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由 寧寧好奇 發表于 運動2023-01-25

簡介平涼河水庫大壩開始施工到鄉里、縣上彙報的那幾個幹部回到酒店大隊後,我和武斌繼續協助他們開展工作

洋鎬柄怎麼才能上牢固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

選址決策

1973年秋末初冬,合峪公社決定在平涼河上游,酒店大隊的地方修建一座水庫,以便將來在平涼河流域發揮蓄水澆地抗旱及發電的作用。

當時,公社黨委委員李振東在我們酒店大隊駐隊。

有一天,欒川縣水利局技術員魏三定來到酒店大隊,他是來勘探具體水庫地址的。大隊就派我和武斌二人協助魏三定開展工作。

我們扛著測量儀器,拿著標杆,揹著裝滿各種工具的大包,由李振東帶領,從酒店街南頭起,順著平涼河上溯,勘探地形。

我們先重點看了龍脖嶺的地形,又往南到張嘴石看了看,接著又往南到火神廟的三叉口進行仔細觀察,勘察了整整一天。

晚上,回到大隊部後,大家開始討論,水庫到底建在哪裡合適。

駐隊幹部李振東說:“我看建在龍脖嶺最合適。龍脖以上平地面積大,從瓦溝外壘起,接住龍脖嶺,這樣蓄水就多。”

魏技術員說:“我不同意,建在龍脖工程太大!龍脖嶺地勢低,如果加高,工程量實在太大。”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通往瓦房溝的山路

我是酒店大隊本地人,白天參與了他們的水庫選址勘探工作。晚上他們討論,我也參加了。

我說:“我也不同意建在龍脖,理由有三:一是魏技術員說的,工程量太大;二是那樣建,庫裡有七個生產隊,得修三條路,工程量也是超大,即使修成,也會給裡溝的社員們的出入造成大量不便;三是會淹掉幾十畝的耕地,還有六七戶拆遷安置問題不太好解決。”

我看他們都在認真聽我講,就接著說:“我認為建在火神廟最好。少淹耕地,不用安置拆遷戶,瓦房溝、路溝兩道溝修路的長度會減少一半還多。另外,在火神廟建水庫,東西兩山相距較近,又都是石山,根基也會牢靠。兩邊山上石頭充足,將來可以就地取材,加工、運輸都比較方便。”

他們聽後,基本同意了我的意見。第二天,我們就在火神廟附近,也就是現在的平涼河水庫所在的地方,上下左右仔仔細細檢視、測量、勘探了一整天。

第二天,他們幾個就回到合峪公社,向領導彙報,接著又到縣上彙報。不幾天,就得到上級批覆,同意了我們提出的方案,在酒店大隊火神廟附近修建平涼河水庫。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大壩

火神廟舊址

現在的平涼河水庫,淹掉了原來酒店大隊火神廟的舊址。

酒店的火神廟位於通往瓦房溝原來老路的路口,座西北向東南。廟的西側有一棵合抱粗的大血柏樹,位置在現在的配電室的東下方。

火神廟對面東南方山腳下有一座戲樓。戲樓前面,是一條通往路溝的大路。

戲樓前面還有一棵三人合抱粗的大楊樹,樹身高大,枝葉茂盛。樹身是空的,偏南有一樹洞,可容四個人在裡面打撲克。

戲樓的前面正北路東,有棵兩人合抱粗的大柳樹,樹身朝北,伸出丈餘,也是枝葉茂盛。

在沒修建水庫前,酒店大隊凡召開村民大會或者幹部會,大都會在火神廟大楊樹或大柳樹下召開。因為這個地方位處三叉路口,東南有路溝四個生產隊,西南有兩個生產隊,北有三個生產隊,所以這裡是最好的聚集地。

往路溝去的方向有個小腳石景點,非常有名。傳說是王母娘娘下凡時腳登在這塊巨石上留下的腳印。

北邊有張嘴石,大壩腳下有石缸,往北有響潭,這三處景點後來因為修建水庫都被毀掉了。小腳石也被淹在水庫裡面了。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旁的山石

