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佛祖坎坷成佛路,佛尚如此,你以為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由 土爺說房 發表于 人文2021-05-31

簡介釋迦牟尼對車匿說:“這裡是跋伽仙人苦修之地,我要入山問道,你回去吧

漏盡通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今天寫一段佛祖坎坷成佛路,與諸君共勉。

一、剃度

釋迦牟尼二十九歲那年,自忖因緣成熟,半夜喚醒隨侍車匿,讓他一道出城。車匿說:“太子欲深夜出城,奈何宮門早已關閉,出不去啊。”

釋迦摩尼道:“我意已決,今夜時機已到,你我二人可從北門出城。”

佛祖坎坷成佛路,佛尚如此,你以為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車匿拗不過太子,只好選了兩匹快馬,與太子一道奔北門而去。此一去,印度少了一個國王而世間卻多了一位佛祖。二人出北門後,一路向東打馬疾馳,到了一片樹林。釋迦牟尼對車匿說:“這裡是跋伽仙人苦修之地,我要入山問道,你回去吧。”,邊說邊取下身上的明珠、瓔珞等物交與車匿帶回宮中。又拔劍自行剃除鬚髮,從行囊中取出早已備下的袈裟,發誓道:“若不了生死,終不回宮”,車匿見此情形不敢多言,辭別太子而去。

二、苦修

自此釋迦摩尼到處參學,希望能尋找到了生死之法。不一日來到跋伽仙人苦修的地方,看到許多離塵絕俗的苦行僧,有的穿草衣,有的穿樹皮,每日只吃瓜果充飢,希望透過苦修成道。

佛祖坎坷成佛路,佛尚如此,你以為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釋迦摩尼問其中一人:“苦修的目的何在?”

跋伽仙人答道:“刻苦自身,可贏得昇天的福報。”

釋迦摩尼問:“天在何方?如何昇天?”

跋伽仙人說:“小子無知,不足與言!”

釋迦摩尼認為苦樂對立,苦修的確可以堅定心志,但未必能真正了脫生死,因此知非即舍,辭別而去。

三、無想定

釋迦牟尼後來又修習了當時印度著名的禪定功夫“無想定”,用了三年時間學會了,坐下來心中無一絲念頭。注意無想不是心無雜念哦,無雜念最終還是有個念,無想定是以泯滅思想為最高境界。當時沒幾個人能修成功無想定。釋迦牟尼雖然學會了無想定,但他認為這也不是他要尋找的道。因此他“知非即舍”,又去尋找其他方法。

佛祖坎坷成佛路,佛尚如此,你以為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四、菩提

幾年以後,釋迦牟尼遍訪名師,把當時的各種修行方法學了個遍,並且都極為精通。這時他的父王打聽到了他的行蹤,派人前來勸說讓他回家,釋迦牟尼不為所動。憍陳如等五人只好留下追隨太子,一為保護二為協助修行。

一行人來到迦耶山南端,這裡鄰近雪山天氣十分寒冷,六人在山中靜坐思修,一開始一日一食,後而二日一食,乃至最後七日一食。幾人形銷骨立,儼如垂死之人。一日釋迦牟尼想到,這和之前從苦修僧那裡學到的又有什麼差別,於是再次知非即舍,向南而去。

五、悟道

經過迦耶山苦修後,釋迦牟尼的身體已極度虛弱,但求道的信念卻越發堅定。但他也知道一味苦修並非正道,於是在途中接受了一個牧女提供的牛奶。追隨他的五大弟子見此情形,認為他道心動搖,非常失望地離他而去。

釋迦牟尼經過幾天修養,身體漸復,一日在尼連禪河中沐浴完畢後,神清氣爽,沿河而下看到一棵畢波羅樹(即後來的菩提樹)甚是奇特,於是決定在此樹下修行證道,併發誓:

不證菩提,不起此座

。由於過去一段時間學遍了各種禪定功夫,此時功力已深,一坐就是四十九天,深入到禪思妙境之中。最後一天夜裡,一夜之間證得了六種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佛祖坎坷成佛路,佛尚如此,你以為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而後有了大家熟知的佛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裡要注意,唯我獨尊中的“我”並不是日常所說你我之我,而是證道後的大我。

Tags:苦修釋迦牟尼想定釋迦車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