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讀書 | 對蘇格蘭文化的溫情述說與詩意表達 ——讀《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

由 文匯報 發表于 人文2023-01-04

簡介一幅幅畫面像一扇扇窗扉,開啟塵封在歲月深處的歷史傳奇,正是文字與照片保持異態同質的對應關係,使文集幻化出一種“思”與“視”相互映照的審美張力,如《曾記得夏日邂逅——蘇格蘭和她的美術館與藝術館》一文,天章雲錦般的文字因照片傳遞出更加豐贍的訊息

絮絮低語可以怎麼說畫面

讀書 | 對蘇格蘭文化的溫情述說與詩意表達 ——讀《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

文化標識是城市的眼睛和靈魂,描摹和解讀文化標識,可以探尋和索解城市的文化肌理和歷史秘笈,可以把脈和蠡測人類文明的基本規律和主要趨向。作家李舫新近出版的散文集《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透過走筆和點繪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文化標識,展現了蘇格蘭歷史基脈的悠遠綿長和文化傳統的卓異奇瑰,為人們認知多維多元的人類文明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文字。

法國曆史學家布羅代爾說“文化隱匿在歷史的細節之中”。作為城市的基礎單元和細節元素,文化標識以標誌性、獨特性和可識別性等特徵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與視窗。攝取、摹寫和透析文化標識,是一個作家觀審和呈現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作家李舫以與歷史心手相牽的能動和與文化把脈相連的自覺,解讀文獻典籍,摭拾文化遺蹟,揭櫫歷史幽秘,探尋文豪萍蹤,寓目和抉發愛丁堡這方珍存高潔靈魂和瑰麗人文的聖域淨土,獲得與愛丁堡感同身受的文化體驗和精神意會。在《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中,作者採用“移步換形”的寫作技法和散點透視的敘寫方式,透過聚焦、敷陳和剖解展館、街衢、建築、塑像、人物和藝術節等文化標識,以散疏雅逸的文字表述和曉暢凝練的情節鋪陳,形象狀繪愛丁堡的人文景觀、自然風物和文宗哲宿等文化質點,精微描摹愛丁堡文化的徽志和符碼,詳實燒錄愛丁堡文化的絃歌和節律,生動詮辯蘇格蘭文化的粹質和基因。這部文集共輯錄了15篇散文作品,情景交融、文史兼備、理趣相融、圖文並構,透過稽考愛丁堡城市文脈和鉤沉前塵過往,使讀者感受蘊藏在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色背後的歷史故事,體認蘇格蘭文化的博大深湛與繽紛絢麗,彰顯出作者幽深的歷史洞見和健朗的文化心態。

讀書 | 對蘇格蘭文化的溫情述說與詩意表達 ——讀《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

▲《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

李 舫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遊記散文是行走和發現的藝術,也是觀賞和體驗的藝術。作家李舫足跡遍佈王子大街、大學校園、美術館、藝術館、國家紀念碑和霍普頓宮等人文勝地,目光觸及司各特、彭斯、柯南?道爾、亞當?斯密、大衛。休謨和羅琳等古今名宿,神思馳騖風笛、畫廊、威士忌、格子衫、高爾夫球等奇絕風物,無論是縱情古城堡還是放言美術館,無論是描摹愛丁堡大學還是敘說國家紀念碑,無論是暢談風笛還是言說烈酒,無論是疏解司各特還是詮釋彭斯,均表明作者在尋覓與歷史對話的精神客體,在闢建與前人交流的思想通孔,以此牽繫綿密精微的文化柔情,抒發濃郁醇厚的人文情懷。作為城市的文化鋒旌和精神釉質,文學書寫有助於影印城市的成長履痕,有助於顯映城市文化的歷史面目。作為一座從時間深處走來的城市,愛丁堡是“一個建在書本上的城市,”也是一座以文學藝術為基調和底襯的城市,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無數的作家在這片土地上編織他們的文學夢想,敘述他們的哲與思、詩與夢。”閱讀《風笛聲中的城堡》,不難感受到以“文化暈染”來形容愛丁堡是非常恰切和極為精當的,溫情舒緩的生活氣息漫溢在愛丁堡的街頭巷尾,悅耳嘹亮的蘇格蘭風笛奏響在古城的新城舊區,靜穆莊嚴的雕塑排布在城市開敞空間,距度不一的植被覆蓋於城市起伏地表,可以說作者筆下的愛丁堡是一座以恬淡自由的文藝氛圍見長的浪漫之城,是一座以靜謐祥和的自然生態著稱的綠色之城,其與歐洲許多著名城市迥然有別:沒有巴黎的繁華喧囂,沒有羅馬的浮華沉迷,沒有倫敦的典雅嫵媚,沒有柏林的嘈雜熙攘,卻擁有“一種沉毅雄渾之美”,作者在眾多篇章中以靈動飄逸的語言、豐贍飽滿的意蘊、澄明純摯的表達、簡潔省豁的氣勢,狀繪和呈現愛丁堡的藝術神韻和文化魅力。無論《愛丁堡城堡:蘇格蘭王冠上的明珠》,抑或《“我的心在高原”——蘇格蘭的主流宗教和國家紀念碑》,還是《既不魯莽,也不膽怯——愛丁堡大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些篇章既博稽通考又洞幽燭微,既落筆細密又題旨深徹,不僅記錄了蘇格蘭歷史的演化更迭與風雲變幻,而且折射出蘇格蘭文化的勁健勃發和賡續承傳,儘管這種簡約醇厚的文化是漫長曆史的涵養與沉積,但作者溫婉暢達的詩意陳說已經昭示出,悠久沉殷的蘇格蘭文化並沒有與現代文明相脫節相切割,相反,正是透過作者在《卡爾頓的春天來了》等篇什的低吟淺唱,透過在《霍普頓宮:蘇格蘭的凡爾賽宮》等篇什中的娓娓敘說,讀者才深刻領略蘇格蘭文化兼收幷蓄的包容特徵,以及自由奔放的灑脫屬性,才充分體認蘇格蘭文化是一種平和內斂、端莊理性的文化樣式。

