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南師講述 : 一念不生全體現

由 娛圈資訊彙集 發表于 人文2021-06-13

簡介要放四大,把身心都放下,那才是一念不生全體現

一念不生什麼意思

南師講述 :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八點五十四分坐第三枝香)

道還要加上德,德就是得。

什麼是正心誠意?

一念不生全體現

,這就是正心誠意。

人一天沒有人管訓就會跋扈,“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一天到晚自己以為了不起,有什麼了不起。剛毅木訥近乎仁,語言要少,富貴功名嘗過了就沒有意思了。想救世救人,要從道德身心性命上來。歷史都是重演。學問之道在己,“

達則兼善天下

”,未嘗不好,但是你得從“

窮則獨善其身

”開始。

打七講這個做什麼?古來禪宗大德都講這個,豈是整天扭鼻子呢?聽了就過去了,不要用心去把他記在心裡。放下!放下!放下就到了。就是你放不下,念放不下,身心也放不下。禪宗以般若為主,修般若者如冰稜上走,如劍刃上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未悟之人,如喪考妣;已悟之人,如喪考妣。

有所得之人為什麼搞掉了呢?狂妄嘛!下山以後保任下去,心頭放下,就是真放鬆。三三兩兩在那裡閒談,有什麼用?一切眾生顛倒、痴狂。這下真醒了吧,一言驚醒夢中人了吧!

(十點四分坐第四枝香。十點三十四分下座。)

萬籟寂然,清清明明,就是這個。

保任這個,空靈就是你的法身,但是不要執著空靈,執著就不是諸法空相了,不要守住身體呀!

放四大,莫把捉。

”守身體就是被感覺困擾。不理他,就擺下來了。

煩惱哪裡來的?

妄念來的。妄念哪裡來的?真如本體所現的用。

無斷除之心,坦然而住。骨血都化了,脫胎換骨。人還要清瘦一點,長壽的人都是瘦的,“

列仙之儔,其形清癯

”。氣脈沒有歸元,修個什麼道?注意啊!“

一念不生全體現

”,就到了。放下呀!只有兩天了,快得很。“

天地為爐鼎,身心為丹藥。

”把身體丟在那個大爐鼎裡,讓他受盡煎熬,這才叫做仙佛合參。

心清淨,一念不生,身清淨,無障礙,這就是靈丹

,你以為肚子裡有個東西啊!那不是生癌了嗎?參!

(十一點整坐第五枝香,十一點半下座。)

如何是得道的境界呢?聽:

滿目雲山皆是樂,無邊光景一時新。

”這不是悟了。而是身心都轉變了的樣子。

有一天釋迦佛升座說法,文殊敲椎說:

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釋迦佛就下座了。

什麼是法王法?一念清淨即是。

儒家說窮理盡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格物之理,你也懂了,物理原則你也懂了,“

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命),萬劫英靈難入聖

”。什麼是丹?神凝氣聚,氣住脈停。我這些話,都是對大眾中篤通道家者而說。

(下午一點三十五分行香)

打得念頭死,方得法身生。

”“

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那麼容易,就是辦不到。氣脈歸元,元在哪裡?無所歸,即是元。住在哪裡?哪裡也不住。氣不入中脈而得明心見性者,絕無是處。發心修道,處處都是魔障,要跳出來就難了。邪正二道,不能相容,君子道消,小人道長。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道起不起是煩惱魔。一正壓百邪,大科學家對宇宙的奧秘不可知,最後只好皈依宗教。像愛因斯坦,就是一例。

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要戰戰兢兢,培德修業,古人說:“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富貴人家,窮人都恨你,你地位高了,無位之人都是你的冤家,“

遽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什麼叫魔?外面境界,內在妄想。魔從心造,妖由人興。一念不生全體現。

放下!放下!

這些都是閒話,閒話聽過了就算了。眼睛要管束起來,不要東看西看。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你們悟了沒有?你們不是睡了午覺了嗎?沒有悟就白睡了。

有不有,空不空,笊籬撈取西北風。

門前綠樹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

”“

揚子江頭浪最深,行人到此盡沉吟,他時若到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

”臨濟祖師曰:“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這是修行。“

長伸兩腳眠一寤,起來天地還依舊。

”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參!走!

(下午兩點三十五分坐第六枝香。三點十六分下座。)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沒有妄想,心頭清淨就是一念不生嗎?那只是第六意識暫時停流。

要放四大,把身心都放下,那才是一念不生全體現。

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洞山問雲巖:無情會說法,誰聽呢?答:無情聽。問:為什麼我聽不到呢?雲巖豎起拂子問:聽到了嗎?洞山答:沒有。雲巖說:我說法你都沒聽到,何況無情說法。《彌陀經》上說水鳥樹林都在唸佛念法念僧。洞山於是有省,作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此只是解悟。後過水睹影,大悟前旨。偈曰:“

切忌從他覓(向外找),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你說這是什麼?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忘記了,便放下,再不要去想他。《金剛經》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本無所住而生其心也。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你說有個無所住,早已經住了,功夫與道要分開呀,不要搞在一起呀!如何是一條白練去?直待修到一條白練去,坐脫立亡則不無,對於道,還未夢見。須再參無夢無想時主人公何在?直待到了“

道已成,意已休,這個來蹤處處周

”才有些分。當你睡午覺時,你在哪裡碰到我?我在哪裡碰到你?參!

放下!

一念不生全體現,在哪裡現?不要打忘想,不要去推理。

這個事無法用邏輯講,所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譬如說,意識思想靜止下來,這是個心理的靜止狀態嘛!道那麼容易嗎?“

桶底脫落,虛空粉碎。

”並非執著,是了無一物的境界,離思想意識以後,身心放下以後,要到達那個境界,才算悟道。“

劍樹刀山為寶座,龍潭虎穴做禪床。

”“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群中也立身。

”這些地方千萬留意,“充實而有光輝之謂美”。

(下午四點二十三分坐第七枝香。五點十二分下座。)

(師擊香板一下)

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一板之下,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就是嗎?下午陰生,順著陰下去,就打妄想;逆著上去,一念清明,就有成就。

須菩提問佛:眾生髮無上道心的人,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如是如是。就是這個樣子。般若的道理很簡單,妄心跑掉以後就這樣住就對了。初發心者即成菩提,有修有為有證的都是假的。佛又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也不能住,住了就著了佛魔了,被繩子綁住了。

注意!無蹤跡處莫藏身。觀想和觀音法門不是以色相求嗎?是的,但是那只是方法,藉著他達到一念不生啊!一切放下來再說。

Tags:不生一念放下法王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