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鬱證辨證施治方法

由 張恆大夫 發表于 人文2021-09-19

簡介診斷:鬱證(心脾兩虛、氣滯痰鬱)處方:黃芪15g,當歸6g,人參10g,麥冬10g,五味子10g,竹茹10g,枳實10g,陳皮10g,茯苓10g,半夏10g,甘草10g,石菖蒲10g,遠志10g,生地10g,合歡皮30g,丹參30g,鬱金1

劉永年中醫怎麼樣

鬱證

為積、滯、蘊結等不得發越之證的總稱。

泛指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引起臟腑機能不和,導致氣、血、痰、火、食、溼等多種病理產物的滯塞和鬱結的一類病證。《黃帝內經》首創的“五鬱說”奠定了鬱證理論發展的基礎。《素問·通評虛實論篇》有“暴憂之病”,《素問·舉痛論篇》指出“思則氣結”,《素問·本病論篇》曰: “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對情志引起人體氣機閉塞的病機作了開創性的論述,形成了情志致鬱的觀點。《內經》認為,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變化為其表現形式。 外有所觸,則情有所變,內有所動。正常情況下,人與外界保持著動態的平衡。而七情五志的太過不及又直接地影響臟腑功能的運轉和氣血津液的輸化 ,甚則氣機鬱滯 , 產生病證。因此,情感因素與臟腑功能、氣血津液輸化相互影響,發為情志不舒、氣機鬱滯,形成鬱證。

中醫對鬱症的治療多采用藥物和心理相結合的方法。如 《素問· 六元正紀大論》 指出:“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洩之,水鬱折之……”。 這裡,“達之”、“發之”、“奪之”、“洩之”、“折之”都屬不同形式的疏達氣機的治療。《丹溪心法》曰: “五志之火,因七情而生, ……宜以人事制之……”。這裡所謂“人事制之” 即指心理治療。

鬱證之發生,因鬱怒、思慮、悲哀、憂愁七情之所傷,導致肝失疏洩,脾失運化,心神失常,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初病因氣滯而挾溼痰、食積、熱鬱,多屬實證;久病由氣及血,由實轉虛,如久鬱傷脾,心脾俱虧,陰虛火旺等均屬虛證。總屬情志所傷,氣分鬱結,因此,疏通氣機為鬱證總的治則。

醫案舉隅:

李某某,女,49歲。患者自述“焦慮、抑鬱”6年餘。患者於6年前出現多思善疑,心悸,心煩,失眠健忘,以夜間甦醒後無法入睡為甚,頭暈神疲,周身乏力,面色不華,食慾不振,口苦咽乾,月經尚有但量少,小便調,大便溏。舌質淡嫩,苔薄白,脈細略滑數。

診斷:

鬱證(心脾兩虛、氣滯痰鬱)

處方:

黃芪15g,當歸6g,人參10g,麥冬10g,五味子10g,竹茹10g,枳實10g,陳皮10g,茯苓10g,半夏10g,甘草10g,石菖蒲10g,遠志10g,生地10g,合歡皮30g,丹參30g,鬱金10g,夜交藤30g,酸棗仁30g,梅花15g,玫瑰花15g,凌霄花15g。

七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空腹服用。

討論:

心藏神,主神志, 肝鬱日久,氣鬱化火, 灼傷心陰, 心陰耗損, 心血不足, 神舍失養, 神失所藏, 故可見頭昏暈眩、心神不寧、多夢善疑等症;脾為後天之本, 主運化水谷, 肝鬱抑脾, 則脾虛失運,導致乏力納差、便溏等見症。治療應以健脾養心,補益氣血為主。選用十四味溫膽湯和歡天達鬱安神飲加減。十四味溫膽湯是由全國名老中醫朱進忠教授,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加味而來。溫膽湯重在清膽和胃,其症以中焦症狀較為明顯,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除煩止嘔之功。但溫膽湯在心腎方面的治療效果較為侷限,故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加入當歸、黃芪補心氣,養心血;人參、麥冬、五味子三藥相合,補其正氣以鼓動血脈,滋其陰津以充養血脈,益氣養陰,斂陰止汗;遠志、石菖蒲、生地交通心腎,水火既濟。

這樣,其不僅能治療中焦疾病,還能治療上焦和下焦病證,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痰鬱氣結之鬱證。歡天達鬱安神飲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劉永年教授創立,治療失眠肝鬱神傷證。方中合歡皮解鬱安神活血;丹參即可涼血活血,又可養血安神;酸棗仁養心陰,益肝血而寧心神;鬱金行氣解鬱,化瘀清心;夜交藤補益陰血,養心安神。諸藥合用,可疏肝達鬱,和血安神。加三花,梅花、玫瑰花和凌霄花增強疏肝功效。七劑後,諸證均減。為進一步鞏固療效,以上方出入,繼服十劑。

鬱證辨證施治方法

Tags:10g鬱證溫膽氣機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