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心理學:焦慮心理的9種防禦機制,你正在用的是哪一種?

由 五號航星 發表于 遊戲2021-06-09

簡介後一種處理方式便是自我防禦機制,是我們為了處理這些具有威脅性或者不能接受的想法和衝動,而無意識採用的一種自我保護

防禦機制由什麼採用

簡單實用心理學,用一種新視角解讀你和你的生活

你有沒有試過拼命地想要忘記,一件已經發生了的事情?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擔心面試不過關,而拒絕向心儀的公司投出簡歷?

你有沒有試過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長得比自己帥的男生都是花心大蘿蔔……

在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看來,這些行為,

其實都是焦慮心理引發的防禦機制

什麼?

焦慮心理?

也許你會擔心:

都說在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人人都有焦慮症”。

天啊!我也陷入焦慮了!

它像魔鬼一樣潛伏在我心中!

我的生活將從此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焦慮陰影!

……

慢著慢著,

其實,我們不必對此過分擔心。

心理學:焦慮心理的9種防禦機制,你正在用的是哪一種?

德國精神病學家Gebsattel說:“

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焦慮可以使我們對危險提高警惕,做足準備避免危險發生或減少危險發生時的損失。

焦慮使我們不敢懶惰鬆懈,碌碌無為,還是奮力去爭取更好的結果。

所以說,一定程度的焦慮是有用的、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放鬆了一點呢?

其實焦慮心理很常見。

國外報告顯示,一般人口中焦慮症的發病率為4%左右,佔精神科門診的6~27%。有調查估計,正常人群中終身患病機率為5%,國內發病率較低,平均為7‰。

那麼焦慮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如何處理焦慮的呢?

弗洛伊德認為,焦慮是被感覺到的、不愉快的情緒狀態並伴有迫近危險的生理反應。

面對種種威脅和危險,我們可能會根據現實著手解決問題, 也可能會無意識地採用歪曲現實的方式去保護自我。

後一種處理方式便是自我防禦機制,是我們為了處理這些具有威脅性或者不能接受的想法和衝動,而無意識採用的一種自我保護。它是使焦慮,壓力最小化的一種方式。

佛洛依德指出,我們在感到焦慮時,採用的防禦機制是多種多樣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人們常用的都有哪些防禦機制?

心理學:焦慮心理的9種防禦機制,你正在用的是哪一種?

1、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指的是人們不是將具有威脅性的衝動表達出來,而是表達與之相反的衝動,

他的反應與真實事件比例失衡,比一般情況更加極端、誇張。

比如,為母親接受不了自己不愛孩子的事實,對孩子的身體和精神過分管控。不準孩子在超過十點之後回家,不準孩子談戀愛,不準孩子考外地的大學。這個孩子受到了母親種種超常規的“關愛”,內心苦不堪言。或許這個母親在心裡未說出的想法是,我已經對孩子這麼好了,就算我不愛孩子,人家無法指責我什麼了吧?

有時,恐懼也是一種反向形成。

在這種恐懼之中,我們害怕的不是這個物件,而是我們自己內心想要得到它的慾望。

比如,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個風華絕代的女主。小鎮上的男人紛紛垂延女主的美貌,但沒有人會承認自己想要得到女主的慾望。

結果就是,小鎮上的男人女人都視她為災禍,給她安上了一個蕩婦的名聲。

實際上,女主什麼都沒有做。

當我們擔心他人會對我們有不好的評價時,反向形成可能是我們最經常運用的防禦機制。

2、隔離

隔離,指的是將一個具有危險性的想法和其他的想法或者感情隔離開來。

它就像,在想法和想法之間豎起一面牆。

在心理上,將負性事件隔離開來,或者有意識地想象一個相對積極的事件,進行自我保護,能讓我們自己感覺更好。

比如,將失敗反饋與行為標準隔離開來。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了解一下:

勇武善戰的周瑜去世了,我們說他是“天妒英才”;

身材過重的女性我們說她是“豐滿”,身形瘦弱的女性,我們說她是“骨感”;

不得志的時候,我們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另外,有的人還會用“幻想”來進行自我保護。

比如說,一個經歷了大地震的人幻想這場災難從未發生,或者幻想經歷這場災難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透過隔離負面事件,有意識地去想象一個相對積極的事件,短期來看,確實能讓自己感覺不那麼糟糕。

大概有點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精神”。

3、否認

否認指的是拒絕相信或者承認,威脅性和創傷性事件或與此相關的情緒,所發生的防禦機制。

比如當一個人聽到親人去世的訊息的時候,可能會否認這個事實。

或者我們會幻想事情,可能是怎麼樣的。

比如說這個人幻想,親人只是因為某件重要的事情暫時離開自己,等事情處理完了,他還是會回來的。

有許多證據表明,人們在收到對自己自尊,具有威脅性的反饋時,便可能採用這個防禦機制。

比如說一個人會質疑比賽的公平性,而不是接受自身能力表現不佳的事實。

長遠看來,否認不如其他策略有效。

心理學:焦慮心理的9種防禦機制,你正在用的是哪一種?

