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中國古代四大食品發明之:豆腐

由 嘉禾的美食 發表于 人文2023-01-11

簡介不用蓋鍋蓋,邊煮邊揚湯止沸,等完全燒開停火,將燒熟的豆漿舀入缸內,蓋上蓋子燜一少會,就開始用滷水點豆腐,也叫斬豆腐: 斬豆腐可是個技術活,滷水放多了豆腐發苦、發黃不白淨,放少了斬不上塊

給祖先送錢下雨天好嗎

提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可謂婦孺皆知——造紙、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後經各種途徑才傳至世界各地,對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莫大的作用。而提及中國古代食品四大發明,則不是那麼人盡皆知。

據說,豆腐始於西漢(前179年-前122年)淮南王劉安,是中國古代食品四大發明之一,距今約有兩千二百年的歷史,著名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豆腐之法始於西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

豆腐因歷史悠久並且作為中國獨特發明,儼然已成為我國的“國菜”:無論是家庭餐桌還是高檔宴席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祭祀神靈、祭祀祖先、婚喪嫁娶等等,也少不了豆腐的加持。古往今來豆腐就是國人生活中重要的寶貴食品,改善著人們的口味,營養著人們的身體。

中國古代四大食品發明之:豆腐

豆腐好吃,但做起來卻很是累人,也很繁瑣。過去,在我們農村,豆腐的製作不是很容易,是比較麻煩的,做豆腐的工用具必須潔淨,要用開水燙洗,從磨漿到成品,需要經過若干道繁瑣的工序,一般人還真學不會。

製作豆腐又需要很多專用工具,所以不是大多數人都能做的。做豆腐過去都是獨門技術秘不示人,到了下滷水斬豆腐的時候,師傅把學徒支出去找這找那,等徒弟回來豆腐就斬好了,核心技術不輕易外傳。

過去,在我們農村每到年根就張羅著做過年的豆腐,大家口的自己做一包,家口少的兩個戶合起來做一包再分開。

中國古代四大食品發明之:豆腐

用當年生產的新黃豆十三斤(陳豆子出豆腐少),

除去蟲蛀、黴變粒,上石磨揦 (là 毀裂;使開裂)成豆碴,用簸箕搧去豆皮,將豆碴放進水缸或水桶內加清水浸泡,不要攪動,讓它慢慢潤泡,冬天需要浸泡一夜。也可以不上石磨揦成豆碴,將挑選好的黃豆直接浸泡。做豆腐最好用泉水,或用離村較遠的甜水井水最好。

磨豆、濾漿:黃豆浸好後撈出,其中可能有幾粒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管怎麼泡也泡不開的豆子,我們稱其為“旋豆、換豆”(音),還有的叫它石豆、死豆,至於為什麼泡不開,就是常年開豆腐坊的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一定要把它挑出來。

早年間,由於沒有先進的磨漿機器,全靠人工推動石磨磨成豆粕,然後在缸內用開水把豆粕殺一下,把排床橫跨大鍋上,用一套專用的豆腐羅,在排床上把豆漿擠壓過濾出來。也可以用布袋子將殺好的漿液把豆漿擠出來。注意榨豆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

中國古代四大食品發明之:豆腐

煮豆漿,點滷:煮豆漿時用穩火燒開,火太急了容易糊。不用蓋鍋蓋,邊煮邊揚湯止沸,等完全燒開停火,將燒熟的豆漿舀入缸內,蓋上蓋子燜一少會,就開始用滷水點豆腐,也叫斬豆腐: 斬豆腐可是個技術活,滷水放多了豆腐發苦、發黃不白淨,放少了斬不上塊。要把滷水一點一點、輕輕倒入缸中,倒一點,就用挖渣勺子或長把勺子在缸裡慢慢地順時針旋轉著,輕輕上下攪勻,為了掌握好火候,眼睛應始終注視著豆漿的變化,直至開始凝固。

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後語就是這麼來的。豆腐嫩不嫩、成品好不好,製作經驗全靠摸索、掌握。數分鐘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停止加滷水。

中國古代四大食品發明之:豆腐

等豆漿澄清了,看見豆漿上面有清水了,豆腐花凝結成腦狀,變成豆腐腦後,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篩子或能漏水的木盤裡,盛滿後把包布將豆腐腦包嚴,蓋上板,壓以重物,二十分鐘左右,即成水豆腐。如要制豆腐乾,在能漏水的木託盆裡,把豆腐腦舀進一層層摺疊的布里包好,蓋上木板,壓上重物,壓盡水分,即成豆腐乾。

豆腐的吃法五花八門,豆腐湯子、豆花、豆腐腦是豆腐製作過程中的半成品,加點調料就可以直接食用;新壓出來的水豆腐,放點蔥花、香菜末、醬油趁熱吃,簡單爽口。紅燒、煎、炸、煲湯等等各種做法無窮無盡,怎麼做怎麼好吃,上至宮廷帝王將相,下至民間市井細民,不分貴賤,食用豆腐已是生活的常態,受到各個階層人們的追捧。

Tags:豆腐豆漿滷水豆腐腦四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