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由 小憶愛教育 發表于 人文2023-01-11

簡介第三首詩描寫了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了將軍要求埋葬陣亡將士的遺骨,表現了將軍對將士的愛戴

高高秋月照長城猜什麼動物

從軍行詩意是:第一首詩描繪了邊疆思鄉、鄉愁的景象;第二首詩描寫的是民團在部隊裡聽樂觀舞曲而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了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了將軍要求埋葬陣亡將士的遺骨,表現了將軍對將士的愛戴。第四首詩表現了戰士們保衛祖國堅定不移的崇高精神。第五首描寫了奔赴前線的邊防軍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高興心情,體現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渴望去邊境殺敵立功;第七首詩主要描寫了有山有篝火的邊塞景觀。詩的意境蒼涼慷慨,充分展現了盛唐氣象。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其一 從軍行七首 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譯文:在烽火臺的西側,有一座瞭望塔。黃昏時分,我獨自坐在瞭望塔上,讓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我的襯衫。這時,傳來一陣悽苦的羌笛聲,奏出的曲調,但笛聲卻增添了對千里之外妻子的思念。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繚亂邊愁聽不進,高高秋月照長城。

譯文:在部隊跳舞時,琵琶伴隨著它奏出一種新的聲音。無論怎麼翻修,聽到《關山月》的曲調,總會勾起邊防官兵的傷感。雜樂亂舞交織著思鄉之情,對理智的渴望混亂而無止境。此時,秋月高照滾滾長城。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譯文: 城市邊緣的榆樹葉子早已稀疏飄落,顏色發黃。晚上,一場戰鬥剛剛結束。環顧戰場,只見薄暮雲低,荒山起伏。將軍讓皇帝把小分隊請來,讓戰死沙場的將士們的屍骨運回故土安葬,將士們也不能為埋葬在外地的戰友而悲傷哭泣。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蒸騰而起的長雲覆蓋著連綿的雪山,古城與玉門接壤,相隔千里。在黃沙灣裡,頻繁的戰鬥磨破了戍邊戰士的盔甲,但他們決心不打敗來犯之敵,誓不還鄉。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譯文: 北方沙漠,狂風肆虐,塵土飛揚,天空一片漆黑。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昨晚,先頭部隊在洮河北岸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剛剛,活捉敵首領的訊息傳來。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譯文: 這位將軍,胳膊上綁著一個胡瓶,騎著一匹紫色的薄汗馬,風度翩翩;碎葉城西的天空中高掛著一輪秋月。邊境發生緊急軍情,皇帝夜裡給將軍送了一封信,給了方上一把劍,讓他領兵殺敵;將軍從北京辭職去了前線,很快就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譯文:玉門關周圍的群山層層疊疊,像重重屏障守衛著王朝的西北邊防;山上到處都是烽火臺。人們需要依靠烽火來傳遞訊息;那裡山深林密,過一會兒就看不到馬了。

從軍行詩意是什麼

字詞註釋:

(1)兵役:樂府老題材,屬,平調,多反映軍旅艱苦生活。

(2)羌笛:羌人用竹子製成的樂器。關山月:樂府之名,屬橫吹曲。許多離愁別緒。

(3)獨處:一個“獨坐”

(4)一無所有:無助,表示無法擺脫思鄉之情。一作“誰解”。來自部隊的七首

(5)新聲:新歌。

(6)關山:邊塞。老:一句“永別”

(7)不安:心裡不安。邊緣:長期生活在邊疆的悲哀。聽不進:一作“彈

(8)關城:指邊境的守城。

(9)沙之雲:風沙如雲。

(10)表:上表和信。塵封骨:指埋葬的骨頭。掩蓋並埋葬。

作者介紹:王昌齡是唐代詩人。邵伯,生於京兆長安(今陝西安) 。太原人。開元十五年(727),中進士,授泗水(今河南滎陽縣)都督,後遷江寧成,稱江寧王。晚年被貶為龍標(今湖南千陽)校尉。因安史之亂,回國,告亳州,被刺史邱曉曉所殺。

Tags:譯文秋月將軍首詩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