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由 史小晉 發表于 人文2022-12-31

簡介”于謙這一聲吼直接喊醒了很多猶豫不決的人,尤其是吏部尚書王直,第一個站出來支援于謙,慢慢地有更多的大臣站出來支援于謙,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支援,郕王朱祁鈺下定決心“戰”,于謙正式開始保衛京師

巾幗英雄誰最出名

正統十四年七月因瓦剌人也先大舉進犯,宦官王振想要“建功立業”便慫恿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

于謙雖極力勸阻但英宗並不聽

,草草準備了三天便出發了,以至於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人俘虜,一時間太后、皇后以及朝臣們都亂了手腳。

郕王朱祁鈺作為英宗唯一的弟弟臨時監國,便讓大臣們商討該如何應對?

侍講

徐有貞建議南遷

,理由是星象有變;

于謙嚴厲地說道:“

建議南遷者,該斬

!京城就是根本,只要是一動必定就會出大事;你們都忘了宋朝南渡的事了嗎?”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建議南遷者,該斬!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

于謙是主戰派,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同僚的支援,

郕王朱祁鈺也肯定了于謙的說法,將堅守京城的事情交給於謙全權負責。

正因為于謙力主戰而不是逃讓大明王朝續命200年,得到明景帝朱祁鈺(因兄長朱祁鎮被俘,而登基)的重用,他憂國憂民、為官清廉,從不居功自傲,卻落得一個斬首的結局。

于謙的死可以說是大明王朝276年曆史中,最大的冤案之一;但,如此一位好官究竟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呢?

01 將漢王朱高煦罵的伏地戰慄

洪武三十一年大明王朝的建立者太祖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也就是在這一年于謙出生於杭州錢塘一帶。

于謙出身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算是書香門第,他的曾祖父於九思曾任杭州路大總管,所以從河南考縣遷居到了杭州錢塘縣;祖父於文明在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父親一直未入仕途。

正因為受到家庭的薰陶,于謙從年少時期就很努力的讀書,而且心存大志向。

于謙一直有一個學習的榜樣,就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尤其是文天祥的氣節讓于謙佩服,並且將文天祥的畫像懸掛於座位一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成為文天祥這樣有骨氣的人。

于謙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看到于謙的長相,感到很是驚奇,便說道:“這個孩子會成為拯救朝局的宰相!”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此兒救時之相也”。

于謙的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走入仕途,但于謙則不認同父親的做法,他認為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做官才是第一步;永樂十九年于謙考取進士,開始正式踏入仕途。

值得一提的是于謙處事能力非常強,人品更是過硬,若是要打分的話99分都不過分,多一分是怕于謙會驕傲。

宣德元年宣宗朱瞻基剛繼位,山東樂州的漢王朱高煦就按捺不住,就想要效仿自己的父親朱棣奪取侄子的皇位。宣宗決定御駕親征,而此時的于謙經過數次升遷官至御史,已經在朝中有了立足之地,並且跟隨宣宗一起御駕親征樂州,宣宗不戰而勝。

漢王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子,也是朱棣最喜歡的一個兒子,早早就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尤其是在靖難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正因為功勳卓著而成為武將們支援的太子人選,只可惜他不是嫡長子,朱棣思考再三並沒有將其立為太子,而是將嫡長子朱高熾(身材肥胖,非常仁慈)立為太子。

宣宗還是很仁厚的,並沒有處死漢王,只是將其拘禁起來,不過在拘禁起來之前找了一位御史好好數落了漢王一番,這位御史就是于謙。

要知道朱高煦可是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將,曾立下赫赫戰功;對自己的親哥哥都下得去手,心腸狠毒,于謙不過就是一個文人,確實顯得有些弱小。

但于謙義正言辭的歷數漢王朱高煦的所有罪狀,在於謙凌厲而又肯定的數落下,漢王直接被罵的頭都抬不起來,趴在地上不停地發抖,嘴裡嘀咕著“罪該萬死”。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宣宗對於謙的表現很是滿意,直接下旨讓于謙巡按江西,平反了數百起冤案。

