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由 職場大講堂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所以說,“一致性”絕不是簡單地做領導的應聲蟲,而是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自由表達,幫助上司看到某個決定背後的機遇和風險,並且試著完善它

路在人走事在人為什麼意思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不再隨聲附和,講出你的精彩見解

20幾歲的人剛入職不久,在公司裡資歷、輩分最低,於是你明白要低調行事。趕上部門會議,你通常會坐在離領導最遠的角落,低頭研究面前的材料,只做傾聽狀。好不容易盼到會議尾聲,領導冒出一句:“新來的同事,說說你的看法吧!”你頓時驚慌失措,支支吾吾半天,終於組織好語言:“我、我沒什麼要說的。”然後把頭埋得更低。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而經歷了數年的磨鍊,你是保留著以前的習慣,對他人唯唯諾諾,還是敢於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

小玲是一家合資公司的物流部經理,她為這家公司已服務了8個年頭。與同時進入公司的其他男同事相比,小玲發現自己晉升的速度太慢了。這讓小玲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並懷疑公司在用人方面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

經過分析發現,“謀殺”她職業生涯的“元兇”並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小玲本人的表達方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玲是如何表達的: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在開會過程中:

小玲:我想說幾句。

這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一齊轉向小玲,等待著她繼續說下去。

小玲:哦,其實也沒什麼。

小玲的這種表現在不知不覺中給別人傳達著這樣的訊號:她不夠自信,欠缺一些擔任領導的天賦和勇氣。正是她的這種表達見解的方式,使她的上級和同事都認為她只是一個愉快的合作者,而從未認真考慮過她還能勝任更高的職位。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不容易,特別是當別人都注意你,目光都一齊看著你的時候,你就要面對新一輪的焦慮。此時應該做的是繼續說下去,而不是怯懦止步。

適當的表達應該是這樣的:“對不起,我……我想說幾句。如果我們更多地考慮外地市場的需求不是會更好一些嗎?”

而最好的表達是:“對不起,我想說幾句。如果我們更多地考慮外地市場的需求不是會更好一些嗎?”緊接著說:“我想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這樣,小玲既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又使自己不至於被焦慮和緊張所包圍,為接下來的繼續表達做了良好的情緒準備。一旦討論的氣氛活躍起來,焦慮和緊張感就會進一步降低。這樣在下面的討論中她將更自信、準確、輕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你必須首先學會醒目地亮出自己,敢於表現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對此,小敏有著深切的體會:

在一次培訓課間安排了一位專家做講演。做講演的人總希望有人配合自己,於是他問:“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歡經濟學?”可沒有一個人響應。小敏知道,當中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是從事經濟工作的,到這兒來的目的就是“充電”。可由於怕被提問,大家都選擇了沉默。專家苦笑一下,說:“我先暫停一下,講個故事給你們聽。”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我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大學裡經常有講座,每次都是請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階管理人員來講。每次開講前,我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周圍的同學總是拿出一張硬紙,中間對摺一下,讓它可以立著,然後用顏色很鮮豔的筆大大地用粗體寫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於是,講演者需要聽講者回答問題時,他就可以直接看著名字叫人。我對此不解,便問旁邊的同學。他笑著告訴我,講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和他們交流就意味著機會。當你的回答令他滿意或吃驚時,很有可能就暗示著他會給你提供比別人多的機會。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事實也正是如此,我的確看到我周圍的幾個同學,因為出色的見解,最終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職……”

專家講完故事之後,小敏看到不少人都舉起了手。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確實,在人才輩出、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機會一般不會主動找到你。只有你自己敢於表達自己,讓別人認識你,吸引對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尋找到機會。

說到底,這是一種觀念: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選擇?而且,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的成功與否。

你可能習慣了只要有領導在,自己就會追隨領導的意思,隨聲附和。有個詞叫“建立一致性”,也就是說,作為下級,你應該清楚地知道上司對哪些事情比較在意,對什麼工作特別看重,上司要求緊急處理的事一定要排在你日程表的優先位置,上司否定掉的決議即便你再不滿意也要就此打住。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在“一致性”的規則下,很多人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總是態度曖昧,希望摸清領導的好惡之後再作決定,這樣既不至於和“主旋律”唱反調,更可以給上司留下好印象。在上下級關係中,個人的獨立判斷會再一次退讓,因為很多人認為,領導的意見永遠正確,領導覺得好才是真的好,領導的價值觀決定著團隊中每一個人的好惡。在這樣的氛圍裡,如果你運氣好,或許真的可以就此平步青雲,在職業發展中有所斬獲。

但是,把個人和團隊的發展寄託在某一個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情——一味地附和,可能會讓你的上司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雖然眼前確實能得到些小甜頭,可到頭來,萬一事情搞砸了,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所以說,“一致性”絕不是簡單地做領導的應聲蟲,而是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自由表達,幫助上司看到某個決定背後的機遇和風險,並且試著完善它。當然,溝通也要講究技巧,再好的建議也不必搞得領導當眾下不來臺。事在人為,把握好分寸才是王道。30幾歲的人,要明白這一點並妥善地運用。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職場大講堂

Tags:小玲表達自己領導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