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由 太史叨叨令 發表于 人文2021-06-29

簡介這是一首禪僧的詩偈,題目是《行腳僧》,作者是宋代高僧汾陽善昭

詩偈是什麼意思

各位看官,先來看一首詩,一首如假包換的宋代詩——

“五湖四海盡曾遊,

自在縱橫不繫舟。

今日忽因屏上看,

人人總持用機籌。”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這簡直是大家這段時間在家隔離的真實寫照:每天在手機上天南海北自在遨遊,就像天馬行空,更像不繫纜繩任意漂流的一葉扁舟。在這個小小的屏上,沒有什麼事你看不到,沒有什麼事你辦不到,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這樣一部手機就全部搞定了。

粗一看,似乎就是這麼個意思,但怎麼就那麼巧?就那麼神奇?一千年前的和尚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這位高僧是誰?他怎麼會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鄭重解釋一下,只是一個巧合,一個妙不可言的巧合。接下來,一點點給您解釋,省得有人認為太史叨叨令在玩標題黨的把戲。

首先要認定這確實是一千年前的作品,不是作者杜撰,太史叨叨令也慚愧沒有這麼高的水平。

這是一首禪僧的詩偈,題目是《行腳僧》,作者是宋代高僧汾陽善昭。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既為詩偈,那原意如何理解?

先了解背景,詩偈是禪師題寫在一個畫屏上的,畫屏的主題是“行腳僧”。

“行腳僧”就是雲遊僧,沒有一定居所,或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遊四方。善昭禪師當年受戒後,即杖策遊方,艱辛備嘗,足跡踏遍三江五湖,先後禮參了七十一位善知識。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五湖四海盡曾遊,自在縱橫不繫舟。”寫的是行腳僧“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一雙爛草鞋,甚至是赤著腳走遍名山大川,風餐露宿,雖然辛苦之至,但在精神上卻是“自在縱橫”,灑脫得很。

“今日忽因屏上看,人人總持用機籌。”今天在這畫屏上看見這“行腳僧圖”,不免心中感嘆,對行腳僧的自在生起無限嚮往之心。這種無礙無住的境界對於紅塵中的眾生來說,卻是太難了,因為他們心中的“機籌”(機關和籌劃)太多,這也看不開,那也放不下,纏縛太多,怎麼能達到太虛片雲一般縱橫自如的境界呢?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那寫出如此通透詩作的禪師是何來歷?

作者汾陽善昭禪師對宋代禪宗影響極大,他從禪語公案中選擇出一百則以偈頌的形式加以評述,編撰成《頌古百則》,生前又有語錄文集《汾陽無德禪師語錄》三卷廣傳於叢林之間。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善昭在師父首山省念示寂後,住持山西汾陽太平寺太子院廣說法要,足不出戶達三十年之久。天下道俗,益加仰慕,不敢直呼其名,而以‘汾陽’尊稱之,圓寂後,諡號‘無德禪師’。

在住汾陽之前,善昭禪師曾經雲遊四方,隨緣而遇,隨緣而住。時長沙太守張茂宗力邀善昭主持其境內四座最為著名的寺院,善昭連夜逃走。

一千年前的和尚怎麼知道手機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這一跑,禪師從湘江之畔來到了漢水之濱,隱姓埋名,過起了隱士野老的生活,還寫了這樣的一首詩,羨煞天下人:

石徑有塵風自掃,

山谷無門白雲關。

盡把好月藏峰巔,

不教勝境落人間。

Tags:禪師善昭行腳僧汾陽畫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