正是因為于謙的為人過硬、辦事能力強得到了宣宗的重視,認為于謙可以委以重任,於是親手將於謙的名字寫下來交給吏部,將於謙飛速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在這期間于謙沒有任何的官架子,輕裝上任,關心民間疾苦,加固黃河兩岸堤壩,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

而這一年于謙只有三十二歲而已,于謙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迅速的提升除了宣宗的賞識外,跟“三楊”是離不開的,像楊士奇、楊榮這樣究竟朝堂的老臣很是識貨,就像楊士奇的說的那樣:

“于謙這個人是難遇的奇才啊,將來一定會成為朝廷棟樑;我是在為朝廷升遷他而已!”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宣宗病逝後宣宗的兒子英宗繼位,英宗很是寵信宦官王振,使得王振作威作福,朝臣們為了得到升遷的機會,爭相巴結王振。而王振每次入京辦事什麼禮物都不給王振帶,便有人勸說于謙帶一些土特產也行,于謙甩甩自己的袖子說:“只有清風”。

絹帕蘑菇及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02 保衛京師

于謙如此輕視王振,王振睚眥必報自然不會放過他,想辦法將於謙關進了大獄並打算處死,老百姓得知于謙要被處死都為于謙求情,就連晉王、周王這樣的藩王都來求情,沒辦法王振便找了一個藉口將於謙放了,于謙官復原職。

到了正統十三年,于謙被調回京城任兵部左侍郎。

一年後瓦剌人大舉進犯大明,沒想到王振為了自己的私心(王振的偶像是明成祖朱棣,希望能跟朱棣一樣建功立業上戰場),竟慫恿英宗御駕親征,于謙雖極力地勸阻但是英宗還是堅決前往。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沒想到英宗帶著50萬大軍前往竟全軍覆沒,自己也成了瓦剌人手裡的俘虜;訊息傳回京師,朝臣們都不知道所措,暫時由英宗唯一的弟弟

郕王朱祁鈺代理朝政,郕王朱祁鈺讓大臣們商討該如何應對。

有的大臣建議南遷,而於謙則是堅決反對,並怒吼一聲:

“建議南遷者,都該斬!

”于謙這一聲吼直接喊醒了很多猶豫不決的人,尤其是吏部尚書王直,第一個站出來支援于謙,慢慢地有更多的大臣站出來支援于謙,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支援,

郕王朱祁鈺下定決心“戰”,于謙正式開始保衛京師。

于謙在英宗御駕親征之前就被任命為代理兵部尚書,不過於謙雖然兵部尚書但他真沒帶過兵打過仗,算

是一個書生上陣

,1449年八月十七,于謙第一次開會部署保衛京師的工作。

雖說書生帶兵大多是“紙上談兵”,但于謙這個書生確實不一般,他對兵書研究的很是透徹,非常善於排兵佈陣。但于謙面對的局面確實很糟糕:

英宗御駕親征帶走的幾十萬兵馬是大明王朝最精銳的部隊,沒想到全軍覆沒於土木堡;于謙面對的情況確實很糟糕,京城連幾匹像樣的馬匹都沒有,士兵的數量也勉勉強強不到十萬,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殘。

那些僥倖從土木堡逃回來計程車兵,將瓦剌人描述的非常厲害,那些沒有見過瓦剌人計程車兵聽到他們的描述自然心裡更加害怕。更讓人頭疼的是

郕王

朱祁鈺雖然支援“戰”,但其實對於謙也沒有信心,若是再打一個敗仗的話,估計

郕王

朱祁鈺會改變主意支援南遷。

所以對於謙來說最為重要的工作就是穩定軍心,于謙請求朱祁鈺下令能將:

南京與京城、河南的備操軍

山東南京沿海的備倭軍

江北與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

全部立刻歸入順天府,讓于謙來統一調配,經過一番過關部署,人心開始慢慢穩定下來。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于謙保衛京師自然也需要糧草,再加上考慮到若京城被長期圍困的話更加需要儲存糧草。其實在距離京城不遠的通州就儲存著夠京城所有人吃一年的糧食,但運糧是個問題。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于謙便下令“所有軍隊入京之前先經過通州,士兵們可以自己取糧食,並且直接運送到京城來。”如此一來運糧的問題就輕鬆解決了。

