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看人的藝術》|從相親戀愛到結婚,如何看人不走眼

由 M先生說 發表于 運動2022-12-28

簡介接下來,我們要講三個部分內容:1. 怎麼透過深挖細節去了解他人2. 如何觀察一個人身處的環境3. 如何識破偽裝一、透過深挖細節瞭解他人讀完這本書之後,最受啟發的一點是:過去我們總認為“日久見人心”,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要花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

誰和張是反義詞

《看人的藝術》|從相親戀愛到結婚,如何看人不走眼

《看人的藝術》是一本教我們透過觀察環境和細節,來準確判斷他人性格的一本書。學會看人能夠幫我們交到契合的朋友,幫我們找到真心的愛人。

接下來,我們要講三個部分內容:

1. 怎麼透過深挖細節去了解他人

2. 如何觀察一個人身處的環境

3. 如何識破偽裝

《看人的藝術》|從相親戀愛到結婚,如何看人不走眼

一、透過深挖細節瞭解他人

讀完這本書之後,最受啟發的一點是:過去我們總認為“日久見人心”,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要花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去相處。其實是我們的思維誤區。

有時候我們連身邊最親近的人——比如父母,都沒辦法做到真正理解。通讀完這本書,我發現,要真正瞭解一個人,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我們有沒有留心觀察。

面對還不熟的人,我們就可以先從細節入手。

我把書中的相關部分概括成三個部分:

1. 一個是觀察身體語言

2. 是觀察物品

3. 針對細節提問

1、觀察身體語言

英劇《神探夏洛克》中,福爾摩斯第一次見到華生的時候,只花了幾分鐘,就透過身體語言,推測出了華生是一名軍醫,而且參加過阿富汗戰爭。

怎麼推測出來的呢?

首先,他看到華生的手腕黑白分明,顯然是被曬成這樣的。

另外,他看到華生雖然走路有點瘸,但是寧願站著也不願意坐著,而且站姿還很端正,所以他推測對方是一名軍醫。

綜合一下以上的細節:軍醫、受過傷、面板被嚴重曬黑;得出結論是,華生顯然在阿富汗待過。

現實生活中,有一個職業,叫做“犯罪側寫師”。他們專門負責觀察犯罪現場,透過現場的環境,就能描述出犯罪分子的心理和特徵。在美劇《犯罪心理》中,有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從事側寫工作的。

這本《看人的藝術》,它的作者——山姆·高斯林,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他研究的課題,就叫做“觀察術”。這和福爾摩斯、犯罪側寫師、還有美國FBI乾的事兒很像,都是透過有策略地整合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資訊,然後,去拼湊出某個人的完整畫像。

我們普通人不需要掌握像警察那樣完備的“觀察術”,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細枝末節,去勾畫出一個陌生人的大致情況。

| 約會相親中的身體語言

第一次見面,如果女生看手錶的次數超過三次,那這男的肯定沒戲了;

如果女生一直靠著座位,保持身體往後的姿勢,那也多半成不了。

如果女生開始用手支著下巴,或是兩個手放到了桌子上,那應該就會有後續。

如果一個男生想找的是短期伴侶,他們會在半小時內換到另一個約會地點,想找長期伴侶的男生聊的時間會相對長一點。

這只是一個比較個人化的規律總結,但是我想說的是,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還是能找出一些有用資訊來的。

2、具有觀察價值的物品

第二部分是觀察物品。這裡的“物品”,是有特指性的:主要是指和一個人相關的空間裡的物品擺放。像是他住過的地方啊、他的家啊、辦公室啊、車裡啊等等。

案例:

- 就拿車來說,車裡裝有嬰兒座椅的,那肯定是家裡有小寶寶的,而且應該不會超過三歲,因為一般三歲以後的小孩兒就不願意再坐寶寶椅了。

- 做生意的人,一般喜歡在車裡放個佛,偶爾上面還會盤一串珠子,招財嘛。

- 在後視鏡上掛一串blingbling小飾品的,一般是剛上班不久的女孩兒,喜歡追逐潮流。

- 還有一些聽聲音就知道是改裝過的車,那裡面多半是個標榜個性的年輕小夥。

- 有一次朋友聚會,結束的時候,有一位沒喝酒的男士提出要送大家,他開了一輛商務,很大,能坐很多人。最後一位女士上車的時候,只有副駕駛那一個座了,那位女士拉開門看了一眼,然後跟後排一個男士換了個座,這位女士就坐到後排去了。後來我特地看了一下,因為那個副駕駛座上有一個碎花坐墊,和一個玩具靠枕,很明顯就是這位男性的伴侶的專座。所以啊,這位女士的做法是非常得體的。

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資訊,關鍵是我們需要去分辨出什麼樣的資訊是有效資訊,這樣才能識別出這個人的個性、價值觀,還有生活方式。

作者給具有觀察價值的物品做了分類,分別是:

身份標籤、情感調節器和行為痕跡。

| 身份標籤

這是一個人性格的核心,不僅包含了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還代表了他看待自己的方式。

