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普魯士王國邁出統一德意志步伐的開山之戰:普丹戰爭

由 春秋談歷史 發表于 遊戲2023-01-19

簡介19世紀中期德意志地區的普魯士王國,因對長期控制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坦因兩公國的丹麥王國不滿,因兩公國本身也屬於德意志邦聯範圍,而普魯士為了統一整個德意志地區,必須先控制該地區,由此導致普丹雙方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由此引發了兩王國間的戰爭,此戰

拿破崙說的思想是什麼

19世紀中期德意志地區的普魯士王國,因對長期控制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坦因兩公國的丹麥王國不滿,因兩公國本身也屬於德意志邦聯範圍,而普魯士為了統一整個德意志地區,必須先控制該地區,由此導致普丹雙方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由此引發了兩王國間的戰爭,此戰役也是人稱“鐵血宰相”的俾斯麥帶領普魯士王國走向統一德意志的第一場對外大戰。

普魯士王國邁出統一德意志步伐的開山之戰:普丹戰爭

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畫像

一、普丹戰爭爆發的背景

1862年9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他上臺後對內實行專制統治,對外進行武力擴張以實現德意志的統一,所以他被當時的各國政壇稱為“鐵血宰相”,因其強硬的政治主張與武力擴張思想與當時的保守勢力階層不同,所以普魯士社會各階層對威廉一世的任命持反對意見,此時的威廉一世與俾斯麥一直在討論怎麼才能夠統一整個德意志民族,該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時,沒想到一個意外的機會就到了。

金與鐵:俾斯麥、布萊希羅德與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美] 弗裡茨·斯特恩

歷史傳記

免費閱讀

此事還要從丹麥王國與德意志的兩個小公國說起,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坦因兩公國屬於德意志邦聯範圍之內,而他們又屬於丹麥王國的羈糜統治之下,而此時丹麥新就任的國王,希望將兩地真正納入其統治之下,所以在1863年丹麥國王就頒佈憲法將兩公國完全納入丹麥國土中。於是普魯士與丹麥的爭端問題也出現了,而普魯士想統一德意志的機會也到了。

普魯士王國邁出統一德意志步伐的開山之戰:普丹戰爭

普丹戰爭後普魯士在歐洲的領土範圍

於情,兩個小公國是德意志邦聯,而這裡居住的人自然不願意與丹麥王國合併,他們作為德意志的邦國,有獨立的議會與行政機構,而與丹麥王國合併意味著主權的喪失。於理,兩邦國雖屬德意志邦聯,卻從屬於丹麥王國治理,因幾百年前德意志王國與丹麥王國就有條約,約定兩公國與丹麥王國始終組成一個共主邦聯國家。

二、普魯士王國的統一之戰正式打響

此時丹麥王國宣佈將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坦因兩公國納入丹麥王國的領土,等於向整個德意志聯邦的公國宣戰。俾斯麥心裡樂開了花,他正愁找不到對外開戰的理由,也正好可以藉此轉移國內反對派對其專制統治的注意力。對丹麥王國開戰對於俾斯麥與威廉一世來說還有另外幾大好處:首先,當時的丹麥王國在歐洲並不是軍事強國,可以藉此練兵並檢驗一下普魯士軍事改革的成果。其次是丹麥王國挑釁在先,普魯士王國師出有名,在歐洲可以獲得道義上的支援,並能在北德意志地區樹立威信,進而為統一德意志打下民意基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魯士想借與丹麥開戰的機會,邀請同屬於德意志聯邦的奧地利帝國一同參與對丹麥戰爭,以便趁機摸清楚奧地利帝國的軍事實力,為以後做準備。

普魯士王國邁出統一德意志步伐的開山之戰:普丹戰爭

普魯士的新式軍隊的新式制服

普魯士得到丹麥王國宣佈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兩公國合併的訊息後,俾斯麥立即聯絡奧地利帝國聯合出兵攻打丹麥王國。普魯士軍隊從丹麥軍右側出擊,奧地利帝國加布倫茨率領的軍隊從左側進攻,聯軍總司令由普魯士80歲的元帥弗蘭格爾擔任,弗蘭格爾的作戰思想還停留在拿破崙時期的歐洲,作戰思想固化,打仗全憑正面衝鋒對決,沒有一點現代化戰爭的思想觀念,而普魯士新晉將領中的毛奇在戰爭前就多次提出新的戰略意見卻都被其拒絕。

1864年2月1日普魯士軍隊派遣兩個旅6000人,以64門大炮正面攻打丹麥王國軍隊2000人據守在米松德村附近的五座堡壘,丹麥軍隊使用的還是前膛裝彈式步槍,射程大概366米,而且作戰時必須站著裝填彈藥,大炮仍舊是舊式的滑膛前裝火炮。而普魯士的軍隊採用的是後裝擊針式步槍,在武器裝備與軍隊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普魯士軍隊,在進攻時發動盲目地正面進攻,雖然只用了兩天時間就擊潰了丹麥軍隊,軍隊損失了500人,但在毛奇等人的眼中認為這是完全不必要的損失。

在前面的戰役中普魯士軍隊的表現完全不如奧地利軍隊,並在戰鬥中普軍表現的十分吃力,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與首相俾斯麥此時迫切需要一場大的勝利來向國內各階層有所交代,因此命令前線的普魯士軍隊繼續向北攻擊到杜普爾要塞。由於前線的弗蘭格爾元帥正面強攻受挫,毛奇便主動向威廉一世自薦,希望能親自指揮對杜普爾要塞的攻堅戰,經過俾斯麥的擔保威廉一世同意其請求。

普魯士王國邁出統一德意志步伐的開山之戰:普丹戰爭

普丹戰爭中的丹麥軍隊

毛奇到達前線後,重新調整部署,命令軍隊的所有攻城重炮全部調至杜普爾要塞前來,他的戰略核心就是以火力代替人力來攻城,所以此次攻擊要塞的火力密度為一戰前的軍事史上之最。毛奇對要塞進行了一個月的炮火攻擊,丹麥軍隊從未見過如此持續且猛烈的炮火攻擊,不僅傷亡慘重而且士氣低沉接近於崩潰。炮火攻擊後,毛奇下令普軍發動進攻,不到半小時就攻下杜普爾要塞。此戰之後毛奇的軍事能力得到國王威廉一世的認可,批准其進入御前戰爭會議,毛奇正式進入普軍戰略核心決策層。

在毛奇的優秀指揮下,普奧聯軍進攻順利,接連攻下丹麥軍隊駐守的各地要塞,向丹麥領土進發。此時的丹麥完全支援不住,沒有其他國家的支援,丹麥可能會亡國,沒有辦法只能求和。在歐洲各國的斡旋下,7月20日丹麥向普奧聯軍投降,普魯士國王與俾斯麥見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便同意其投降,至此普丹戰爭正式結束。看著回撤的普奧聯軍,俾斯麥已經考慮好了下一場戰爭。

三、普丹戰爭的影響

普奧同丹麥的戰爭結束後,普魯士與奧地利分別佔領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坦因地區,併為以後的普奧戰爭埋下了伏筆。普魯士透過此次戰爭統一了除漢諾威以外的北德意志地區,並在整個德意志地區留下了好名聲,為以後統一全德意志地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次戰爭中,普魯士新誕生了一批軍事將領,並在普魯士以後的對外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德意志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春秋談歷史

Tags:普魯士丹麥王國德意志丹麥俾斯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