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佛教通史 162-前方高能-決疑,這課難爆了

由 扎西哥哥很帥 發表于 人文2021-06-19

簡介前面課裡已經講過,兩派高僧關於“報土”、“化土”之爭——就,第一個問題——其實,祂“報土”和“化土”之爭只是理論形式上的一種說法,這背後涉及的就是——大乘佛教“心外無法”、“諸法空寂”這個教理和淨土學說的根本矛盾

法性土是什麼意思

【感謝】

該文章源自整理喜馬拉雅音訊,閒者知無涯老師的《新佛學金剛經系列課》

感謝 【安端】 的引領和指點!感謝 STONE、蘆葦、厚朴、李潤、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師兄、雙林居士、生顯、幸運花413、唐木、乒乓SOD、松哥、天涼好個秋、小佔、質多醫伽阿羯羅多的幫助與支援!

本節課音訊首次上線:2019-1-5

佛教通史 162-前方高能-決疑,這課難爆了

佛教通史-閒者知無涯

上一課的後半段講的是道綽淨土學說的決疑部分。

從道綽開始,到後面他的學生——光明善導,“決疑”部分都已經是專業級的問題了,他不像曇鸞是給老百姓決疑——以後的決疑問題,都是教內的決疑問題……嗯,是純學理的,比較枯燥。本來呢,這不應該放在淨土宗的史裡去講,其本身過於專業了,但是,考慮到以前就沒有人這麼講過,以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有人這麼講,這段東西呢,所以這裡就把它講了,大家一聽,沒有興趣的呢可以跨過。此後三課,應該都是道綽的“決疑”部分的學術問題,沒興趣的就跨過去啊,直接往後聽……因為這個很專業。

道綽要決疑的四個問題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報土和化土的問題——彌陀佛到底是報身佛還是化身佛?彌陀淨土到底是報土還是化土?

前面課裡說過,這個漏洞出現——出現在因為阿彌陀佛本身是可以圓寂的,這一“圓寂”那就存在一個“報”、“化”問題。當時,雙方高僧形成了對立的兩派……啊,其實也不是對立的兩派——道綽一個人是一派;剩下的高僧們是一派,雖然,他們的意見也有些不同,但他們整個兒算一派。

對方持有的是“三土說”,就是所謂說的——報身有土、化身有土。我們這個世界叫“化土”……那,成佛以後那個“報身”,西方淨土叫“報土”;那“法身”有沒有土啊?其他高僧認為,“法身”也都是有土的。如果……我們說過,阿彌陀佛是“實有淨土”,那祂肯定就不會是“法身佛”,對吧,“法身”祂不可能實有,那隻能是“報身佛”。所以,當時雙方就關於這個理論啊,打成了一片,各自定義了很多專業的詞。比如說,以道綽為代表,他定義了一套叫“相土說”——把淨土分成四種:化淨土、釋淨土、空淨土、法性淨土;對方也是,定義了一系列的詞。

在這一個階段裡,佛學呢,祂不叫“哲學”,祂是跨哲學和神學之間的,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定義空間,就是——哲學在向神學跨的時候,神學沒有這些詞,於是雙方就開始都先入為主地作定義:什麼法性土啊、釋淨土啊、空淨土啊……這些詞你以前都沒聽說過。那,誰搶先定義了就是誰的,這個階段叫:佛教義學。所以,關於西方淨土,或者說,淨土的性質問題,實際上,雙方高僧是在借用佛教哲學的說法,進行……對佛教神學進行定義。佛教神學呢,祂不屬於形而上,所以,祂沒有什麼對錯問題……神學,祂沒有什麼對錯問題。大家記住啊,哲學,我們可以談誰對誰錯……其實,哲學也很難談誰對誰錯——主觀認識論……但是,神學肯定是沒有“對”、“錯”的問題。所以,雙方就吵成了一鍋粥,道綽一個人對所有人,也沒服輸……誰也沒服誰,自己說自己的。

道綽之所以一定要強調——彌陀佛是“報身佛”,那是因為必須強調這塊淨土是“報土”,那祂才具有殊勝性;如果祂是“化土”,祂就沒有殊勝性問題了。所以說,第一個問題,雖然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但是可以說——沒有結論,結果是平局,就是——關於“彌陀佛是報身佛還是化身佛,是報土還是化土”?最後沒有結論,各打五十大板。那,到了善導的時候,這一局就算贏回來了……但是,到道綽的時候,這一局還是平局。

第二個問題——彌陀淨土……就是決疑的第二個問題啊……道綽要決疑的第二個問題:彌陀淨土是唯心淨土還是實有淨土?

