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孫子兵法·謀攻篇》:經典名言10句,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由 小宇漫譚 發表于 運動2023-01-22

簡介點評:在孫武看來,善於用兵的人,明白使敵人屈服的手段,不會只有交戰一法,透過挫敗敵人的謀略,也能使對方屈服

贅字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謀攻篇》,出自《孫子兵法》。闡述了孫武本人的「伐謀伐交」用兵思想。提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爭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孫子兵法·謀攻篇》:經典名言10句,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在《謀攻篇》一文裡,孫武認為,「全勝」是用兵的最高境界,即所謂的不透過武力征伐,而迫使敵人屈服。對於透過流血漂杵、攻城克隘,殘人傷物而取得的勝利,他並不推崇。

本文選取《謀攻篇》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饗讀者。

《孫子兵法·謀攻篇》:經典名言10句,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迫使敵人城池完全地投降,

我們不戰而勝,就是上策;

攻破敵人城池而取得勝利,

雖然獲得勝利,卻是下策。

迫使敵人的一個軍完全投降是上策,

擊破敵人一個軍,雖取勝卻是下策。

迫使敵人一個旅向我們投降是上策,

擊破敵人一個旅,雖取勝則為下策;

迫使敵人的一個卒完全投降是上策,

擊破敵人一個卒,雖取勝仍是下策。

點評:「國」原意是國都,此處指的是包括國都在內的城池。「軍」本義是用戰車圍起來形成營壘。後成為軍隊的一個編制單位。「旅」是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五百人為一旅。「卒」是軍隊編組的基本單位,百人為一卒。「伍」是軍隊編組的最基本單位,五人為一伍。

在孫武看來,臨陣對敵,不戰而能使敵方軍隊潰散,己方不損一兵一卒,方可稱為全勝。如果與敵人展開交戰,雖殺得對方片甲不留,但是,不能稱作全勝,因為己方必有損失。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雖然百戰百勝,但不能算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不經交戰卻能迫使敵人屈服的,才是最高明的。

點評:孫武認為,己方軍隊還未到來,就能使敵方獻城投降,此為用兵思想的最高明之處。如果採用詭詐之謀,摧破敵眾,殘人傷物,最後才取得勝利,不算高明。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上等的軍事手段,

是挫敗敵人的謀略。

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

再次是挫敗敵人的軍隊,

最下的是攻陷敵人城池。

點評:春秋時期,晉平公想要攻打齊國,派使臣範昭前往齊國打探虛實。等範昭來到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

酒過三巡,範昭起身對景公說:「我想借您的酒杯用用,不

知可否

?」齊景公一口就答應下來。然而,在一旁的大臣晏子卻看不下去了,命人將景公的酒杯撤走。

範昭一看酒杯被撤走,內心不快。便說:「想跳一支舞為大家助興,能否為我奏一曲周樂?」大庭廣眾之下,演奏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的樂曲,是僭禮行為。晏子立馬回道:「周樂我們不會啊。」

範昭眼見晏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駁回自己的面子。惱羞成怒,拂袖而去。等他返回晉國,卻對晉平公說:「齊國不能攻打啊,因為齊國有賢臣晏子啊!」這就是「上兵伐謀」的最經典案例之一。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善於用兵作戰的人,

迫使敵軍屈服靠的不是交戰,

拔取敵人的城池也不靠硬攻。

點評:在孫武看來,善於用兵的人,明白使敵人屈服的手段,不會只有交戰一法,透過挫敗敵人的謀略,也能使對方屈服。同樣,拔人之城,也不會只有兵攻一法。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與天下各國諸侯競爭,

一定要以全勝為目標。

不使軍隊受挫便能保全利益,

這才是以智謀攻敵的方法啊。

點評:「全」即孫武提出的全勝戰略思想。「頓」本義是倒下、跌倒,引申為疲憊、受挫。

孫武認為,用兵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全勝。而

實現這一目標,又不費一兵,不折一矢,就要採用「謀攻」。也就是說,可以透過謀略或者外交手段,取得戰爭的完全勝利。

《孫子兵法·謀攻篇》:經典名言10句,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用兵的基本規律是:

十倍於敵就包圍它,

五倍於敵就進攻它,

兩倍於敵要分散它,

與敵相等要用奇兵,

少於敵軍要能避開它,

弱於敵軍要能逃避它。

點評:在孫武看來,若主強客弱,可以採用下面的辦法取勝。兵力十倍於敵人,可以包圍敵軍。若五倍於敵人,可以從正面主動進攻敵人。若兩倍於敵人,要想辦法分散敵人,然後各個擊破。若與敵人兵力相當,就要採用奇兵了。比如,偷襲敵營的

屯糧

處。

如果兵力少於敵人,就要設法避開敵軍主力。如果兵力弱於敵人,就不要勉強作戰,而是設法逃避敵人的追擊。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兵力弱小的軍隊,

如果頑強地硬拼,

就會被敵人擒獲。

點評:孫武認為,如果敵我兵力相差懸殊,為將者又命令士兵作戰,必定會因後繼乏力,被敵軍擒獲。

《孫子兵法·謀攻篇》:經典名言10句,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為將者,就是國君的輔佐。

輔佐周密,國家必定強大;

輔佐有失,國家必定變弱。

點評:孫武非常重視將帥的地位,曾言「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也就是說,君主與將帥的關係能否執行良好,關乎一國之安危。所以,孫武才說,若將帥能輔佐君主周密,那麼,國家必定強大。若有失誤,國家必定變弱。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

不知道軍隊不能進攻,

卻硬要命令軍隊進攻;

不瞭解軍隊不能撤退,

卻硬要命令軍隊退卻;

這就叫軍隊被束縛住。

點評:「縻」本義是捆住、拴住,此處指的是軍隊被束縛住。

在孫武看來,君主可以領導兵事,但不能去直接指揮軍隊,干擾作戰。指揮軍隊是將領的職責,不能越俎代庖。這就是所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如果既能瞭解敵人,又能瞭解自己,

那麼每次作戰,都不會有危險發生。

如果不能瞭解敵人,只能瞭解自己,

那麼勝負不定,可能勝,也可能敗;

如果不能瞭解敵人,也不瞭解自己,

那麼每次作戰都會失敗。

點評:「殆」即危險的意思。「一勝一負」不是說一次勝,一次敗,而是勝負不定。

為將者在戰場上若能做到「知彼知己」,就能做到「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換言之,為將者若能瞭解敵人,又能瞭解自己,那麼,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就會有變化無窮的戰術來應敵。

《孫子兵法·謀攻篇》:經典名言10句,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檢視

Tags:敵人孫武軍隊點評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