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幾乎每一種液體都會產生的現象,這個現象中有什麼“秘密”呢?

由 宇宙小百科 發表于 運動2021-12-11

簡介當時萊登弗斯特並沒有注意到當水滴落在紅熱的湯匙上時,二者之間產生一個蒸汽的阻隔層,但後人為了感念他的實驗觀察,就把水滴在熱盤上存活最久的溫度,稱為萊登弗斯特溫度(Leidenfrost point)

玻璃燒杯在哪裡可以買到

純物質都有一定的蒸汽壓,溫度越高,蒸汽壓力越大,例如水在攝氏25度的室溫下,它的蒸汽壓相當於23。8毫米汞柱(mmHg)產生的壓力為23。8托爾(torr),而沸騰就是發生在蒸汽壓等於外在大氣壓的時候。蒸發和沸騰不一樣,最顯著的差異就是前者只有液麵的分子變為氣態,肉眼是看不見的,沸騰則大都可以看到汽泡由下往上升。

幾乎每一種液體都會產生的現象,這個現象中有什麼“秘密”呢?

沸騰過程

廚房用的水壺大都是不透明的,看不到水的沸騰,為了觀察水的沸騰過程,就得在實驗室使用玻璃燒杯。當燒杯的水溫上升時,首先觀察到的就是溶在水中的空氣開始在杯底的一些位置成核,形成小氣泡,然後成長。小氣泡逐漸長大而緩緩上升,並可能在途中和其他小氣泡結合成大氣泡,終於到達水面而破裂。

在正常的一個大氣壓下,當水溫到達攝氏100度時,水面的蒸汽壓相等於大氣壓,即學理上所稱的正常沸點,這時我們並沒有觀察到煮開水的氣泡激烈翻騰。沸騰並非一定要在攝氏100度下發生,實際上當外在壓力低於一個大氣壓時,在不到攝氏100度下,水的蒸汽壓就可以達到外在的壓力而沸騰。因此在高山上空氣不到一個大氣壓,水雖沸騰了,但水溫低於攝氏100度,米也不易煮熟。

幾乎每一種液體都會產生的現象,這個現象中有什麼“秘密”呢?

外在的大氣雖然是一個大氣壓,但加上水的壓力卻使杯底的水壓大於一個大氣壓,攝氏100度的溫度並不足以使其沸騰,即使在略高於攝氏100度之下仍不沸騰,這時的水是處在過熱狀態。當溫度逐漸上升,杯底的溫度超過攝氏100度時,水的氣泡就如同上述溶於水中的空氣,小氣泡逐漸長大而緩緩上升,並在途中和其他小氣泡結合成大氣泡。這種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因上層的水溫較低,氣泡會被凝結成水,產生內爆的現象。

由於氣泡凝結成水是一種放熱反應,再加上水的對流,上層的水溫也因而提升,終使壺中的水達到均勻的溫度。逐漸地,杯底或壺底的氣泡不會在途中因凝結而成水,這些氣泡可以一路無阻地上升到水面,終於看到水開了。溫度再稍微升高,產生氣泡的速率更快。在到達水面的過程中,氣泡直線排隊悠悠而上,聲音也更為響亮。

炒好菜需要膜沸騰

幾乎每一種液體都會產生的現象,這個現象中有什麼“秘密”呢?

上述的現象稱為核沸騰,如果只是煮開水,故事到這就可以結束了。再下去的實驗漸漸具有危險性,玻璃燒杯或廚房的水壺都不再適用,實驗必須在有防護的情況下進行。溫度的繼續上升使壺底充滿了蒸汽,它存在於壺底和水相之間,厚度僅約0。1-0。2毫米,因此稱為膜沸騰。蒸汽的熱傳導係數遠比液體差,水溫的上升於是變得很慢,因此水的加熱須依賴壺底的輻射作用。

這種壺底充滿蒸汽的現象,不易在煮開水的過程中觀察到,但在廚房烹炒時是可以看到的。中國炒菜為了保留菜餚的口感及原味,往往需要熱炒,那麼廚師如何知道鍋子的油已經夠熱了呢?一般的做法是看到油開始冒煙就知道油已經很熱了,當溫度高過所謂的冒煙點後,表示油已經開始裂解,這對人體的健康和敏感的口味都不是一件好事。常用植物油的冒煙點約在攝氏210-250度之間,而動物油則在攝氏190度左右,油炸的溫度則在攝氏180-190度之間。

