利潤率不及騰訊一半。

大廠財報集體“拉跨”,網際網路進入“白銀時代”?

能賺錢的公司賺的錢少了,過去講成長故事的公司日子也不好過。就拿拼多多來說,三季度,拼多多收入215億,遠遜於市場預期的265億,同比僅增長51%;最重要的是,GMV的增速也在放緩,根據海豚投研測算,三季度拼多多的GMV同比增長約30%,遠低於市場預期45%左右的增速。

除了拼多多外,B站的風頭也大不如前。三季度,B站營收5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虧損卻繼續擴大,淨虧損為26。9億元,同比擴大67%,環比擴大了88%,虧損幅度大於營收增長速度。

騰訊和阿里是過去二十年網際網路行業的毋庸置疑的龍頭,而拼多多和B站則是近兩年來網際網路領域的當紅“辣子雞”。它們尚且如此,其他網際網路也不用多說。從表面看,網際網路行業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但從本質講,都是網際網路滲透率到頂的結果。換句話說,網際網路的問題更多是內生性的。

赤裸裸的業績變化,也正在預示著一個事實:過去長達20年的網際網路紅利正在消散,網際網路的投資邏輯正在面臨更迭。

/ 02 /

走入白銀時代的三個變化

具體來說,網際網路公司在業務層面的變化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網際網路廣告增速整體放緩。一直以來,廣告都是網際網路公司最核心的變現方式。在中概股市值排名前10的網際網路公司中,有8家年廣告收入超過百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三季度,網際網路公司的廣告收入出現大幅放緩。阿里和騰訊的廣告收入都是個位數增長,阿里的廣告增速為3。4%,騰訊的廣告增速為5%,兩者去年同期的廣告增速都超過兩位數。此外,過去的廣告大亨百度的核心的搜尋+資訊流增速下滑至6%。

從目前看,廣告業務放緩的態勢還將持續。這也能從阿里、百度對下一個季度廣告指引中看出。比如,阿里巴巴預計2022年下半年的收入增長將在11%到16%之間,會比上半年更低。百度則給出了一個更寬泛的數字,第四季度其核心業務營收增長將在5%至16%之間。

二是監管限制平臺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網際網路企業主要是平臺模式為主,連線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端促成交易,最後平臺透過抽傭或者廣告變現。但站在社會角度來看,平臺的抽傭模式本質上是交易成本,平臺利益與兩端利益相左。

在監管的大環境下,平臺型公司難以大幅提高變現率。以美團為例,三季度美團的外賣變現率僅為13。4%,位於歷史較低水平,進一步將平臺利益讓步商家。此外,美團三季度外賣的每單利潤也僅為0。2元(上季度為0。7元)。背後的原因是,由於自然天氣及洪澇災害等,以及美團加大了對騎手的補貼。

從大環境來看,網際網路公司利潤下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抽傭水平的降低。比如阿里巴巴,雖然阿里巴巴未披露三季度GMV,無法算出貨幣化率,但也可以從阿里一系列動作看出,阿里儘可能降低貨幣化率。

比如,今年2月,阿里進行了力度相當之大的降門檻工作,諸如“店鋪寶”“單品寶”“搭配寶”“優惠券”等4個付費商家營銷工具改為免費,且可以臨時支用部分保證金,對參加聚划算的部分費用進行減免等等。這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阿里電商的貨幣化率。

第三是網際網路公司稅收政策優惠逐步被取消。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政策為扶持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發展,對不少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給出稅收政策優惠。

比如,騰訊因“若干子公司獲得 ‘重點軟體企業’”認定,2018 年至 2020 年的有效所得稅率為15。6%、12。2%、11。3%。阿里巴巴也因淘寶(中國)、浙江天貓等企業獲得 “重點軟體企業”認定,在2018至2020年分別享有 12。4%、10。4% 和 13。6% 的有效稅率

如今,這種政策優待的“特權”正被逐步收回。根據《晚點》報道,阿里部分子公司不再被認定為可以享受 10% 優惠稅率的 “重點軟體企業”,導致公司整體的稅率可能會在三季度飆升至 20%。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尚且擁有稅收政策的企業,也很有可能會逐步回收。

無論是廣告業務增速放緩,還是稅收優惠被取消,都代表了網際網路行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經營週期。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在網際網路進入白銀時代後,網際網路企業比拼的到底是什麼?

/ 03 /

從規模為王到效率為王

如果說,在黃金時代,網際網路企業比拼的是規模,利用規模效應鞏固護城河。那麼,在白銀時代,比拼的不再是規模,而是商業效率。

怎麼理解下半場靠商業效率的邏輯?舉兩個例子。

比如,同是房地產經紀交易的安居客和貝殼。安居客和貝殼都是典型的平臺型公司,乾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兩者的商業效率卻有天差之別。

具體而言,安居客是打通訊息差,促成買賣雙方的交易,輕度參與甚至不參與交易過程中,而貝殼則在安居客的基礎上,組建經紀人團隊,錄入“真房源”資訊,深度參與交易環節,更加高效幫助買賣雙方完成交易。

從模式上來看,貝殼的模式要比安居客的模式重很多。雖然貝殼的營收是安居客的9倍,但貝殼的淨利率僅為3%,而安居客的淨利率可以達到25%。

從理論上來說,商業效率值得其實是商業模式的差異。一般而言,網際網路商業模式更重的企業,商業效率會更高,前提是平臺將賺取的利潤投入到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上。

同樣以電商行業為例。三季度,在社零消費疲軟,電商行業增速進一步下滑到8%的背景下,阿里、拼多多兩者的增速都出現大幅放緩,均未達到投資者預期,反倒只有京東,業績表現達到投資者預期。

三季度,京東營業收入2187億元,同比增長26%,與上季度增速基本一致;此外京東經營利潤25。7億元, 大超市場預期的15。1億元。

這背後的邏輯就是京東的商業模式效率更高。一方面,京東是自營+平臺模式,相比於純平臺型企業有更強的經營壁壘;另一方面,京東物流的“倉配”模式省去多數幹線運輸環節,比“倉幹配”模式的效率更高。兩部分原因築造起京東的經營壁壘。

重模式高效率的京東同樣賺錢能力不強。三季度,京東的經營利潤率大超預期也僅有1。2%,而阿里的經營利潤為7。5%。

這兩個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兩者都是重投入高效率的平臺型企業,乾的是“髒活累活”,賺的都是“辛苦錢”。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推進下,過去大平臺的規模優勢將被進一步削弱,反倒是京東這類重投入高效率的平臺,更符合監管的思路,也更符合經濟發展需要,其在網際網路環境下行的背景下發展的確定性也就更強。

在讀懂君看來,與其說下半場比拼的是商業模式的效率,倒不如說比拼的是企業價值觀。本質上說,商業模式的定位其實是企業價值觀另一種表現,在共同富裕助力經濟健康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只有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達成統一,才有可能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Tags:網際網路阿里平臺京東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