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門前一片竹子林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人文2023-01-31

簡介竹子林的春天很是熱鬧,人們到竹林裡挖筍子,碗口大的楠竹筍,挖起來後被放置在生產隊的壩子上,大小搭配成一堆堆,分到每家每戶,成為農家餐桌上的美味

時光荏苒和斗轉星移搭配嗎

餘道勇

小區門前的一片竹子林,是我心中最好的風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竹子的讚歎,在奢侈的肉與清瘦的竹之間做選擇,寧可放棄對物質的食慾,也要追求一個精神的清新境界。

小時候,當從課本上讀到這句詩句,我便喜歡上了竹子。老家的土屋背後,也是一片竹子林,那是生產隊的資產。竹子林的春天很是熱鬧,人們到竹林裡挖筍子,碗口大的楠竹筍,挖起來後被放置在生產隊的壩子上,大小搭配成一堆堆,分到每家每戶,成為農家餐桌上的美味。沒有挖掉的那一部分筍子,就長成參天的楠竹,補充到那一片翠綠的竹林裡,使得我們的小村莊掩映在青山綠林之間。夏天到了,微風吹拂,竹林婆娑的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伴著近處小山包上的松濤陣陣,成為故鄉夏夜的美景。

竹筍好吃,是我兒時的美味佳餚,竹筍炒臘肉的香味和竹筍煮酸菜的脆嫩,讓我們的味蕾享受著竹林的恩賜。但小時候的調皮男娃兒,也正是因為這一片竹林,吃盡了苦頭。

我們的小學,就在生產隊的倉庫裡面,一個老師教著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幾十個學生,那竹梢就順手成為老師手中的教鞭,只要我們不聽話,家長就從那竹林裡扯下一枝竹枝條,去掉竹葉,送到老師手裡,我們的屁股和手心就會因此飽受一頓竹鞭的滋味。但我們心裡一點也不怨恨父母和老師,在竹鞭的嘯聲中,我們背會了唐詩宋詞,我們誦讀了井岡山翠竹,我們在竹林的旁邊慢慢長大,進入中學、大學,成為城市裡的一隻蝸牛。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我們從農村人變成城市人,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蝸居宿舍到城市小區,我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們在城市的鋼筋混凝土叢林中穿行,享受著城市小區安寧的日子。我們不再用竹鞭去教育我們的孩子和學生,他們早已被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填滿了他們的生活。但我仍然想念那一片竹林。那片竹林,既有手心的刺痛,也是成長的搖籃。

但我一直沒有忘記屋後那一片竹林。有意無意間,我把家從城市中心的小區搬遷到了城市郊外,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去尋找一片寧靜而空曠的空間。小區位於郊區,出小區的公路邊是一片山林,山林裡林木叢生,有山毛櫸,也有天竺桂,更有趣的是,其間夾雜著大量的竹子。竹子個頭高,鶴立雞群般將大半個身子挺在叢林之上——與其說它是一片雜木林,不如說它就是一片竹子林。

門前一片竹子林,這使我感到十分愜意。每天出門,我便迎著那一片竹林歡歌,向著它們致意揮手,微風拂過,竹竿頷首,微微笑意,心情隨之一陣舒暢。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來:“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雖非深林,也無琴瑟,但明月與清風總是相伴相隨。誰說生活不美妙呢?在有一片竹林相伴的小區裡,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夢想中,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安寧幸福。這真是造化!

春日裡,我期待著什麼?哦,對了,有竹必有筍。一日一日,我不見竹筍的影子,正當我百思不解之時,突然間,在某個春夏之交的早上,我便得意地發現,叢林間,一枝又一枝,帶著翠翠的嫩尖兒,披著麻褐色的外套,如地底下冒出的精靈,又如千萬支蓄勢待發的火箭,那竹筍就像沒得商量的頑皮娃兒,疊立在一片叢林之上。那麻褐色的筍衣,依次從根部到中部再到頂部,一層層脫落掉,露出青翠的竹子本色,然後展開枝丫,吐出翠葉。這個時節,正是立夏和小滿時節。待到冬天到來的時候,郊區的野外時常有雪花飄過,這是城市中心難得見到的美麗——那些竹葉上、莖稈上,便裹著一層晶瑩剔透的薄冰,像一個個苗條的姑娘戴上了銀飾,在風中凌亂地起舞!

夏夜的竹林邊,聚起不少的小區居民。他們拿著蒲扇,坐在小凳上,透過那片依依竹林,看城市上空被照得通體透亮的那團紅雲,看夏夜銀河星系裡被銀河分隔開的牛郎與織女,笑談家長裡短的小故事,吹噓著這幾年生活的偉大變遷,暢想著未來十五年、甚至三十年後的願景:到那個時候,我們的高鐵是不是通了,娃兒是不是成家了,家庭飛機是不是普及了……嘿嘿,這種日子,還真過得!

也許,在新時代的引領和建設中,我們不再需要在“食有肉”與“居有竹”之間進行選擇,我們完全可以二者兼而有之,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那一份嚮往和期許,一定會隨著中國夢一起騰飛!

本文來源:南川日報

Tags:竹林一片我們小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