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明代宗朱祁鈺真的出生在宮外,其母吳賢妃是漢王朱高煦的妾室嗎?

由 無為扒聊靜珮 發表于 娛樂2021-09-30

簡介朱祁鎮靠著奪門之變重新奪回皇位後,把弟弟朱祁鈺仍廢為郕王,吳氏也從皇太后重新變成宣廟賢妃

死人初七走有什麼說法

前言:明代宗朱祁鈺,是明朝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位皇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在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變”前,時任郕王的朱祁鈺是朝堂上的小透明。正常情況下,文武百官每年有兩次見到郕王的機會,分別是元旦和冬至,地點在奉天門東廊。

癸未,文武百官朝親王於奉天門東廊。—《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七十四》

這裡的癸未日,是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正月初二日。文武百官正月初一日到奉天殿(今故宮太和殿前身)給皇帝拜年,第二天在奉天門(今故宮太和門前身)東廊給尚未之國的親王拜年。東廊位於奉天門東側,也稱東朝房,在明代主要用作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而當時還在京城的親王,就只有郕王朱祁鈺一人。

明代宗朱祁鈺真的出生在宮外,其母吳賢妃是漢王朱高煦的妾室嗎?

奉天門東側

但是當年八月十五日發生的“土木堡之變”,卻突然讓朱祁鈺站上了歷史的舞臺。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朱祁鈺最終因為沒有兒子的硬傷,而被哥哥朱祁鎮篡位成功。此後為了凸顯自身的正統性以及合法性,明英宗往弟弟身上潑了無數的髒水。甚至有了朱祁鈺出生於宮外,其母吳賢妃是當年造反失敗的漢王妾室,其目的自然是給這位廢帝冠上罪人之後的汙名。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是不是事實,其中有沒有漏洞呢?筆者今天就來捋一捋。

吳賢妃:我真的和漢王沒有關係

在《明史》后妃傳中對於吳賢妃有一段非常簡短的記載,交代了其在明宣宗後宮中的簡單經歷,看上去似乎平平無奇,原文如下:

吳太后,景帝母也,丹徒人。宣宗為太子時,選入宮。宣德三年封賢妃。景帝即位,尊為皇太后。英宗復辟,複稱宣廟賢妃。成化中薨。—《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

宣宗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子的時間是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十一日,如果吳賢妃是這個時候入宮,那她和漢王之間就沒有什麼聯絡。但是這個時間,是有問題的。吳氏死後葬在了北京西郊的金山,其墓誌出土於建國後,裡面清楚地記錄了吳氏的出生年月:“洪武三十年五月十六日”。

洪武三十年是公元1397年,那麼吳氏永樂二十二年入宮時的年齡就是28歲。明宣宗怎麼會選一個如此高齡的女子作為皇太子的妃嬪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明史》記載有誤。由於吳氏死後諡曰榮思,其墓誌稱為《榮思賢妃壙志》,裡面說到吳氏“選召掖庭(即進宮)”的時間是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

明代宗朱祁鈺真的出生在宮外,其母吳賢妃是漢王朱高煦的妾室嗎?

朱瞻基劇照

朱瞻基在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十一月十日被冊為皇太孫,次年16歲的吳氏被選為服侍太孫的宮人,從年齡來說是對得上的。筆者以為《明史》的這段記載應改為“宣宗為太孫時,選入宮”。不管是吳氏是在宣宗做太子還是太孫時入宮,她和朱瞻基的二叔漢王朱高煦之間,都不應該產生任何聯絡才對,這個說法又是從哪裡出來的呢?

賢妃吳太后,代宗生母也,都督彥名女。初為漢王宮人。漢王以叛誅,宣宗赦其罪,顧不敢攜入宮。養宦官陳符家,賜宮女數輩奉之。寔生景皇帝,中外未之知也。年七歲而上疾革,語太后更一哥哥陳符家,急呼來。太后遂取其母子入宮,帝抱持哭。未幾封郕王。郕王代立,尊生母為皇太后。天順中見削,弘光初追復,諡為孝翼溫惠淑慎慈仁匡天錫聖皇太后。—《罪惟錄列傳卷之二》

《罪惟錄》原名《明書》,是明末清初之際由海寧人查繼佐所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上承太祖朱元璋,下至弘光帝朱由崧。查繼佐是大作家金庸查氏一族的先祖,傳說是當年《明史》案的實際檢舉人。

漢王朱高煦是朱棣嫡次子,宣宗朱瞻基二叔,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的時候起兵造反,被大侄子御駕親征給輕鬆平定。如果吳氏真的是漢王府宮人,那她這一年就是30歲,比宣宗本人還大了兩歲,居然就這樣一見鍾情了?似乎可能性不高。

明代宗朱祁鈺真的出生在宮外,其母吳賢妃是漢王朱高煦的妾室嗎?