水庫大壩的西側有一石洞。修水庫大壩放炮炸石時,這個石洞是點炮員躲身的安全洞。

在大壩的南側,當地相傳還有一山洞,相當深遠。

當地人傳說,以前,有三人在戲樓看戲。開戲前,他們進洞探險,每人身上背了一梱幹竹杆作為照明用的火把。不知走了多長時間,發現有一個大水潭,水色發黑。他們往裡面扔塊石頭,水潭悄無聲息。他們感覺這潭深不可測,心生害怕,就連忙回程出洞。等他們出來一看,戲臺上下人去樓空,早已罷戲了!三人十分生氣,就將洞口給掩埋掉了。

也有人傳說,這洞直通廟子鄉上河村東溝的凡心寺。

總之,這洞到底有多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在修水庫時,我們特別留意,心想,萬一將這神秘山洞挖出來該多好,那我們也來一個探險。誰知一直到水庫大壩建成,也沒找到那個神秘洞口。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大壩

開始施工

到鄉里、縣上彙報的那幾個幹部回到酒店大隊後,我和武斌繼續協助他們開展工作。

我們在現在的水庫大壩的地方,用學生畫園規的方法,在大壩北側100米處立了一根長木杆,用細鐵絲拉到大壩處,從東到西劃出一條半園形的線。我手拿紅漆毛刷沿著這條線畫標記。定線後,我們又量出大壩的厚度,也畫出紅線。沒石頭的地方就用木棍楔地,再用紅漆做標記。就這樣,我們四個人整整幹了一天,才總算把庫基定了下來。

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效率也是很高的。沒過幾天,公社就召開了三級擴大幹部會。合峪公社黨委把平涼河三個大隊的幹部集中到一起,研究部署修建平涼河水庫具體事宜。

會議決定,公社駐隊幹部李振東任總指揮長,魏三定是工程技術員,每個大隊抽調精壯勞力20名,楊溝門張朵負責,十八盤於來青負責,酒店黃青雲負責。

楊溝門施工人員被安排到瓦房溝門裡,也就是現在水庫西邊上游段的一大塊地中間,原來的三間羊圈被騰出來,給他們居住;十八盤施工人員被安排在龍脖的武斌下屋居住;酒店施工人員被安排在酒店大隊部北邊的簡易房居住。

當時我也被抽到了水庫的工地上幹活。

施工人員集中到位後,首先是蓋伙房,搭床鋪,壘鐵匠爐子等。生活住宿一切安排好後,就開始安排工程。李振東把大壩總長分成三段,楊溝門負責東段,酒店負責西段,十八盤負責中間。

開挖地基當天,縣、公社、三個大隊的領導全部到場。鞭炮齊鳴,李振東一聲令下:“開始動工!”三段民工一齊動手,奮力開挖起來。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梁河水庫風光

在那個年代,沒有挖機,沒有大型機械,施工完全靠用洋鎬、鐵鍁、竹筐、肩膀挖土抬土。我們用鐵絲圈套住石頭,一塊一塊往外抬。等挖出連山石後,當時也沒有高壓水槍沖刷,我們將竹杆破解成細條,捆成刷把,一人潑水,一人用竹刷刷石,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把水庫大壩根基的連山石沖刷乾淨。

龍脖外邊的河灘邊有大量的河沙。各隊抽出幾個人到那裡挖沙,將挖出的沙先倒入河水中,攪拌沖洗乾淨後,再裝入竹筐抬到路邊,裝上架子車,運到水庫工地。

那時,政府只供應架子車軲轆,車箱各隊自己做。每個單位配四輛架子車。

水泥存放在李友成新蓋的三間房子裡。

每天工地上需要的水泥,河沙全靠三個單位的十二輛架子車往工地運輸。

壘大壩的石塊,北邊的,全部是用人工破成40公分高,寬不限,厚25一50公分的石塊;最南邊的是用毛石壘成,水泥抹縫。

再往裡100公分,是一道30公分的擋水牆,全部用水泥拌河沙填充打實。剩餘空間全部用亂石填充,水泥漿填縫。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風光

我們往大壩上抬石塊,開始比較平坦,還好些,只要把路修好就行。後來壩體漸漸加高,我們就在大壩東西兩頭,用從山上砍伐下來的碗口粗的直條條樹幹,趁著坡勢高度,一頭搭在坡上,一頭搭在大壩上,排成一排,中間用抓釘一排一排的釘牢,各形成一座橋。再在兩邊山坡上各修一條便道,直通採石場。這樣,不管是毛石頭、淨石塊、沙子、水泥、水都由大夥沿著山道和搭建的“排橋”往上抬。

