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聖人以中為貴,君子堅守中,中也差不多就接近於道了,中位於上下四

由 氣同則知識相通 發表于 人文2021-06-02

簡介翻譯:子華子說:“道所承載的叫做出,內心平坦並且願意實踐的人可以走在道的上面

喪致的哀乎而止是什麼意思

翻譯:子華子說:“聖人以中為貴,君子堅守中,中也差不多就接近於道了。中位於上下四方的當中,平等地對待兩端不放棄中,因此中就是既不疏遠,也不過於接近。小人愛放縱,喜歡竭盡事物的情理而只知乎一端,那麼他受到的災禍也必定很殘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夏日的炎熱之氣不能窮盡的,一定會聚集在一起成為秋天的氣,冬日的嚴寒之氣不能夠窮盡的,就一定會隨著開花的氣息而變成春天之氣。是誰使之如此的呢?是天。上天尚且不可以把氣極盡於一個季節,更何況是人呢?因此實在應該順著中的道理來做事啊。一左一右,雖然對於中來說有些過,但是仍在中的道理之中,一前一後,雖然還達不到中的道理,但仍在中的控制之中。但對於那些喜歡極盡一端的小人們來說,就距離中太遙遠了。距離中過於遙遠,一定會在邊遠的地方窘迫以至於被忽視了,一定會碰壁而且行動不便了,一定會落入深溝之中而死。就像是把石頭往深淵裡面拋,不填滿是不會停止的。悲哀啊,天道是厭惡極盡的,但是愚昧的人卻不知道。古代的君子,用來禁戒自己的行為洗滌自己心靈,並且始終侍奉不敢丟失的東西,就是說的中吧?天壓著地地載著天,而中可以在中間自由沒有拘束;陰陽相互交融,中處於中間卻可以不受影響;五色和天地的顏色混淆混亂,中能夠不失掉自己的原色。悲哀啊,世間的小人為了一時的快樂,就倉促的失掉了中的道理,以至於最後危害了國家是自己喪命而不能提前覺悟。只有到了真正悲傷害怕的時候才感到後悔。這叫做太過愚蠢以至於頑固不化的人

原文:子華子曰:天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而入一,其在人呼則出也,吸則入也,是故一之謂專,二之謂耦,三之謂化。專者才也,耦者幹也,化者神也。凡精氣以三成三者,成數矣。宓犧軒轅所柄以計者也,赫胥大庭惝恍而有所遺者也,故曰出於一,立於兩,成於三。連山以之而呈形,歸藏以之而御氣,大易以之而立數也。

翻譯:子華子說:“天地之間的精氣,大多數都是出於很多個不同的地方但是最終歸於一處。對於人來說,往外呼氣叫做出,往體內吸氣叫做入。因此都歸於一叫做專,分為兩個叫做耦(注:耦是偶的通假字,就是兩個的意思),很多個就叫做化(即分化為多個的意思)了。專,是有特殊的才幹,耦,是有主要的枝幹,化,就是神了。大凡精氣都是有多數衍化而來的,三就成了無數了。這是宓犧、軒轅用來計數天下的東西,是赫胥、大庭隱約留在世間的智慧。因此說:萬物出於一,根植於二,最終在三中衍化成萬物。《連山》這部書就是用這個道理呈現了自己的思想,《歸藏》就是用這個道理統領全文,《大易》就是用這個道理樹立自己的思想。”

原文:子華子曰:道之所載曰出,拓[或作宕]坦有足者斯踐之矣。夫何故,平故也。恢潏蒙澒而無不容,一與二二與三,吾不知其攸然,而同謂之平,夫何故,虛故也。惟虛為能集道,惟平為能載道,無所於閡無所於忤,虛之至也。左不偏於左,右不偏於右,無作好也,無作惡也,如懸衡者然。平之至也,心胸之兩間其容幾何,然則歷陸嶔嶇,太行雁門橫塞之靈臺之關,勺水不通,而奚以有容。嗜慾炎之好,憎冰之炎,與冰交戰焉,則必兩相傷者矣。是故革四壙則裂,謂中滿則充,薄氣發喑,惴怖作狂,積憂損心,心氣乃焦。故曰一虛一平,而道自生;一平一虛,而道自居。

子華子曰:王者樂其所以王,亡者亦樂其所以亡。故烹獸不足以盡獸,嗜其脯則幾矣。王者有嗜於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也。

子華子曰:生者死之對,有者無之反。痺者隆之因,虧者成之漸。大道無形無數無名無體,以無體故無有生死,以無名故無有有無,以無數故無有隆痺,以無形故無有成虧。既已域於四象者矣,完不能無毀也,是以韋革雖柔,擴之則裂;礦石雖堅,攻之則碎。剛柔重輕大小長短雖不同也,同於一盡。故古之制字,字為之破,而文亦如之。