漢王朱高煦劇照

徐溥,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進士,孝宗朝內閣大學士。徐溥有一本著作《謙齋文錄》,裡面收錄了他本人寫的一篇墓誌銘:《榮善夫人墓誌》。

所謂的榮善夫人,姓項氏,順天府宛平縣人,墓誌中有這樣一段話:“宣徳癸丑,選入宮,侍賢妃”。宣徳癸丑就是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從項氏的去世時間(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和去世年齡(72歲)倒退,她入宮的時候不過8歲而已。這個年紀,顯然是作為服侍妃嬪的宮女,而她服侍的物件是賢妃。

筆者看到有人認為這裡的“賢妃”指的是生育了鄭靖王朱瞻埈、追封蘄獻王朱瞻垠、淮靖王朱瞻墺和真定公主的明仁宗李賢妃。從史料來看,日後憲宗萬貴妃,英宗萬宸妃、高淑妃等都是這一批進宮的小女孩。其中萬貴妃分配給了宣宗皇后孫氏,萬宸妃、高淑妃分配給了皇太子朱祁鎮,按理項氏應該分配給吳賢妃才合理。李賢妃是宣宗庶母,當初免於殉葬已經謝天謝地了,分配新鮮小宮女的好事能輪得到她?筆者表示懷疑。

墓誌上同時說天順年間朱祁鎮為皇太子選拔老成謹厚有年徳的宮人,大家一致推薦的人選就是項氏。朱祁鎮靠著奪門之變重新奪回皇位後,把弟弟朱祁鈺仍廢為郕王,吳氏也從皇太后重新變成宣廟賢妃。這個時候削減吳氏的待遇,把公認為“老成謹厚”的項氏調去服侍皇太子,是說得通的。如果項氏服侍的人是李賢妃,則李賢妃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去世之後她服侍的人是誰?墓誌上為何不提呢?

(景泰三年春正月)庚戌,仁宗賢妃李氏薨,輟視朝三日。—《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十二·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三十》

明代宗朱祁鈺真的出生在宮外,其母吳賢妃是漢王朱高煦的妾室嗎?

吳賢妃劇照

綜上所述,筆者的判斷是項氏宣德八年入宮之後,服侍的物件就是吳賢妃。那麼吳氏和她兒子朱祁鈺在宣宗駕崩前一直住在宮外的說法,就可以被徹底證偽。既然《罪惟錄》後半段的說法不實,那麼結合《明史》及吳氏本人墓誌,則其為漢王宮人的說法,大機率也是假的。當然吳氏可能確實出身不高,因為在墓誌中對她的家庭出身是這樣描寫的:“父不詳,母神氏”。某百科中說吳氏的父親叫吳安,是不對的,吳安只是她的弟弟。有母有弟,生父卻不詳,只能理解為不想點出他的名字,可能就是犯了重罪之人。

母憑子貴再而衰的皇太后

宣德十年(公元1434年)正月初三日宣宗駕崩,吳氏因為有子,成為除了皇后孫氏、廢后胡氏以外唯一沒有殉葬的妃嬪。

按照正常的歷史脈絡,吳賢妃在等到兒子郕王之國之後,就會在宮中孤獨終老,默默死去。但是土木堡之變改變了一切,兒子朱祁鈺不但做了皇帝,還領導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和即位之初的小心翼翼相比,此時的朱祁鈺聲望已經達到頂點,他不甘於再做孫太后的提線木偶,他要為自己的母親、妻子和兒子爭取應有的權益。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二月初,朱祁鈺向五朝老臣、禮部尚書胡濙提出兩宮並尊的想法,並得以順利透過。

十二月初四日,孫太后被尊為上聖皇太后。初七日,宣廟賢妃吳氏被尊為皇太后。一個罪臣之女,至此完成了華麗的逆襲,靠的是自己那個有出息的兒子。

癸丑,帝奉寶冊,尊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后。—《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六·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四》

明代宗朱祁鈺真的出生在宮外,其母吳賢妃是漢王朱高煦的妾室嗎?

吳太后劇照

初十日,吳太后之弟吳安被封為錦衣衛指揮使。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又升為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封為安平伯,歲祿八百石。

可惜在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後,吳家的好日子算是到了頭。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二月初一日,朱祁鈺仍被廢為郕王。之所以沒有當時廢去吳氏的皇太后頭銜,是因為二月初三日乃是上聖皇太后孫氏的生日。不知道吳太后在為上聖皇太后祝壽之時,心中是何滋味。三天後,吳氏被複封為宣廟賢妃,其弟吳安被廢去爵位,降為府軍前衛指揮僉事。

二月十九日朱祁鈺去世,朱祁鎮給了弟弟一個“戾”的諡號,並以親王禮進行安葬。此時的宣廟賢妃吳氏,已經萬念俱灰,如同一個活死人一般。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十二月十七日,吳氏去世,享年65歲。朱祁鎮僅輟視朝一日,賜了兩個字的諡號“榮思”。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葬於金山,不知是否葬於其子朱祁鈺和其孫朱見濟邊上。墓誌上說她“安享富貴,壽考令終。生榮死哀,無遺憾焉”,真是這樣嗎?

明代宗朱祁鈺真的出生在宮外,其母吳賢妃是漢王朱高煦的妾室嗎?

朱祁鈺劇照

結語:吳賢妃的人生,終於還是成為了一個悲劇。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憲宗朱見深為叔父朱祁鈺恢復了皇帝身份,給了他一個“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諡號。但是當年的吳太后,再也沒人想起來。直到南明弘光朝廷成立之後,為了凝聚人心,給了朱祁鈺“代宗”的廟號,同時順手把吳氏也給追尊為“孝翼溫惠淑慎慈仁匡天錫聖皇太后”。這遲到了兩百年的皇太后尊號,總算聊勝於無。

吳氏的弟弟吳安死於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實錄》中清楚地給出了他和吳賢妃的關係。某百科中的說法,可以修改一下了。

Tags:吳氏朱祁鈺吳賢妃公元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