可以展示身份的物品,都可以稱為這個人的身份標籤,比如,海報、榮譽證書、照片、小飾品、T 恤等等。

| 情感調節器

就是那種承載著回憶和故事的物品,比如紀念照、婚戒或是信件等。

在一項關於照片的心理學實驗中,研究人員讓一組參與者準備一張朋友的照片,讓另一組參與者準備一張自己喜歡的偶像照片。參與者一邊看著照片,一邊向研究人員描述他們遭到拒絕的一段經歷。

看著明星照片的人,情緒明顯比較低落。看著朋友照片的人,卻沒有受到影響。後來,心理學家得出結論:情感調節器類的物品,能夠有效地抑制孤獨,有益身心健康,提高生產效率。

當我們觀察到這些物品的時候,你就能知道:這個人的情感寄託在哪兒,誰能帶給他精神慰藉。

| 行為痕跡

它是人們在做了某件事之後,留下來的痕跡。

書裡有一個例子,特別有意思——

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機械工,總結出了這樣一條規律:那些容易焦慮、害怕的人,比鎮定放鬆的人更容易磨損自己的剎車片。為什麼呢?焦慮的人啊,他比較容易受到干擾,而一受到干擾或是分神,他們就踩急剎車。時間一久,剎車片上就能看出明顯的剎車痕跡了。

張愛玲晚年啊,隱居在美國的一間公寓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天就關在屋裡寫作。她那個時候粉絲很多啊,粉絲就擔心,這個愛豆老不出門,都在家幹什麼呢?比粉絲更關心張愛玲的,還有那些小報記者。

這些人就時常蹲點在張愛玲家門口,他們發現,張愛玲每個禮拜都會出來倒一次垃圾。那這些人呢,一等到張愛玲倒完垃圾,就跑去翻垃圾袋,看看大才女的生活痕跡。他們發現,張愛玲偏愛喝一種牌子的牛奶,還發現了她的一些草稿紙啊、藥瓶子啊、揉成團的購物單啊,等等。藉由這些碎片資訊,拼湊出了張愛玲的生活,然後寫得有模有樣的,發在報紙上。

| 小結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生存方式、他的價值觀,不需要花很久很長的時間去全方位地瞭解,而是可以透過散落在各處的碎片資訊中收集到。

Q:從哪裡能找到這些線索呢?

A:三大類值得觀察的物品,分別是“身份標籤”、“情感調節器”和“行為痕跡”。透過觀察分析這三類物品,我們甚至能對根本沒見過面的陌生人都有一定的認識。

3、針對細節提問

作者山姆·高林斯在書裡提到了一種“提問遊戲”,這裡麵包含了36個問題,能讓兩個剛認識的男女在一個小時之內迅速瞭解彼此、拉近距離。據我瞭解,我們公司就有小夥伴是透過這種“提問遊戲”,跟喜歡的物件建立了戀愛關係。

這36個問題有點多,我挑幾個問題給大家念一下:

·對你來說,構成完美的一天需要哪些因素?

·如果你可以改變成長過程中的任何事情,你想改變什麼?

·有什麼事情是你一直想做的?為什麼你還沒有做?

·你上一次在別人面前哭是什麼時候?

·對你來說,什麼事情是不能拿來開玩笑的?

每一個問題都很妙,既針對細節提問,但又足以讓我們看到對方的人生觀、成長曆程、還有底線。不妨試著對你的另一半提問這些問題,一定會對伴侶有更新的認識。

(完整版的“提問遊戲”見本節講義末尾附圖)

二、如何觀察一個人身處的環境

研究人員發現啊,在舒適環境中工作的員工會更加投入,對公司的盈利做出的貢獻也越大。這裡的“舒適”,並不僅僅是指物質條件,人為營造的心理環境比實用性更重要。

比如,我就觀察過我們公司一些工作效率特別高的小夥伴。他們的辦公桌往往收拾地特別整齊,會擺一個日曆,上面清楚地寫著今天要做哪幾件事情。資料夾也是分門別類地擺放在一邊,還會有各種顏色的標籤,便於查詢。有些還會給自己定鮮花,插在電腦旁邊的花瓶裡。還有一個小夥伴,把自己喜歡的作家的海報,貼在旁邊。

這些東西可能和工作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我相信,這些人為營造出來的環境,能讓他們對工作更有認同感,也能更投入工作。

所以,環境的整體氛圍、物品的擺放,都能幫助我們瞭解一個人。

| 觀察術不僅對物理環境有效,對虛擬環境也是一樣的:

尤其是現在啊,網際網路已經覆蓋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想要觀察一個人,網路空間啊甚至比物理空間含有更多的資訊量。

小到網名、個性簽名、E-mail的落款、微博微信介紹,大到微信朋友圈、部落格空間,等等,各種各樣的社交平臺,都散落著我們的身份資訊。只要用心觀察,就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線索。