其實這個問題,在曇鸞的時候就有,而且,曇鸞當時,可以說,推導的時候出了一個漏洞,就是——用中觀推導淨土……中觀推導淨土就會出這個漏洞。淨土教的質疑者,大部分也來自於中觀——就是大乘空宗。因為,大乘空宗,那上來四個字:“諸法皆空”,對吧?一切皆空……性空,你淨土怎麼能實有呢?大乘空宗這一點上一直過不去。其實,到了淨土宗後代——“禪淨合流”之後,包括宗師裡,仍然有人始終堅持西方淨土是“唯心淨土”,就這點一直沒改過來。

對於淨土的看法,佛教界一直就是這兩派意見。本專題課在淨土宗開始就談過——五塊“實有”,三塊“唯心”,其中,有一派始終堅持的是“唯心淨土”,就……因為《維摩詰經》啊,它擺在那兒呢……“唯心淨土”放在那兒呢,所以說,他們始終就堅持。不然的話學《金剛經》、學《維摩詰經》的這幫人怎麼辦呢?對吧,你讓佛經往哪兒放啊?

什麼叫唯心淨土呢?——法由心生,心淨則土淨。讀過《維摩詰經》的知道——心淨則土淨。所以,淨土就在心中,心外無淨土。大乘講的是“諸法空寂”,既然“諸法”都“空寂”了,何來淨土諸相?所以說,大乘空宗,或者說大乘教的始終一種看法……其實,包括到唯識一樣,因為祂已經是唯識無境了嘛——淨土並非真實之“報土”,只不過是度化凡夫的一個“化土”。就是說,只是“佛”為了度化你們這些凡夫……那麼一個“化土”。

大乘教這個結論啊……就討厭了——淨土,不是我們行萬善、念阿彌陀佛的果報……就(只)是佛為了度化我們這些下等根器的凡夫,變出來哄我們玩兒的……就,大乘教這個理論,他們自認為很高階,就是——唯心淨土是為了度化你們凡夫的“化土”……他們沒有站到信眾的角度去看問題。信眾如果看大乘教這個結論,就會覺得大乘教很討厭,那……哦,佛整天哄我們玩兒,變一個土出來?所以,這一刀呢,等於插到了淨土教的核心理論上,就是——關於淨土的“實有性”還是“唯心性”——如果是“唯心性”,這一刀就插死了。

可以說,是可忍孰不可忍啊!前面課裡已經講過,兩派高僧關於“報土”、“化土”之爭——就,第一個問題——其實,祂“報土”和“化土”之爭只是理論形式上的一種說法,這背後涉及的就是——大乘佛教“心外無法”、“諸法空寂”這個教理和淨土學說的根本矛盾。這個矛盾是沒解決,所以,它已經遠遠超過……就這個問題啊——“唯心淨土”和“實有淨土”的問題啊,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報土、化土、報身、化身的這種爭論。說穿了,就是大乘佛教諸派一定要用“諸法性空”的頭來撞這塊“實有淨土”的牆,看到底是頭破?還是牆破?

曇鸞大師在第一次“決疑”的時候,不是已經分別用“中觀法”和“因緣法”各自活埋了一次大乘嗎——就,大乘教的這個“諸法性空”嘛。一般人是服了,就是,一般的學僧是服了,但是各派還有頂級學僧啊,各派的頂級學僧——大乘的,那都是不服,肯定是不服,不能服啊,對吧?不然,整天談的“諸法性空”,忽然你們淨土教冒出一塊實有淨土,服了不就是徹底慫了嘛……所以說,各派的頂尖高僧說:淨土是有,但是,那是“諸佛性空”的“唯心淨土”,是我們大乘教《維摩詰經》指出來的,而不是你們淨土教《無量壽經》提到的那塊“實有本願淨土”——就是說,淨土教的淨土都叫“本願淨土”,是“本願”達成了的淨土,那……不是!是“心淨則土淨”的“唯心淨土”。那,這個爭執很大了啊。

曇鸞雖然做了論證——就,大家聽課認真的話就知道,他那個論證叫“類比論證”,而且是反推論證——什麼意思啊?因為:現實真,大乘假,所以,那,大乘說假,現實就真——這叫:反推式論證。在“決疑”過程上,中觀呢,他們就是一套辯論術,坦白地說:在佛教四套哲學體系裡,中觀不算完整的哲學體系,但是它是一套完整的辯論術。所以說,它指出——中觀學派指出:你曇鸞的這種決疑方式,叫作:決疑不徹底!——我沒說你“沒決疑”,我們不說你“不對”,我說你們“決疑不徹底”。所以,大乘教諸派高僧就要求淨土教站出來,按照大乘經教“真俗二諦”——你們順著給我證一遍……你們那種反證模式我們不接受……不徹底!

曇鸞決疑的那個問題,叫作:往生淨土是否是真。現在大乘教說:你不要繞彎子了,不要繞“真”、“假”的問題……繞彎子了!我們承認是真,我們也說是真,你就直接給我回答教理——這塊淨土是唯心,還是實有?

