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唐詩閒讀:“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由 談藝錄 發表于 遊戲2021-10-31

簡介墟,一般指有人住過而現已荒廢的地方,這也是帶有感情色彩的物象,跟前句的寒山、暮蟬的情緒指向是一致的,寫完遠處的落日,詩人把眼光收回來,接寫近處陸地景色,“墟里上孤煙”整句從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句子:“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中化出

摩詰居士的詰怎麼讀

《紅樓夢》裡,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段落極其精彩,現在已被選入了語文課本,我們來回憶一下,林黛玉給香菱開的學詩課程表是這樣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紅樓夢》48回)

唐詩閒讀:“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香菱學詩)

林黛玉教給香菱的學詩的方法是嚴羽所謂“入第一義,具正法眼”的法門。他反對香菱學陸游的詩,學詩先熟讀魏晉盛唐名家,追求“自然悟入”,她認可

作詩重在意境的營造

,而不是在文字技巧上下工夫,因此她

推崇唐詩的意境之美

,不喜歡西昆體、江西詩派之類的“宋人習氣”。所以,在她開出的課程表裡,第一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百首詩。

唐詩閒讀:“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王維像)

王維(701-761),另有一說是699-761,唐時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在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他被責授太子中允。到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後世稱“王右丞”。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書畫水平極高,後人甚至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宋代蘇軾對他的評價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曹雪芹的筆下,以林黛玉的性情,她正是意境詩的摯愛者,因此,她教香菱學詩當然首先推薦她最愛的詩人:“王摩詰”。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他的名作:《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全詩如下: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唐詩閒讀:“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首聯“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寫秋天山中的景色,深秋的山,已漸有寒意,因此稱“寒山”,當然,這個寒字,也有呢緒暗示在內。轉,顯出動態,隨著天色一點點向晚,山體的顏色漸漸變得蒼翠,這跟第二聯的“暮”字相對應。潺湲:水慢慢流動的樣子。秋日山澗的水不分晝夜,不停緩緩流淌。首聯短短十字,深秋有山有水的畫面如在眼前,這幅面既是彩色的,同時也不是靜態的,“寒”字,寫出了溫度感,“轉”字寫出了時序感。潺潺,我們又能聽到水的響聲。

頷聯“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寫到詩人自己的動作,在這樣秋天的黃昏,主人在做什麼呢?他在柴門之外倚著手杖靜靜地站立著,憑臨黃昏的秋風聽著遠處傳來的秋蟬聲。如果讀者是旁觀者,看到的就是一幅《山中隱士圖》啊!以上全部只是對景色的描寫,但情境之中,情緒隨著“寒山”、“暮蟬”這些帶有感情色彩的物象自然流出。

唐詩閒讀:“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頸聯“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接續上兩聯,詩人依然布排景色,只是這時隨的是主人的眼光,再寫原野暮色,渡頭是遠方,寫水窮處,只剩下一輪緩緩下沉的落日。墟,一般指有人住過而現已荒廢的地方,這也是帶有感情色彩的物象,跟前句的寒山、暮蟬的情緒指向是一致的,寫完遠處的落日,詩人把眼光收回來,接寫近處陸地景色,“墟里上孤煙”整句從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句子:“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中化出。為尾聯後續的“隱者”生活觀表達進行了隱隱的鋪墊。

唐詩閒讀:“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輞川圖)

同時,頸聯的這兩句也是王維造境與寫意的名句。《紅樓夢》裡香菱看了一夜的詩,對於這兩句的體會是:“……還有‘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這‘餘’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餘”字和“上”字被香菱挑出來讚歎,好處當然是讓人身在境中,更妙的是以“上”字化用陶淵明詩句的“依依”二字,又讓人聯想到陶淵明,這與尾聯引用陶淵明的典故氣息又是貫通的。

唐詩閒讀:“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五柳先生圖)

尾聯“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包含兩個人物典故:接輿,春秋時代楚國著名隱士,今湖南省桃江縣人。姓陸,名通,字接輿。平時“躬耕以食”,因不滿時政,剪髮佯狂不仕,故稱“楚狂接輿”。五柳:指陶淵明寫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主人公五柳先生,他的生活狀態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是一位文人理想中不管居處、穿戴、飲食等生活條件多差,依然能夠忘懷得失,終日不忘飲酒、讀書、寫詩的文人。王維在輞川閒居之時,也曾模仿五柳先生在自己的居處種植柳樹,讀罷全詩,我們試想,詩人在某個秋日黃昏,溪水之側、柴扉之外、暮蟬聲聲、遠方落日徐徐,近處柳風颯颯的田園交響曲之下,又遇到跟好友裴迪偕飲共醉,輞川閒居之樂,至此何求!人生之樂,至此何求!

(【唐詩閒讀】之15,圖片來自網路)

Tags:王維香菱學詩落日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