翻譯:子華子說:“道所承載的叫做出,內心平坦並且願意實踐的人可以走在道的上面。為什麼呢?是因為道是平的。無論是宏大還是微小的任何東西沒有不被道包容的,一和二,二和三,我不知他們到底有什麼細微的差別因此把他們都叫做平,為什麼呢?是因為中間是空虛的(即指內心謙虛)的原因。只有中間空虛才能向內吸收道(即只有謙虛才能學習到道的精華),只有內心平直才能夠承載道。沒有什麼能夠阻塞不通的,沒有什麼激烈偏激的行為,這就是中虛到極致了。向左不至於過左,向右不至於過右,不做所謂的善事,也不做所謂的惡事(同北宮子仕一篇),像是懸在中間保持平衡的樣子,這就是平直到極致了。人的心胸,能有多大呢?但是卻可以把天下的道路崎嶇的山,以至於太行山雁門山都橫著裝進去。但是像靈臺的關口,一勺水都不能潑進去,那又能容納下什麼呢?人的嗜好慾望使心炎熱,而人的好憎又使之冰冷。炎熱與冰冷就在心間開始爭鬥了,那麼必定要兩敗俱傷了。因此皮革向四面拉的過大就要裂開,胃裝的過滿就要膨脹,(人們因為慾望)氣息減少以至於說不出話,因恐懼而抓狂,處心積慮,心中的氣血都焦乾了。因此說:心中謙虛平直那麼自然道就在心中生長了,心中謙虛平直那麼自然道就在心中紮根了。”

子華子說:“稱王天下的人因稱王而高興,失去天下的人也因為失去天下而高興。因此烹煮野獸並不能使野獸滅絕,但是喜歡殺了卻不吃就可能使之滅絕了。能夠稱王的人喜歡道理和道義,而失去天下的人也是喜歡暴虐殘暴。所愛好的不同,因此他們的福禍也就不同。”

子華子說:“生,是死的對立面。有,是無的相反的一面。衰敗,是另一個隆盛的徵兆。虧失,是成形的苗頭。大道沒有形狀,沒有數量,沒有名字,沒有形體。因為沒有形體,因此也就沒有生死;因為沒有名字,因此也就沒有有無之分;因為沒有數量,因此也就沒有盛大微小之說;因為沒有形狀,因此也就沒有成形虧失之說。世間的既成的萬物只要既然已經紮根在四季天然的氣象之中,那麼只要發展到極致那麼就不能不走向毀滅。因此皮革雖然柔軟,把它拉的過大就要裂開;金屬礦石雖然堅硬,受到猛烈擊打也會破碎。剛柔、重輕、大小、長短,雖然不相同,但是都是歸於一個道理的。因此古時造字的時候,字為之破,那麼文字中的意思也是如此。

原文: 子華子曰:渾淪鴻蒙道之所以為宗也,遍覆包涵,天之所為大也,昭明顯融,帝之所以為功也。道無依阿,天無從違,帝無決擇,然則心烏乎而宅道心?天也天心,帝也帝心,人也人之心,莫隱乎慈,莫便乎恕,赤子匍匐使我心惻隱,於慈故也。陵波而先濟,跋而望乎後之人,便於恕故也。此心之弗失焉,可以事帝矣,可以格天矣,可以入道矣。此心之弗存焉,道之所去也,天之所違也,帝之所誅也。古之制字者,茲心為慈,如心為恕,非其心也,則失類而悲。是以挾道理以御人群者,庸詎而忽諸。

子華子曰:凡物之所有由者,事之所以相因也,理之所以相然也。軸之軸車由所以相運也,紬之紬思[或作絲]由是以相屬也,姓胄之由族由是以有分也,橘柚之柚味由是以有別也,宇宙之宙理由是以有傳也,禾之油油谷由是以登也,雲之油油雨由是以降也,憂心有妯心由是以動也,左旋右抽軍由是以正也。故凡物之所由有者,事之所以相因也,理之所以相然者也。

翻譯:子華子說:“宇宙還是渾濁一片的時候,道把這看做是自己的根源。覆蓋包含一切,天把這看做是大。光明顯著,上帝把這看做是功德。道沒有依靠,天沒有順從或者違背,上帝沒有決定或者選擇,那麼心應該放在哪裡呢?道的心,是天。天的心,是上帝。上帝的心,是人。人的心沒有不存在慈愛的,沒有不存在仁愛的。嬰孩在在地上爬走,使我的心為之一動,內心有慈愛的緣故。踏著水過河,自己還走得一瘸一拐的但是還回頭望著後面的人,心中有仁愛的緣故。這樣的心不失去,就可以侍奉上帝了,就可以研究天了,就可以明白道了。這樣的心不再存在,道就離開了,天就要委棄他了,上帝就要誅滅他了。古時造字,茲心叫做慈,如心叫做恕,不是這樣的心(即非心)也就因失去同類而悲傷。因此用道理來教育別人的人,難道可以忽略這些嗎?”

子華子說:“但凡萬物都有根由,萬事都有聯絡原因,道理相互相通。輪軸的軸中有由字,由是車子運轉。紬(理出絲縷的頭緒的意思)字中有由字,由是絲線有了頭緒。姓胄(用姓氏來命名後代的意思)的胄字中有由字,由是各個家族就被區分出來了。橘柚的柚中有由字,由是五味有區別了。宇宙的宙中有由字,由是道理可以相傳了。禾苗的油字中有由字,由是五穀豐登了。雲油(古代吧春雨比作是油)中有由字,由是雨就降下來了。妯(有憂心的意思)中有由,由是心就被牽動了。左旋右抽(指控制戰車)中有由字,由是軍隊知道停止了。因此萬事萬物中都有根由的原因,事物之間有聯絡,道理之間相通的緣故。

聖人以中為貴,君子堅守中,中也差不多就接近於道了,中位於上下四

Tags:子華子道理因此沒有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