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由 奇趣談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05

簡介據悉明朝的言官選拔標準很嚴,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的,所以要求所選人員一定要滿足三個條件1、 學識廣博,瞭解朝廷制度(畢竟這樣才能什麼都噴)2、 言辭犀利,一針見血(朱高熾就是被言辭犀利的李時勉氣死的)3、 行為端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名留青

在古代大臣死了叫什麼

自古以來就有著文死諫,武死戰這樣一種說法。似乎對於文官來說,名留青史的最好方法就是冒死進諫。

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確有因為進諫而名留青史的文臣,如凌煙二十四臣之一的魏徵,力諫宋真宗親征的寇準等。他們的事蹟無一不被後世所傳唱。因此在古代,進諫就成為了文官迅速升遷或獲得重視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這種情形下,專門進言的言官應運而生,如拾遺,進言。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到了明朝,朱元璋為了糾察百官,專門設定了督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他們的工作職能主要是勸諫皇帝、彈劾大臣、糾察百官、甚至巡撫地方,言官的地位由此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然而正是這一舉措,為大明後來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1、 風聞奏事亂人心

“言官制度,最足壞事,故前明之王,既亡與言官。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而國家大事,已為之阻撓不少。”《李鴻章傳》

對於言官制度,清末名臣李鴻章點評的可謂是一針見血。所謂任何權利,如果不加以約束,就會失去控制,造成腐敗,而明朝的言官制度就是如此,他們在彈劾上書時從不曾考慮真實情況,純粹是為了彈劾而彈劾,為了上書而上書。

明朝十大名臣之一的于謙,他為政廉潔,從不收受賄賂,並且曾獨撐危局,力挽狂瀾,領導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挽大明朝於將傾。並戰後論功行賞時推辭了一切的封賞,只保留的太子太保這一虛銜(從一品)。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德才兼備,毫無黑點。然而在北京保衛戰後,于謙還是被人上書彈劾。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第一個來找麻煩的是都御史羅通,他上書說道:北京保衛戰不過如此(又不是當初嚇的要南遷的時候了),敵軍瓦刺的兵力也沒有那麼多,而且有人亂報功績,現在等著封賞的人都是戰鬥時躲著不敢作戰的人。

《明史》載:羅通書曰:諸邊報警,率由守將畏徵調,飾詐以惑朝廷,遇賊數十輒稱殺敗數千……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祿之人。

于謙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都這樣了還有人罵他,於是趕緊上書反駁,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翰林院學士劉定之緊隨以後,上書彈劾于謙,言辭激烈:德勝門下之戰,互殺傷而已,雖不足罰,亦不足賞(開戰的時候劉定之躲在家瑟瑟發抖)。謙自二品進一品,天下未聞其功,但聞其賞!

於是大公無私,恭謹善行的于謙先生就這樣被罵成了篩子。還好最後明代宗朱祁鈺明察秋毫,知道于謙不是這樣的人,才沒有罷免於謙。

由此可見明朝的言官噴人是不需要理由,也不講什麼證據。只要你有一點小尾巴,就上書彈劾你,而鑑於其他大臣往往沒有名臣于謙的那種公信力,不會被皇帝所信任,所以他們往往被言官上書彈劾之後就會被停職檢視(運氣不好的還會附加牢房N日遊)。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大臣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紛紛選擇了不作為(畢竟什麼也不幹就不會被人抓到把柄了),而這種尸位素餐的行為是導致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不談國事談家事

朱元璋設定督察院御史的初衷,是想讓他們跟皇帝多談談軍國大事,畢竟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大事面前集思廣益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有些時候國家並沒有那麼多所謂的大事,御史們一下子閒下來,督察院御史作為一箇中高階幹部(正三品),顯然工資很高,不愁吃飯的問題。於是可能是撐著了的他們開始管起了皇帝的家事。

首先受到迫害的是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其實是一個好皇帝,他體恤民情,品行也很好。然而就是這樣的皇帝也被人罵了。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明洪熙元年(1421)年,翰林侍讀李時勉上書斥責朱高熾:朱高熾修了間宮殿——不節民力,選了新人入宮——不謹嗜慾,因為生病有幾天沒上朝——不勤政,最後還加上一句,大概這就是好皇帝應該乾的事情吧。

這可氣壞了朱高熾,他命令衛士將李時勉打了一頓,並丟了出去。但是朱高熾並沒有因此而消氣,畢竟這種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行為屬實氣人。朱高熾氣的生了病,最後居然一命嗚呼了。

而李時勉,這個抓住皇帝的一點小辮子不放,並且把皇帝氣死了的人最後居然收到了嘉獎(殺一個直言進諫的言官輿論壓力太大)。

在朱高熾被氣死這一事件中,言官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們無事化小,小事化大的能力令人驚歎,最終氣死了朱高熾。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據悉明朝的言官選拔標準很嚴,不是什麼人都能擔任的,所以要求所選人員一定要滿足三個條件

1、 學識廣博,瞭解朝廷制度(畢竟這樣才能什麼都噴)

2、 言辭犀利,一針見血(朱高熾就是被言辭犀利的李時勉氣死的)

3、 行為端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名留青史為己任

可以說正是第三條把明朝皇帝們害慘了。因為無論是誰當皇帝,恐怕都受不了這一點:試想如果你當皇帝,有言官罵你,罵的挺難聽,你想罵回去,不好意思他學問高你罵不過,你想打他,他巴不得你打他,當年因為直言進諫被打可是一件光榮的事,恐怕言官回家都能拿被打的傷疤去炫耀。你要是想殺他,那就得背上昏君的惡名。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因此當年的言官可以說是說不過打不得殺不得,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萬曆懶政。明朝也在萬曆後逐漸衰微。

三、鐵骨錚錚隨風倒

明崇禎十七年(1645),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對內闖王李自成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對外滿清八旗也在關外虎視眈眈。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言官的挑撥。

督師袁崇煥作戰不利,立即有人上書斥責袁崇煥包藏禍心。

兵部尚書孫傳庭固守待援,立即有人上書斥責孫傳庭怯懦不敢戰。

崇禎帝想要遷都江寧,再圖大業,立即被人斥責怯懦之君。

古代鍵盤俠,只會抬槓的言官最終葬送明朝百年基業

在北京城破之時崇禎帝謹遵祖訓,自縊而死。而那群鐵骨錚錚的言官大臣,則爭相投靠李自成,還美其名曰:順勢而為。

一代王朝因此覆滅,可悲可嘆。

參考資料:《明史》、《資治通鑑》、《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

Tags:言官朱高熾上書皇帝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