讀書 | 對蘇格蘭文化的溫情述說與詩意表達 ——讀《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

文學作品是摹寫城市文化標識和傳承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不同的文學作品反映和傳遞不同的城市文化風貌和歷史記憶,中外文學史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對城市文化的文學命名和審美建構,閱讀和解析這些作品,就是在觸控城市的肌理和體溫,就是在探尋城市的精髓和靈魂。包括遊記散文在內的諸多藝術形式都是深廣的,在摹繪和闡釋一種文化形態時無疑是關涉整個人類的,《風笛聲中的城堡》的思想魅力也源於對蘇格蘭文化的理性考量,這種理性考量使得散文集在表象上雖涵納個體生命的遊走痕跡,但內蘊卻充滿對人類文明本質的獨特感悟和穎異思考,換言之,《風笛聲中的城堡》與普通域外散文遊記不同,既不是浮光掠影式的風景描摹,也不是走馬看花般的風物記述,而是將蘇格蘭文化置於現代文明背景下進行形象表述和本質揭櫫,力求向讀者展現蘇格蘭文化的意象譜系,力圖彰顯蘇格蘭文化的未來向度,表徵著作者對守望生命本真和詩意人生的堅執和祈望。美國作家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一書中寫到:“無論如何,今日的都市更具魅力,因為只有透過她變化了的今日風貌,才喚起人們對她過去的懷念,而抒發這番懷舊之情。”《風笛聲中的城堡》就是一部顯時空之履痕、爍歷史之灼見的散文集,作者深入歷史骨殖,穿越歷史風煙,以開闊深澈的視野和吉光片羽的摹寫,啟誘讀者透過當下陸離駁雜的城市風景,回首和追緬愛丁堡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舊時光,使愛丁堡在作者絮絮低語中更具威儀感和存在感,使人們循著輕捷和緩從容的歷史腳步,體會愛丁堡城市生命的律動和社會生活的嬗變,領受蘇格蘭文化的高古與神奇。

讀書 | 對蘇格蘭文化的溫情述說與詩意表達 ——讀《風笛聲中的城堡——愛丁堡紀行》

翰墨書香、錦繡文字是作家李舫文學書寫的重要風格,也是《風笛聲中的城堡》一書的特質和亮色。《卡爾頓的春天來了》一文以詩一般靈異奇妙的語言,將作者對時間和空間、歷史和現實的哲思冥想俊逸暢達地表達出來,既天機駿利又境闊意深。《愛丁堡的春天交響曲》一文曠達疏宕、驚鴻照影,是作者透闢思想、堅實學養和超拔識見的自覺流露和集中弘發。散文集以平實樸拙的文字擦拭歷史底色,以凝練傳神的語言窺察文化細節,用敏銳細膩的心智參悟文明心魂,為讀者展現出一個深遠而豐盈、鮮活而亮麗的精神世界。捕捉和摹寫畫面感極強的情節和細節,是作家李舫文學書寫的特色和專長。散文集《風笛聲中的城堡》如同一幅映象鮮明的曼妙畫卷,在讀者面前輕舒慢展、徐徐鋪開,城堡、尖塔、長街、石柱、藍天、碧海等意象,彷彿結構成一幕中世紀經典戲劇的宏大布景,讀者觀後產生一種生活在愛丁堡就是徜徉在歷史故事中的幻覺,臻於“情景交融”“隨物賦形”的審美境遇。在創作手法上,作者採用文字和畫面相映互啟的二元敘述方式,書中各篇什將文字可思性和照片可視性有機結合,文字涵納的理性內曜照片運思,照片包蘊的詩意擢拔文字鋪陳,一張張照片像一簇簇路標,引領讀者進入廣遠深幽的歷史隧道;一幅幅畫面像一扇扇窗扉,開啟塵封在歲月深處的歷史傳奇,正是文字與照片保持異態同質的對應關係,使文集幻化出一種“思”與“視”相互映照的審美張力,如《曾記得夏日邂逅——蘇格蘭和她的美術館與藝術館》一文,天章雲錦般的文字因照片傳遞出更加豐贍的訊息,疏朗明麗的照片因文字呈具更加通透的質感,二者的契合與互構,意象扶疏、生面別開,疊映出一種清澄雋永的審美境界,可以說,散文集《風笛聲中的城堡》以溫情述說和詩意表達,使文化記憶在城市空間中氤氳流淌,使文化風情在城市旌標中定格賦形,使文化傳統在城市子民中賡傳流佈,進而啟誘讀者對包括蘇格蘭文化在內的一切優質文化秉持尊重、尊崇和敬畏。

(作者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s:文化愛丁堡蘇格蘭城市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