所以,到道綽決疑這個問題的時候——在曇鸞決疑的時候,雙方還遮遮掩掩地在論證“淨土是真,還是假”?到這個時候,雙方已經撕開了這個面子了,刺刀見紅!就是——你們必須……淨土教……給我正向直接論證,透過“真俗二諦”論證淨土的“實有性”和(還是)“唯心性”。

於是……。那沒有辦法,必須接招啊!這各派高僧都在這兒呢——七大派!於是,道綽大師就順著大乘的“真俗二諦”重新展開了論證,論證他“決疑”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彌陀淨土是唯心淨土?還是實有淨土?

因為我們的“佛教哲學”課呢,現在講的是“有部”,還沒有給大家講“中觀”,所以呢,我在幫大家展開道綽大師論證的這個過程裡,就不引用全文了,因為“中觀”的很多東西還沒有講過,這裡就用一個簡單的、大家能理解的方式,展開一下道綽大師正向論證的結果。

首先,小乘佛教的哲學核心是什麼呢?小乘佛教的哲學核心是“四諦”、“十二因緣”;大乘佛教哲學的核心是什麼呢?是“真俗二諦”。大乘經教認為啊,所謂“俗諦”就是“世間法”——就是虛幻,是顛倒;那真諦呢?“出世間法”——真實的,正確的。前面課裡已經說了,小乘“四聖諦”構成兩對因果,推出的就是大乘“真俗二諦”,所以,它們在哲學上是遞進的。大乘“真俗二諦”,它又是一對因果——你看,真諦、俗諦又是一對因果。大家記住啊,小乘“四諦”是兩對因果推出的大乘,大乘的“真俗二諦”又是一對因果——構成的是什麼呢?構成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永恆法”,或者說,就西哲的話說,叫“絕對真理”……永恆法。

一對因果說明什麼?說明大乘的“真俗二諦”,你是不能把它拆開的。一對因果是不能拆開……不可分離,並且是統一的。“俗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真實世界……那,真實世界,我們就可以用語言啊、概念啊、形象啊、名相啊……進行表達;而“真諦”呢?是無法用語言、名相、概念的表達。但是,這裡就出了矛盾——如果不表達,人們怎麼能瞭解和把握真諦呢?對吧,你又不表達,你還要讓我們瞭解,對吧?你一個啞巴,讓我們猜你心裡想什麼——可能嗎?不可能吧!

因此,為了讓你得證“真諦”,那我就必須給你說“俗諦”——就是說,為了讓你瞭解“真諦”,我們就要給你講“俗諦”……因為“真諦”講不了啊!這就叫什麼?這叫“無俗不真”,或者,“由俗入真”。對吧——沒有“俗”,哪兒來得“雅”啊?換句話說,“俗諦”,它就是通向“真諦”的一個階梯——沒有“俗”就沒有“真”。中國話叫“道理”。道理,道理……通向“真”的這個“理”,它必須有一條“道”兒——通向“真”的“理”的“道”就是這條“俗道”。

“真諦”如果不依託於“俗諦”呢,它就無法成立,這是一對因果嘛;如果它們無法成立……那麼……真諦才是教化眾生的那個核心,它如果不能成立,那就說明——不能說明世界,也不能化導眾生,因此,“真俗二諦”一出就必須是一對兒,一出就必須是一對兒……只有它們聯絡起來,我們這樣去觀察現象,這樣去了解世界,那才叫什麼?才叫“中觀”。其實,中觀學派的學理是非常對的啊,只不過他們後來……也不叫他們後來——就是,有的同學給理解偏了……就是,中觀……中道的這個學理是非常對的。我們不知道我講明白沒啊?如果講明白了就繼續,沒講明白就再聽一下……

“諸法空寂”,這叫“真諦”,對吧……“一切諸法皆歸寂”——空寂。這是真諦。佛是用它來幹什麼的呢?是用它來破“眾生相”的。“眾生相”應歸“無相”……就是——眾生,大家看到的這個“俗相”,它的“真相”是“無相”。

《釋淨土群疑論》裡說:“欲除人法二執,見修兩惑,偏明第一義諦,說一切皆空”【原文:第一義諦是無相真法。圓成實性。諸聖內證。妙有真有。然其二諦非一非異。以真統俗。無俗不真。即一切諸法皆歸寂滅。若不以真攝俗。即一切諸法緣會故有。緣離故無。萬法宛然。不可言無也。佛或破眾生相。令歸無相。欲除人法二執見修兩惑。偏明第一義諦。說一切皆空。欲令眾生舍凡成聖。斷惡修善。欲求淨土厭離穢土。具說種種法界因果差別。凡聖兩位淨穢二土。今遣舍穢歸淨隔凡成聖。即於此門中。說種種諸法。皆為成就佛法利益眾生。化宜方便。逗機善巧。理宜如此。故教有二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欲除人法二執……偏明第一義諦,說一切皆空”——就是說,“真諦”的本質確實是“一切皆空”……一切應歸於“無相”。