當時沒有沒有吊機,剷車,攪拌機等大型機械,全靠人們用肩抬的方式往大壩上運石頭。一般的都是二人抬,稍大的石頭三人“燒火抬”,也就是一人抬老杆一頭,另兩人合抬另一頭。再大的石塊,就得四個人抬。

石材形狀好的,我們把它加工成高40公分,寬厚不限的方形石塊。沒形狀的就當毛石往中間使用。

為了使大壩堅固牢靠,每向上壘出幾米,壩體就向內退30公分,形成階梯狀。

施工時,站在南邊山頭看水庫工地,只見黑壓壓的大片人群,忙上忙下個不停。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風光

在施工中,三個單位挑選出能工巧匠,明確分工:誰負責北面砌外牆,誰負責砌裡邊內牆,誰負責砌擋水牆。不會壘的就負責破石頭、抬石頭、運沙、運水泥。

當時,各單位都有安全員、記工員,加工石塊按石塊平方記工分,一平方記10分工。技術好的一天能打兩平方石塊,可記20分工。沒技術的抬石頭,一天記12分工。從龍脖的上拐彎往大壩運沙的,人工攪拌水泥的,一天記12分工。砌工、擋水牆工每天15分工。

在施工中,人們早上七點吃飯,八點上工,中午十二點下工吃飯,下午兩點上工,晚六點收工,時間抓得相當緊。

每個施工隊都安排一個鐵匠,專門為修石塊的人鍛修鋼釺、 “鏨钁”。

剛開始每個人發六根“鏨钁”。 新鏨钁”長一尺五,由於幹活時反覆使用,磨到四寸時就用不成了,可再領新的。手錘每人一把,用壞也可領新,但錘把自備。

鐵匠把用壞的“鏨钁”用煤火燒紅鍛打成尖後,還要在很淺的水中“淬火”,水不能深,不能超過一公分,否則用時釺頭一碰石頭就壞了。如不“淬火”,用時釺頭很快就禿了。

由於每人六根,加上放炮打眼兒用得長短釺也會不停損壞,所以工地上鐵匠是最忙的。不管冬夏晴陰,他必須保證民工送去損壞的“鏨钁”時,能隨時拿走修理好的,不能讓民工等他加工,以免影響施工。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風光

生活上,由於我們乾的活勞動量大,伙食上開支的糧食,除自己應交部分外,生產隊每天給每人補貼半斤,政府也下撥一批專門的補貼糧。在那個年代,生活還算不錯,一天三頓都有饃吃,吃菜也就是白菜,蘿蔔,土豆,粉條等。每過一段時間,夥上還買頭豬改善一下生活。

那個時侯,沒有手機、電視等,人們下工吃過飯休息時,就會圍成一片,談天說地,講古論今,開玩笑,說笑話,講故事,下象棋,走丁等,會拉胡琴的就拉上一段。只要胡琴一響,就馬上有人唱起大家熟悉的戲段。雖然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工作也非常辛苦,但大夥卻感覺非常充實快樂。

到了1974年,大壩建到十餘米高時,由楊溝門的幾位石匠,專門打造了五塊一米五高,一米寬的大方石,正面用手工雕刻出“平涼河水庫”五個大字。然後將這五塊大方石鑲嵌在壩體的正上方。

1976年秋初,水庫大壩徹底完工時,我們又專門用紅漆將“平涼河水庫”這五個大字油漆了一遍,遠遠看去,字型非常醒目,整個壩體也顯得非常壯觀。

發揚紅旗渠精神!酒店、十八盤、楊溝門三個大隊的平涼河人用肩膀抬大石,終於建成了這座壯觀的水庫。

沒有機械裝置,靠肩膀抬大石,這三個大隊如何建起這座壯觀水庫?

平涼河水庫風光

(本文是酒店街70歲的寧寧爺爺回憶寫成,寧寧爸爸對文章稍加潤色修改。歡迎平涼河老鄉和其他地方的朋友在評論區批評指正。

本文是“

平涼河往事

”系列的

第七篇

平涼河水庫篇(上

)。如果您感興趣,歡迎關注今日頭條“

寧寧好奇

”賬號,隨後精彩將繼續呈現。)

Tags:平涼大壩河水庫水庫火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