4、抵消

抵消指一個人表現出或者已經做出了不被接受的行為後,想要用其他的行為來抵消之前的表現。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軟體裡的“撤回”。

比如說,一個人說了晦氣話的時候,立即補上呸呸呸三個字,企圖用這三個字來撤回自己之前所說的話……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蠢,但是我們偶爾會這麼做,有時還會要求身邊的人也這麼做……

當然了,我們在理智上知道,一個想法發生了或者一件事情發生了,是永遠都沒辦法“撤回”的。

用抵消去“強制撤回”的想法,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心裡安慰,緩解焦慮。這些情況,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更嚴重的抵消行為,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比如一個酒鬼丈夫在喝完酒之後毆打妻子,當他酒醒之後,他又企圖透過道歉和對妻子表白示愛的方式去補償妻子。這個丈夫認為他後續的補償,可以抵消他之前的過錯。

在任何一種情況下,抵消都不能保護一個人或他的自尊心,免受負面事件的傷害,也不能改變負面事件發生的事實。

因此,也有人認為抵消其實是處理負面事件的一種機制,而不是一種防禦機制。

5、投射

投射,指我們將讓人討厭的事情,或者社會不接受的衝動歸結到他人身上。

大文豪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是至交,兩人經常一起談禪論道。

一天,蘇東坡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你看我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

佛印禪師又問蘇東坡,那你看我像什麼?

蘇東坡說,我看你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聽後笑了笑,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

回家後,蘇東坡很得意地跟蘇小妹說起這件事。

誰知蘇小妹說,佛印禪師看蘇東坡像一尊佛,是因為佛印禪師心中有佛,所以能看見萬事萬物中的佛性。至於蘇東坡,就差遠了。

蘇東坡聽後黯然羞愧。

無論是佛還是牛糞,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對方擁有的那些糟糕品質,其實來源於我們自己的不安全感。在心理上把過錯推到對方身上,總比承認自己失敗好受些。

所以,我們除了用投射來保護自我之外,有時還會把它當作仇恨或迫害假想敵人的藉口。

這樣一來,我們報復對方的行為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積極、消極看法影響了我們對他人的看法。

6、轉移

轉移指我們將焦慮引發的衝動表達出來了,但是衝動針對的物件轉移到了一個更容易被接受的物件上。

比如主管被老闆訓斥了,他無法將內心的衝動直接向老闆表達。因為向老闆發怒,有使自己被“炒魷魚”的可能。主管可能會無意識地啟動了防禦機制,把怒氣發洩在下屬身上。

在這個案例中,上司的衝動發洩出來了,但是物件從老闆轉移到下屬身上了。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常見。

不過也有其他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挫折、憤怒等不良情緒和糟糕境遇會增加人的攻擊性,和轉移沒有關係。

比如說,我們會對偷了我們東西的小偷感到憤怒,想要報復對方。但是我們不會把報復指向小偷之外的無辜者。

心理學:焦慮心理的9種防禦機制,你正在用的是哪一種?

7、昇華

昇華指的是將處理衝動的方式轉化為,更加能被社會接受的東西。

弗洛伊德認為,性衝動透過努力工作和從事藝術活動等行為得以安全地表達。

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昇華就是將內心的衝動藝術化處理。

比如,一個性格好鬥的人經常參與鬥毆是社會不能接受的。他可以將自己出色的格鬥能力用在搏擊賽上,成為一名出色的拳手。

又比如,一個性格沉鬱的人常常愁眉苦臉地對人大吐苦水只會讓大家對他避之不及。他可以將自己敏銳的感覺傾注在文字上面,成為一名文筆細膩的作家。

昇華這個概念看起來很吸引人,也引起了其他的心理學家的興趣。

但是其他心理學家遺憾地表示,他們並沒有找到相關可能的證據來支援佛洛依德所謂的“昇華”。

比如說,歷史上偉大的知識創新時代——義大利文藝復興、伊麗莎白時期的英格蘭或古希臘。這些時代都是創造力爆發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性開放”、“性氾濫”的時代。

8、壓抑

壓抑指的是,有意無意地將某些事情拒絕或排除在意識之外。

比如說,一位男士在一座城市遭遇了事業失敗,此後他旅遊時會避開這座城市,談話時也會避免談及這座城市。

比如說,一個創業者在創業成功後絕口不提自己落魄時被羞辱的遭遇,他甚至會避開與那些知道他落魄遭遇的人交往。

那麼這麼做的效果如何呢?我們真的就能忘記那些想忘記的事情嗎?

答案是,不。

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越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壓抑一個想法,只會使得這個想法出現得更加頻繁。

而且也沒有證據表明,記憶可以被壓抑並長期排除在意識之外。

也就是說,這種防禦機制其實是無效的。

9、合理化

合理化指的是,我們重新解釋自己的行為,隱藏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使得這個行為更加容易被接受。

比如說,一個目標是冠軍的游泳選手,見識了對手的強大後,明白自己無法在總決賽中拔得頭籌了。這個選手對朋友說,能夠參與總決賽已經很了不起了,自己其實一點都不在意決賽的結果。

佛洛依德提出的“合理化”,就像社會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指的是,當行為使我們自己感到不好受的時候,我們會尋找方式讓自己的行為看起來更加合理。

比如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心理學:焦慮心理的9種防禦機制,你正在用的是哪一種?

總的來說,這些防禦機制都涉及到對沖動、目標、個人感受等的轉化。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周圍的人正在用這些防禦機制,也不必吃驚。它們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精神異常。

短期來看,它們可以是暫時處理焦慮的有效方式。

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使用過度的話,就會引發一些強迫症之類的行為,甚至表現為病理性的。

防禦機制存在的目的只是減弱焦慮和壓力,想要真正地解決問題,還是得從鼓起勇氣面對現實開始。

畢竟,只有去嘗試解決,我們才有可能得到成長。

你是否想起自己或身邊的人在心理焦慮時,啟用心理防禦機制的例子呢?

Tags:防禦機制焦慮我們自己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