這個“第一義諦”呢,就是我們說的“絕對真理”的意思,它是一個大乘的專業詞。意思……就大家理解一下,就是“絕對真理”。它的定義是這樣的:“一切諸法皆是虛假,隨其滅處,是名為實,是名實相,是名法界,名畢竟智,名第一義諦,名第一義空”——這就是佛教的一個定義了,意思還是說:諸法的“實相”和諸法的“終極性”是一個“空”。

但是,可以因為一切諸法的終極“實相”是“空”,就否認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萬物生滅之“有”嗎?所謂墮入“惡趣空”,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因為“諸法性空”就認為萬物生滅的“有”也是“空”——這是錯的!萬物生滅的“有”,就是“有”;一切諸法的終極“空”,就是“空”——它們是聯絡在一起的,不能因為一個而取代另一個。

我們用現在的科學“認識論”,類比解釋下這個問題。宇宙的本體是絕對靜寂的,那是因為宇宙本身是沒有參照物,你無法判斷宇宙的運動,所以,宇宙的本體——整體宇宙是絕對靜寂的。但是,因為宇宙的本體絕對靜寂,我們就可以否認宇宙內部的各種相對運動嗎?星球之間的相對運動,我們能否認嗎?……因為它有對比了——不能!對不對?因為宇宙內部的星體啊、生命啊……它們互相有參照——它們在時間軸上有參照。而對於整體宇宙來說,可能沒有時間這個概念,或者,沒有時間這個尺度,因此,它是絕對寂靜的。

我們這一段描述,就是要從學理上說:不能因為“俗諦”中有因果差別——眾生相,那就說:大乘的“諸法性空”是屁話……說:你說“諸法性空”,那,你說,我這牆是“空”,那你拿腦袋撞,這不行——就是說,終極的真理是“空”,但現實的真理就是“有”。不能因為“真諦”中的一切“空”,也不能因為“真諦”中的畢竟“無相”,就否定現實的真“有”;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往生淨土——因為,你否定淨土……淨土也是因果呀,你否定淨土的因果,你就等於否定了眾生相。淨土,祂是什麼因果?祂是菩薩的本願和祂——菩薩本願達成之後組成的一對因果呀。所以,關於大乘的“諸法性空”和往生淨土的“實有”——就是說,祂的“唯心性”和“實有性”,那,你就要站在兩個角度看,才叫“中道”——站在眾生的角度看大乘的真理,“諸法性空”是對的;站到大乘的角度看眾生的真理,往生淨土那就是對的。

這就叫“順著證”——這就是“佛法的統一”,才是正確的中道!這種證明過程,就是順著“諸法性空”來證明往生淨土的“實有性”,這就算證明完了啊。

我幫大家回憶一下——曇鸞推導的那個結論。曇鸞推導的結論是什麼呢?從第一義諦看,往生就是“無生”……因為,往生是“假名”,“假名生”就是“無生”。而且,往生淨土的淨土界,又是一個“無生界”,既然是“無生界”,那叫“畢竟無生”——“無生生”。

如果依據“真俗二諦”來看這個結論——淨土是報土!對吧,報土啊——那就是因果中的“果”,對不對?那,是菩薩本願的“因”達成的“果”。往生淨土呢,實際就是普通人在世界裡念“阿彌陀佛”要達成的“果”——這是不是因果律?普通人念“阿彌陀佛”求往生淨土,是不是因果?當然是因果啦。往生淨土屬於因果律,那,既然屬於因果律,祂就是“真俗二諦”——“俗諦”範疇裡的因果。“真諦”能否定“俗諦”的因果嗎?“真諦”當然不能否定“俗諦”的因果!祂要否定了“俗諦”的因果,祂就把“真俗二諦”之間的因果也否定了。因此,往生淨土就是真的往生了。

道綽老師到此證明完畢——西方淨土實有!往生淨土實有!

因為……我們講了,《佛教哲學》四部,現在講的還是“有部”——小乘部……“有部”……後面講“中觀”。所以,這一段論證,我們就先簡單引用了佛教中觀學派的概念,透過“真俗二諦”來解釋淨土的“唯心性”和“實有性”,實際上,曇鸞解釋過、論證過一次了,這一次,我們又再論證一次。嗯……非常學術啦,沒有興趣的就不要聽了,有興趣的沒聽懂的,可以多聽兩遍,整個證明過程——道綽的整個證明過程,還是比較順的。

Tags:淨土大乘決疑因果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