如此一來,原本人心不穩的京師,變成了銅牆鐵壁,瓦剌人的計謀失敗了。

03 剷除奸黨

宦官王振雖然死在了土木堡之變中,但是他的黨羽還在,只有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才能肅清朝堂,也能讓大臣們洩憤。

那月二十三日朱祁鈺這位代理皇帝一如往常上朝,高聲說道:“有本奏,無本退朝!”

朱祁鈺的話還未說完,都察院右都御使陳鎰上奏朱祁鈺:“王振禍國殃民,作惡多端,害得我們皇上被俘,不滅族不足以平人心,平民憤!”

大臣們紛紛附和,朱祁鈺一時間不知如何處理,便決定再議,但大臣們堅決不從。

就在僵持不下之時王振的黨羽、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做了不少壞事,人盡皆知)直接站出來叱吒百官,而朱祁鈺沉默不語,一時間直接將朝臣們惹怒了。

戶部給事中王竑第一個站出來抓住馬順的頭髮猛擊,眾臣們紛紛附和,馬順便被罵死了;之後又將毛貴和王長隨這兩位宦官直接打死了。

作為朝臣打死連給宦官倒是沒多大事,但是馬順是錦衣衛指揮,還擔負著護衛皇上的職責,即便是處置也要皇上下旨。

朱祁鈺見到大臣們如此這般模樣,嚇得想要逃走,但是于謙眼疾手快,直接衝上去攔住朱祁鈺用洪亮的聲音說:

“殿下(此時還不是皇上),馬順等人是王振的死黨,本就罪該萬死,清殿下下令百官無罪!”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于謙這一番請求,大臣們才反應過來,若是朱祁鈺不下令的話,下了朝這些打人的大臣們很可能會被抓起來問罪。

禮部尚書王直感慨萬分,很是激動地抓住于謙的手說:“大明以後就全靠你了,今天這樣的情況就是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

“國家正賴公矣,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

也正因為此,于謙在朝中的威望更高了。

04 功勳卓著卻被奸臣所害

京師雖保衛住了,但是皇上還在瓦剌人手裡,為了讓瓦剌人計謀失敗,在於謙的支援下將英宗唯一的弟弟

郕王朱祁鈺立為新帝,朱祁鈺歲推辭不肯,但于謙說:“我們完全是在為大明考慮,不是為了個人打算啊!”

“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

就這樣朱祁鈺才勉強應允,英宗的皇帝身份便失效了。

後來也先見從英宗身上拔不出什麼羊毛,便決定跟明朝議和,禮部尚書王振等人商議將英宗朱祁鎮給接回來,已經穩坐皇位的明景帝朱祁鈺不高興了,說道:“我本來不想做皇位的,是你們把我推上來的。”

朱祁鈺的意思很明顯擔心哥哥回來會將皇位搶回去,但于謙說:

“帝位已經定了不可能再有改變,我們只是從情理上將他趕緊接回來罷了;萬一他真的有什麼陰謀的話,我就有話要說了”

朱祁鈺這才答應,讓李實、楊善等人前去將哥哥朱祁鎮給接了回來,當然這也算是于謙的功勞。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瞭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朱祁鎮回來以後就被朱祁鈺囚禁於南宮,這一囚禁就是七年的時間。

景泰八年正月按理說朱祁鈺應當前去祭祀,但是已經病重地無法前往了,更讓朱祁鈺心寒的是大臣們不但不關心自己的身體,反而是上書讓他儘量立太子的人選,畢竟朱祁鈺並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皇位。

朱見深(朱祁鎮的兒子)原本是太子,但是被朱祁鈺給廢了太子之位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只可惜在太子之位上沒坐多久並夭折了,這是朱祁鈺唯一的兒子。