觀察一個人,不僅要透過物品,還要透過他身處的環境。這包括現實環境,像是家啊、辦公區域啊;還包括虛擬環境,像是朋友圈啊、各種社交平臺啊。

透過對這兩種環境的觀察,就能大體判斷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他的偏好,甚至是價值觀。

在這裡,我要說到另一本書了,叫做《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作者叫戈夫曼。這本書很有意思,在我們後面的課程裡,也會給大家解讀。

戈夫曼在書裡指出: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表現啊,都是在演戲!我們在扮演我們給自己設定的角色,在社交中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是按照劇本來的。

電影《夏洛特煩惱》中,沈騰在裡面演一箇中年不得志的男人。他為了去參加初戀物件的婚禮,特地租了一輛豪車,租了一身名牌西服,還僱了個司機給他開車,特地囑咐司機:你繞著這個酒店多轉幾圈。為的就是讓初戀物件能看到自己有款有型的樣子嘛。

所以,無論是一個人身處的環境,還是身邊的物品,都有可能是偽裝出來的。

那麼,如何才能識破這些偽裝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所有的偽裝都有破綻。

三、如何識破偽裝

1、多觀察行為痕跡

案例:以前我當記者的時候啊,採訪過一個企業家。這個企業家五十來歲,是做農產品的。雖然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是我對他本人的創業經歷很感興趣。

結果見了面,發現不是我想象中的那麼回事。他的辦公室裡,擺滿了書,而且都是成套的那種,各類史學著作,各種大部頭。而且在採訪中,他也多次跟我提到自己喜歡讀書。我就很疑惑了:難道是我之前準備的不充分嗎?資料上沒有關於他喜歡讀書這件事啊。

於是我試著問了他幾個問題,比如,你平常喜歡讀哪一類書?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最喜歡哪個作者?結果,他答得特別流暢,感覺像是背過的答案。

我又深入地問了一個關於他最喜歡的那本書裡的細節。這下他答得牛頭不對馬嘴。

我就差不多知道了,這是一個苦心經營自己人設的企業家。

書籍只是他的身份標籤,在身份標籤之外,還有他的行為痕跡。行為痕跡是很難偽裝的。

比如,擺了那麼多書,卻沒有翻看過的痕跡,那就很奇怪了。而且,常看書的朋友們都知道,每個出版社擅長的圖書種類不一樣。如果一整面牆的書都來自於同一家出版社,那也很奇怪。

這些沒有辦法臨時準備的行為痕跡,都能給我們觀察一個人提供有力的證據。

2、多觀察下意識的反應

下意識的反應也能幫助我們去觀察一個人。偽裝是需要注意力來支撐的,一旦注意力鬆懈下來,真實的性格就會像條件反射一樣暴露出來。

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偽裝會有破綻,網路空間裡的偽裝,也是很容易找出破綻的。道理還是一樣的:身份標籤容易偽造,但是行為痕跡卻難以偽裝。

如果你的朋友圈裡也有那種健身達人,你就可以分辨一下,他是真達人還是假裝愛運動。每天打卡不算什麼,重點是,他在外形上是不是真的有改變。

3、不要被常識迷惑

有時候,我們自己的常識也會迷惑我們的觀察。

因為我們太容易用常識去判斷解決問題。不是說常識不好,常識當然是有用的,它能幫我們快速處理資訊。但是,以偏概全的常識就會矇蔽我們的雙眼。

常識並不能覆蓋所有的個體。

我們只能拿它來當個參考,一旦得到其他資訊,就可以丟掉這些傳統的觀點了。

| 小結

在觀察別人的過程中,別人可能會透過各種辦法,來迷惑你做出誤判。

那麼,如何識破偽裝?

你有兩個方法可以參考:

一是多觀察行為痕跡,這個比較難以偽造;第二個是多觀察對方下意識的反應。

另外,我們還要小心自己,不要被常識和固有思維框住了,還是要以實際情況來判斷。

看人的藝術

山姆·高斯林

成功勵志

免費閱讀

| 本節回顧

1。 要想了解一個人,需要從細節開始。我們可以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對方身邊的物品;如果我們想和對方拉近關係,我們就可以問一些細節問題,“提問遊戲”中的36個問題能幫助我們迅速瞭解對方。

2。 我們觀察一個人,還可以透過整體環境佈局、物品的擺放和使用,來進行分析。這種辦法不僅適用於現實場景,也適用於網路空間。

3。 你的觀察可能還會受到兩方面的干擾,一種是別人的偽裝,另一種是自己的常識。因為偽裝都是有破綻的,所以,我們能很輕易地識別出他人的破綻。但是,卻很難克服自己的常識。關於這一點,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在觀察時有意識地克服思維方式的慣性,才能獲得準確的資訊。

聽完今天的課程,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活學活用。從相親戀愛到結婚,能夠看人看得準,不走眼!

好了,今天的課就到這裡,任何問題可在課程下方評論區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M先生說

我們下期見!

《看人的藝術》|從相親戀愛到結婚,如何看人不走眼

Tags:觀察我們物品偽裝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