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由 雪源彤歷史課堂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蒙古軍隊正兵臨城下)一、景泰帝拯救明朝於水火就在關鍵且緊張的時刻,明英宗之弟朱祁鈺趁著哥哥被俘虜登上皇位,這就是歷史中著名的景泰帝

不得善終什麼意思

明朝時期出現了令全國上下震驚的事情,那就是“土木之變”。

當時朝中的一位皇帝被他國俘虜了,引起了全國上下恐慌。派出去的軍隊也基本全部被擊敗,蒙古大軍已經瀕臨城下,隨時準備攻入城內。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蒙古軍隊正兵臨城下)

一、景泰帝拯救明朝於水火

就在關鍵且緊張的時刻,明英宗之弟朱祁鈺趁著哥哥被俘虜登上皇位,這就是歷史中著名的景泰帝。

他與兵部尚書于謙性格相符,盡最大努力去備戰,期待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得好成績,把明朝從九死一生的狀態中拯救回來了。

八年的時間明朝還是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萬萬沒想到的是懂得如何把江山社稷治理得更好的景泰帝被廢黜,之前被俘的英宗登上了皇位。

就這樣于謙也難倖免於此,也被強加罪名給處死了,僅留下著名詩句“要留清白在人間。”

二、英宗受到脅迫並且被俘

接下來我們回顧到1449年(正統十四年)。漠北蒙古瓦刺部也先,採用兵分四路的戰術嚮明朝發起了攻擊。

明英宗朱祁鎮不顧忠臣的建議,在宦官王振的胡亂誘導下,英宗親自率領50萬從京城出發,準備與蒙古人展開殊死搏鬥。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蒙古瓦刺部也先圖)

在自身部隊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以及內部矛盾的原因,英宗這邊帶領的軍隊發生了較大的狀況。

就在8月,英宗部隊在懷來縣被蒙古軍隊重重包圍。8月15日,英宗隊伍全部被擊敗。英宗本想和親軍給蒙古軍來一個突襲的,可是倒打一耙卻被別人給俘虜了。

至於這個宦官王振,在將士們的齊心協力下,被繩之以法。

蒙古軍隊拿明英宗來脅迫明朝人民,就這樣蒙古軍順著這股氣勢來到了北方。

然而此時的北京糧草和馬匹、以及士兵數量都很少,可謂是“京師震恐”。

按照我們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嫡長子繼承製”,嚴格遵照這個制度應該稱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帝。當時他僅三歲,憑藉當時他的年齡,顯然十分不合適。

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明朝急需一位賢德的君主,英宗之弟朱祁鈺成為最有資格的人選。

依據年齡和身份來說,這兩兄弟之間僅相差2歲,應該朱祁鈺來繼位,按照古時的制度來說,也是有據可查的。

先帝在世時,朱祁鈺也是給先帝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明軍正在和蒙古軍隊作戰)

不過,朱祁鈺在起初是不打算接納這個皇位的。最終在各位群臣的建議以及皇太后的要求下,終於同意登位。

就在這年九月初六,朱祁鈺正式登上皇位,人稱景泰帝,改年號為景泰,尊稱英宗為太上皇。

明朝正因為有了景泰帝,才緩解了當時的局面。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景泰帝畫像(1428—1457))

三、景泰帝擁有過人的軍事才華

景泰帝對於戰術方面很有一套,他首次提出了反對遷都,力爭抗戰,將民心穩定。

土木之事變後,蒙古軍隊正兵臨京城下。京城內部動盪不安,民心受到了很大的波動。

就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這個時刻大聲號稱:“京師才是根本”。

景泰帝和于謙的態度是一致的,認為不應該放棄京城。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于謙畫像)

景泰帝十分重視忠臣和賢臣,並重用他們。

于謙出謀劃策的才能充分地得到了景泰帝的賞識。景泰帝也十分支援他的這些行為,于謙忠心於景泰帝,為景泰帝廣招士兵,積極備戰。十月,與蒙古軍在西北關外開戰。于謙親自上陣並監督,善用計謀,將蒙古軍擊敗潰退,英宗被主動放了回來。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在西北關外抗敵)

四、英宗重回皇位

于謙因抗敵有功,授予少保、總督職位。

在景泰帝和于謙的共同治理下,明朝的發展越來越好。但就是這樣一位賢德的帝君,卻在英宗迴歸之後“被奪權”,失去了皇位。景泰帝被降為親王,不久後就去世了。

于謙也因此受到了牽連,被抄家

。明朝的各項邊關政策被禁止,邊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在歷史上,明朝時期的皇權更加集中,封建專制也愈發厲害。

最熟悉的就是明朝的東廠和錦衣衛。在對於皇家子弟的繼承上面,嚴格尊崇嫡長子繼承製。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大明風華電視劇照)

程朱理學在當時也是掀起了一股風潮。

“三綱五常”就是所謂的“天理”,這些規矩就是不可觸控的嚴格定律。

對於“不守天理”的行為,是嚴重違反老天的。正是因為明朝大力推崇程朱理學,也把封建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作為最高地位,理學也順利地成為了明朝嚴格規定的官方學術,

程朱理學也順勢成為明朝的科舉考試製度之一。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于謙征戰回來)

奪門之變”這個有趣的事情,可以深究的是于謙在知曉英宗重新登上皇位之後,從來沒有產生過怨恨他的意思。

並且在上早朝的時候,甘願恭敬地朝拜英宗。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奪門之變畫像)

當景泰帝得知英宗要復位時,也為他的兄長送去了祝賀。

在當時被那些學者拿來談論,因而淪為市井之談,但其實不是很能瞭解出他們之間確切的用意。當時有名的學者盛讚石、徐之舉大方地稱讚其為“膽略誠非,豪傑之士也”,大家都稱讚英宗復辟是老百姓的福分。

這一系列怪象,實質就是“嫡長子繼承製”的真實反映。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重回朝堂的明英宗)

于謙性格正直率真,在一次事件中被奸臣陷害。

景泰帝十分信任於謙,景泰帝對於于謙的基本生活也是關懷備至,這引起了朝中大臣石亨、徐有貞等大臣的嫉妒和心裡對於謙的反感。于謙每日只為操練軍隊,十分忠心景泰帝。但在官場上十分缺乏經驗,也不知道如何在官場上確定自己的位置,給了朝中奸佞小人機會。

于謙在官場的時候,沒少被他們陷害。

土木之變後,徐有貞當初主張向南遷都,于謙極力勸其阻止。景泰帝採納了于謙的建議,徐有貞一直怨恨在心。後來,徐有貞謀劃一計:請于謙為國子監祭酒,但景泰帝不答應。

徐有貞以為于謙不答應,又給於謙記了一筆。

為什麼景泰帝和于謙都“不得善終”?

(于謙墓)

總結

英宗登上皇位十幾天後,景泰帝遷到王府之後,就不得知病因後去世了,年僅三十歲。

具有治理才能的景泰帝,卻只是因為不是嫡長子而不得到尊重,這就是古時封建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危害。

“忠”、“賢”的臣子于謙,由於他的性格以及封建制度威脅致使他成為了政治鬥爭的刀下魂。

Tags:景泰于謙英宗明朝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