朱祁鈺沒辦法前往祭祀便下旨讓大將石亨前往,但此時的石亨已經成為于謙與朱祁鈺的敵人;石亨與徐有貞(支援南遷,與于謙站在對立面上)、曹友吉等人發動了南宮之變,將關在南宮七年之久的朱祁鎮給接了出來。

朱祁鎮重新坐上皇位的過程非常順利,畢竟朱祁鈺已經病重還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朝臣們自然“歡迎”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

朱祁鎮重新坐上皇位後,大封“功臣”:

徐有貞直接入內閣,擢升為兵部尚書

石亨被封為忠國公

曹吉祥被封為司禮太監,總督三大營。

這是在這一天徐有貞將自己的敵人于謙與王文關了起來,對於徐有貞而言是要抓住機會報復于謙等人;不僅如此徐有貞還安排了自己的親信許彬等人入內閣,完全控制了內閣和朝政大權。

徐有貞一開始認為只要自己手握大權就能輕而易舉的殺掉于謙,但到後來才發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他沒有殺于謙的理由。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于謙兩袖清風,威望很高,找于謙的錯處真的很難,實在是找不到什麼藉口;但很快徐有貞便想到了一個辦法:

于謙是推立朱祁鈺的主要大臣之一,更是朱祁鈺的心腹大臣,而朱祁鎮最痛恨的就是他的弟弟。徐有貞便是利用這一點,編造了一個謊言,

說于謙有意請外地的藩王入京接替皇位

,並且堅決反對朱見深(朱祁鎮的兒子)繼位。

不久後身在獄中的于謙與王文得知了自己的罪名—迎立外藩,王文得知很是生氣想要為自己申辯;于謙紋絲不動,笑著對王文說:“這是石亨指使的,申辯有何用?”

確實如於謙所言,雖查無實據,但于謙與王文還是被定罪問斬了。

05 被抄家一無所獲,太后得知落淚好幾日

于謙被殺以後,接下來就是抄家;這可把抄家的錦衣衛還難為壞了,因為在於謙的家裡什麼都沒有,除了日常必需品外,什麼多餘的錢財都沒有,更不用說金銀財寶。

估計他們也沒想到當朝一品大員,家裡竟然如此窮困。

不過錦衣衛在於謙的家裡發現了一間門鎖上的房間,他們以為是存放金銀財寶的地方,開啟門一看房間裡陳設這兩樣東西:

蟒袍和寶劍

。這是朱祁鈺讚賞于謙有功而賞賜的,沒想到于謙直接將他們鎖了起來,從不炫耀。

抄家的錦衣衛收斂起自己囂張的態度,安靜的離開了于謙的家。

朱祁鎮將於謙冤殺,一開始孫太后並不知情;孫太后能受得住京城這個爛攤子,都是于謙的功勞,得知于謙被殺,孫太后哭了好多天。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朱祁鎮這才知道冤殺了于謙,很是後悔,尤其是得知徐有貞的陰謀後,多次責問石亨跟曹吉祥:為何要編造謊言誣陷於謙?

石亨實在是被逼的沒辦法,只好把責任都推給了徐有貞:“我也不知道啊,是徐有貞讓我這麼說的。”

朱祁鎮聽到石亨的話不停地搖頭嘆氣,但朱祁鎮仍舊沒有為于謙洗刷冤屈,而是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深。

八年後朱見深剛繼位便下詔為于謙洗刷冤屈,並且將於謙的兒子于冕召回了京城。

結語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石灰吟》是于謙所作,恰恰是他一生的寫照。

只可惜忠臣未遇明軍,就這樣被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了,太不值得。

于謙:保衛京城,為大明續命兩百年卻被冤死,孫太后得知落淚多日

若是沒有于謙的話大明王朝可能會縮短近200年的歷史,正是因為有于謙在大明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保衛京師才讓大明度過了劫難,也拯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

更讓我敬佩的是:

他雖然官至一品大員,但是一生清廉,能出淤泥而不染確實讓人佩服!

只可惜,死得太憋屈!

Tags:于謙朱祁鈺朱祁鎮英宗徐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