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曹操是《三國演義》,李逵是《水滸傳》

由 溫而新 發表于 運動2023-01-25

簡介而《水滸傳》描寫的物件是一些在野的農民起義的草莽英雄,相對應的,在語言上,根據文言文《三國志》正史改編的《三國演義》,和根據民間流傳的梁山好漢故事改編的《水滸傳》,客觀上決定了文言和方言的差別

嘬的讀音怎麼讀

高中語文選修課裡,有一門課叫《中國小說欣賞》。第一篇是從《三國演義》中節選的一個片段,取名《曹操獻刀》;第二篇是從《水滸傳》中節選的一個片段,取名《李逵負荊》。不管是讀原著還是看影視劇,曹操和李逵,可以說是給讀者和觀眾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

曹操是《三國演義》,李逵是《水滸傳》

曹操刺殺董卓

曹操是《三國演義》,李逵是《水滸傳》

李逵向宋江負荊請罪

如果一個人的DNA能夠代表一個人,那麼從《三國演義》擷取的《曹操獻刀》和從《水滸傳》中擷取《李逵負荊》,是可以分別代表這兩部名著的。讀了這兩個片段後,注意進行對比,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之間有三個明顯的差異。

第一是文言和方言的差異。

《三國演義》的語言文字,是文言和白話夾雜的,句式很短,長短句雜在一起運用;而《水滸傳》,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方言很多。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差別,我認為是所描寫的人物物件的差異造成的,《三國演義》寫的是中國正史上那些在朝的有名有姓的英雄人物;而《水滸傳》描寫的物件是一些在野的農民起義的草莽英雄,相對應的,在語言上,根據文言文《三國志》正史改編的《三國演義》,和根據民間流傳的梁山好漢故事改編的《水滸傳》,客觀上決定了文言和方言的差別。

第二是語言的艱澀和易懂。

在閱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過程中,讀者會發現《三國演義》有很多地名,也有很多生僻字,需要查字典才能讀懂;而《水滸傳》的地名相對較少,生僻字不多,更多的是一些稍微難懂的方言,似乎也不需要急著查字典,只需要繼續往下讀,聯絡上下句和整個故事情節就能大概明白什麼意思。

第三是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的差別。

《三國演義》一直在圍繞人物故事情節在推動,人物的心理描寫很多,比如《曹操獻刀》關於曹操從刺殺董卓改為獻刀,這個環節就有“操暗忖曰”、“操又思曰”、“操惶遽”,心理描寫很多,另外透過曹操與他人的對話中,更多的體現了曹操的所思所想,相對來說,一些環境描寫之類的非常少。

曹操是《三國演義》,李逵是《水滸傳》

但在《水滸傳》裡,我們偶爾看到有一些很精闢的環境描寫的句子,比如《李逵負荊》裡面有“草枯地闊,木落山空”這樣的句子。我們都知道,到了秋天以後,葉子落了,就讓人感覺整個山很空,容易聯想起唐詩裡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還比如“紅日銜山”、“月色朦朧”這樣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雖然簡單,但是偶爾來這麼幾個字,就有一種點睛之筆的感覺,這些四字的句子,簡樸而意蘊深厚,有如詩句的力量,單單一兩句,就能夠把整個環境給烘托和渲染出來了。這種手法很高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些描寫其實並不要很多字句,而是要放在恰當的地方,效果就很精彩。

Tags:水滸傳三國演義描寫曹操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