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由 凌崖的江湖 發表于 人文2021-05-25

簡介且先不說《中庸》裡面“修道”一詞的含義,就世俗一般而言,一說修道,往往就和追求長生不老或者追求某種神異的境界相關聯起來,不只現今如此,早在五百多年前陽明先生所處的明代,亦是這樣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修道”,似乎從來都是距離我們很遙遠,又比較神秘、高大上的事,而且一說這個詞往往便與道家相關。其實不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儒家的經典著作《中庸》裡,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且先不說《中庸》裡面“修道”一詞的含義,就世俗一般而言,一說修道,往往就和追求長生不老或者追求某種神異的境界相關聯起來,不只現今如此,早在五百多年前陽明先生所處的明代,亦是這樣。

可見此種觀念之由來,其歷史淵源亦頗漫長矣。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在儒家本來的經典裡“修道”一詞有怎樣的含義呢?陽明先生曾專門撰寫過一篇《修道說》來加以論證,篇幅雖不長,但已將該詞本來的含義道盡。

在《中庸》裡,開篇是三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是《中庸》一文的總綱。

講的是從宇宙和人的先天之本源到人的後天之修習,及這兩者之間相互辯證的關係。

先天之本源,純然無雜,在天就稱之為“命”,所以叫天命;在人如能完全保持,便稱之為“性”,佛家也講明心見性。

在整個人類群體中,能天生完全保持住這種純然的天命之性的畢竟是極少數,這極少一部分人,也被稱為“生而知之者”,他們的知與行,都是自然而然能合於宇宙規律之道的,這種效果不需要勉強就能達到。在《中庸》裡稱這極少一部分人的這種狀態就是“率性之謂道”。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而大部分人並非“生而知之者”,再加上後天不良習慣、力量的沾染,本來之性被矇蔽住了,想要將純然的本來之性恢復出來,就需要通過後天不懈努力的修習,才能重歸於“道”。這個過程在《中庸》裡就被稱之為“修道”。所以叫做“修道之謂教”。

“教”字在文言文裡有通效仿的“效”的含義,亦有學習的“學”的含義,所以“修道之謂教”,也就是說修道就是在“效”、在“學”。總體來說,就是表達修道是一個比較需要耐心與堅持的過程——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

這並非有什麼特別神秘的地方,只是在進行一種客觀事實的表述,以及告訴我們世間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如想回歸於道,應當如何做。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應當如何做呢?《中庸》用了兩個字來表述——“明誠”。“明”是平日的功夫,時刻糾正自己不良的心念,儘量使自己的心念平和無染,且長時間恆定的堅持下去;“誠”則是功夫達到後的境界與狀態,與道家所說“真人”的“真”相似,因為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就是“誠”的。

到了“誠”的境界,整個人就是無比通透自然又毫不作偽的了,所有心念,皆是毫無雜染、沒有滯礙。但處理起任何事情來卻又能恰到好處、剛剛好,處理的很圓滿、無過無不及。

這整個從“明”到“誠”的過程,即明誠,就是修道!修道的最終目的,也只是去達到一種“誠”的境界,並非去追求所謂長生不老或什麼神異的感觸。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當然這個過程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肯定是頗為漫長的,需要付出極大的艱辛與努力,本來,克己、戰勝自己,從來就必然是比戰勝他人要難的多的。

不過《中庸》告訴我們,不要怕,所謂是: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別人一次就能做好,我做不好,那我就做十次;別人十次就能做好,我做不好,那我就做一千次!”

這種鍥而不捨、念念不忘的過程與心意,其實不正是一種“誠”嗎?能有這種“誠”,又怎會達不到“誠”的境界呢?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

王陽明全集心學知行合一正版包郵原著原文王守仁全集王陽明哲學全書傳記人生哲學

¥

68

京東

月銷3

購買

所以陽明先生也說,《中庸》一書,其實就是為絕大部分的普通“修道者”而作的:

“《中庸》為誠之者而作,修道之事也”。

——參考文獻《陽明全集·修道說》

Tags:修道之謂中庸境界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