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道德經:失意之時面對的禍患,都是得意之時埋下的禍根

由 國學書舍 發表于 人文2021-12-09

簡介01:一個人的優勢恰恰是埋葬他的墳墓,當他拿優勢過於居功自傲,過度信任優勢的時候,優勢會將他推上一個自以為是的高位,一個人的敗亡多敗於驕橫和放縱,身居高位就是人生走向沒落的開始

不得其死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讓萬物保持適度,是天道執行的法則。

道德經:失意之時面對的禍患,都是得意之時埋下的禍根

01:

一個人的優勢恰恰是埋葬他的墳墓,當他拿優勢過於居功自傲,過度信任優勢的時候,優勢會將他推上一個自以為是的高位,一個人的敗亡多敗於驕橫和放縱,身居高位就是人生走向沒落的開始。

《道德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意思就是說:強橫逞兇的人不得好死,我將這句話作為施教的開端。

從自身角度來說,一個人身居高位的時候,必然會有驕縱蠻橫的習氣,在這種狀態下,他會因為對自身過度自信,而不能察覺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會因為放縱的狀態而惹致禍端。

而從天道的角度來說,天地之道的法則是讓一切適度平衡,不允許所有超乎自身德行的驕縱行為存在,正所謂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的法則就是損有餘而補不足,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天道如同張弓射箭一樣,高了就往下壓低一些,低了就往上抬高一些,讓一切適度和平衡,而不允許任何過度偏頗的行為長久存在。

道德經:失意之時面對的禍患,都是得意之時埋下的禍根

在《史記》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事件:

項梁帶領項羽從東阿出發,向西進軍,到了定陶之後,又一次打敗秦軍,項羽等人也殺了秦軍的李由,由於連連戰勝秦軍,所以項梁越來越輕視秦軍,臉上也流露出驕橫之色。

這個時候宋義就對項梁說:“打了勝仗而將領驕傲,士卒懈怠的,就要開始失敗了,現在士卒稍有懈怠,秦兵又日益增多,我替你擔心呀。”

項梁聽了不以為然,不聽勸告,他覺得自己連連取勝,秦軍怎麼能和自己相比呢。

後來,秦軍果然發動了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軍,並且大破楚軍,項梁因此戰死。

世間規律正如宋義所說,當你過度驕縱的時候,必然會產生懈怠,這是招致災禍的根源,這也是被敵軍佔領上風的疏漏之處。

如果你的對手是敵軍,你的驕縱懈怠會讓敵軍佔據上風,如果你的對手是生活,那麼你的驕橫同樣會讓生活將你壓倒在人生過往中。

道德經:失意之時面對的禍患,都是得意之時埋下的禍根

02: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造的。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人在年老時所患疾病都是年輕時不注意造成的,人在失意之後還要遭受罪責都是在人生得意之時埋下的禍根。所以即便成功和圓滿時,一個正人君子也要時時刻刻的小心。

這個世上誰不願聰明自信,大展宏圖,誰又不願意春風得意,身居高位,成為萬人矚目的物件呢?

從人性本身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向往美好和圓滿,都希望擁有風光而又值得炫耀的人生,但是這樣的行為卻是讓自己招致禍害的本源,所以,我們需要控制本性,用適度來掩蓋鋒芒,韜光養晦,才是真正做人的智慧。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叫甯武子,他是衛國有名的大夫,經歷了衛國兩個朝代的變動,但仍然安然的做了兩朝元老,國家從昏暗走向正軌,他的智慧和能力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無論身居何種狀態,他都能安然保全自己。

無論外界是昏暗還是清明,他都能以適度的狀態表現自己。

比如說在朝廷混亂時,他就表現出自己愚鈍的一面,好像很無知,在局外人看不見的情形下,暗地裡施展自己的才華,而政治清明時,他也從未居功自傲,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而是收斂低調。

道德經:失意之時面對的禍患,都是得意之時埋下的禍根

所以孔子評價甯武子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就是說:他這個人,國家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國家無道時,他就會裝傻。

“聰明”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裝傻”很多人卻難以企及,因為人的本性都是嚮往著榮耀和機巧,但是卻不知關鍵時刻學會裝傻,才是避免驕縱惹致禍患的根本。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聖人有所作為卻從未居功自傲,功成而不居功自傲,因為他不願意被人讚美。

天下萬事福禍相依,在你承擔苦難的同時,塑造的也是更偉大的人生,當你享受榮耀的同時,承擔的也是看不見的禍患。

道德經:失意之時面對的禍患,都是得意之時埋下的禍根

所以一個人越是高處,越要謹慎小心,這樣才是符合天道的處事法則。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Tags:秦軍項梁驕縱居功自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