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由 六朝往事 發表于 人文2022-12-31

簡介歷史變遷我們每個人作為個體不可能經歷千年之變化,自己的所見所聞受限於自身之渺小,也不可能參與到所有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事件當中,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學習,透過讀史,去感受那些發生了的故事,去體會那種錯綜複雜的變局,理清關係,尋找規律,去面對即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說到歷史,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學生時代那本不太厚又滿是插畫的歷史書了。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中學歷史課本

如果再仔細回想一下,就會想到那些枯燥的冗長的文字。尤其是各類歷史運動的重要意義、影響。

今天,這些都不談,畢竟我們不是歷史研究者,我們算是“拿來主義”者。

昨天 今天 明天

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最淺顯地講,歷史是昨天,即過去發生的事。讀史的作用就是通過了解學習昨天發生的事情,總結事情緣由,知曉其規律,為今天和明天做事提供參考,避免錯誤再次發生。

也可以這樣說,歷史記載了過去的興衰成敗,那麼能夠記錄下來的每一件歷史事件,都不是簡簡單單的花開花落,其中間必是因各種其他事件集合而成的,具有極其複雜因果聯絡。因此,觀覽歷史長河,從歷朝歷代政權更迭、家族興衰、個人榮辱等事件中,總結出豐富厚重的經驗教訓,從而給我們自身以訓誡和啟發。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歷史變遷

我們每個人作為個體不可能經歷千年之變化,自己的所見所聞受限於自身之渺小,也不可能參與到所有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事件當中,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學習,透過讀史,去感受那些發生了的故事,去體會那種錯綜複雜的變局,理清關係,尋找規律,去面對即將發生的不確定因素,如果沒有對歷史和他人經驗的學習和積累,在面對新的局面和變化時,很容易捉襟見肘、慌亂無序,難以應對自如。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資治通鑑

哪怕是舊日的九五之尊,更是要熟讀經史。司馬光為宋神宗撰寫《資治通鑑》,正是此意。所以宋神宗才說“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這也是《資治通鑑》定名的原因。

大知閒閒

閒閒,不是慶餘年的範閒,範閒閒。確不輸於範閒。

觀於海者難為水。讀史,可以開闊人的胸懷和眼界。能夠讀得懂歷史的人,眼界和胸懷是不是一樣。“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此些不難看出其豪情,不難感受出其胸懷,能夠感受他們貫通古今的底蘊。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圖片來自網路

因此,當我們讀知歷史,學習內涵,當我們再次面對事物時,如果具備這種歷史觀和胸襟,就不會再僅僅浮於事物表面,也不會被那些眼前的蠅營狗苟所左右,對更多的習以為常的東西,還會生出更加新鮮、全面的理解,避免自己變得更狹隘、偏執。我們常常會欣賞、佩服,甚至是喜歡一個人的大氣,而具備歷史素養的人,在格局上往往不會太小氣、也不太容易輕浮寡事。

倘若你更是深入瞭解歷史,那麼有個詞語很適合你:洞若觀火。

宮闕故土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透過讀史,溫故而知新,傳承文化財富。一個民族的歷史,承載著本民族的集體記憶,是世世代代的人們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記錄和總結,是透過千年積澱而成文化財富。那些所有照耀史冊或遺臭萬年的歷史人物,無論是心繫天下、為社稷百姓獻智獻策先賢,還是血薦軒轅、以死示志的志士,甚至是奸佞邪魅的歷史罪人,都積澱在了歷史的步履闌珊中。這樣的歷史,讀來怎不讓人思緒澎湃、滿懷敬仰、心生嚮往!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大河滔滔

如果沒有歷代先賢的艱苦奮鬥、開拓進取,沒有世世代代人的熱血和努力,又何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積澱,又何來今日的泱泱大國!

因此,瞭解本民族的歷史,可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當然也會增強我們每一個人作為國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勢必會由內而外地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言行。為什麼今天的我們缺乏作為中國人的自信?不僅僅是我們鴉片戰爭以後受到的欺壓,更主要的是我們缺乏對自己民族歷史的瞭解和尊重。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世事變遷,原四國元首誰更驚訝?

昨日的帝國已經是昨日黃花,分崩離析了。為何我們還不能夠堅定自己的文化自信?讓他們吃土去吧。

(本文含主觀色彩,如有不同,請留言)

Tags:歷史讀史我們自信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