好的廚師憑經驗即可判斷鍋的熱度,但也可以先灑一點水在鍋中,如果還不夠熱,水會擴散在鍋面上,熱量會很快傳至水滴而使它蒸發。如果鍋夠熱,部分水滴瞬間蒸發,於是在水滴和鍋面之間產生一層蒸汽,由於它們之間的傳熱變差,水滴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因而在鍋內激烈跳躍,維持數秒鐘或更久。這時廚師就知道鍋已經夠熱,可以進行菜餚的烹調了。

為了更具體地探索這種現象,可以使用一毛細管來控制水滴,經由毛細管的水滴有一定的大小。觀察的方法是把這些水滴落在一加熱的熱盤上,然後測量水滴消失的時間。在熱盤溫度低於攝氏約150度時,水滴很快地潤溼熱盤並迅速消失,它在熱盤上存活的時間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但熱盤的溫度超過攝氏約200度時,水滴開始在熱盤上跳躍,它存活的時間反而隨溫度的上升而更長久。當熱盤的溫度上升到約攝氏220度時,水滴的存活時間達到巔峰,但視水滴的大小而有差異。這時若溫度繼續上升,水滴存活的時間又會慢慢地縮短。

萊登弗斯特的實驗

煮開水既然是一件日常生活瑣事,但科學家的好奇心,使勃哈(H。 Boerhaave)早在1732年就在實驗中發現水滴在高溫下反而可以存活更久的奇怪現象,只是不知其所以然。1756年萊登弗斯特(J。G。 Leidenfrost)做出更具體的科學實驗。他把鐵湯匙在火爐上加熱至紅熱,然後把水滴在其上。第一滴水可以存活約30秒,但紅熱的湯匙也因散熱而變暗。第二滴水存活約10秒,第三滴水存活得更短,直至水滴只能潤溼湯匙而且快速消失。

當時萊登弗斯特並沒有注意到當水滴落在紅熱的湯匙上時,二者之間產生一個蒸汽的阻隔層,但後人為了感念他的實驗觀察,就把水滴在熱盤上存活最久的溫度,稱為萊登弗斯特溫度(Leidenfrost point)。

早在20世紀初,歐洲有一演藝團的驚人表演,表演者把手指伸入熔化的鉛爐,大家驚訝地發現他既不疼痛也沒受傷。如果爐中不是水銀而確是熔化的鉛,推想這位膽大的藝人必先把手潤溼或因緊張而手流冷汗,由於水的急速蒸發產生一個氣體阻隔層,使高溫熔化的鉛不易傳熱至他的手指。在這種情況下,手指可以插入熔化的鉛爐很短的時間而不致受傷。

不過你可別用自己的手指做實驗,太危險了,香腸是一個理想的替代品。乾的香腸置入熔化的鉛爐時,表皮很快就被燒焦,但潤溼的香腸則不是。

實驗室裡常用液態氮來冷卻,在這個過程中,常由於急速沸騰而四處濺散,這時往往會濺在手上。照常理想像,手一定會被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凍傷,但常常是毫髮未傷。這又是萊登弗斯特現象的另一種實證,就好像水滴落在熱盤上一樣。

幾乎每一種液體都會產生的現象,這個現象中有什麼“秘密”呢?

很多廟會或宗教的狂熱慶典中,常見的高潮專案之一就是赤腳跳炭火,稱為過火。過火的方式是由乩童導引抬轎者,繞著用金紙或木炭堆積的火堆數圈,接著依序跳過火堆,一邊過火、一邊有人在旁灑鹽粒以降低火的溫度。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也許是,過火時,抬轎者必然已滿頭大汗,腳底也潮溼了,熱火使腳底的水分迅速蒸發,產生一層隔熱的氣體薄層,這又是另一種萊登弗斯特現象的實證。

Tags:水滴攝氏沸騰溫度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