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由 毒舌電影 發表于 遊戲2021-07-12

簡介拍藍鯨還算好,個頭大,又會浮出來換氣

小丑炮彈吃珊瑚嗎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有一種電影。

它的故事完全真實。

它的演員完全免費。

它的導演你一個都不認識,但它的編劇人盡皆知。

嗯,你也許猜到了。

生態紀錄片。

別被這五個字嚇退,事實上,處於金字塔頂尖的生態紀錄片,其精彩絕倫,完全不亞於任何一部大片。

不信?

Sir今天邀請@肉叔,借一部即將回歸的鉅製,給你們點顏色——

《藍色星球》

The Blue Planet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第一部,誕生於2001年啊,遠早於BBC鎮館之寶《地球脈動》《人類星球》《生命》。

當之無愧“開山鼻祖”。

它10集篇幅只講述一件事——

佔據地球表面70%面積的海洋,及海洋裡的神奇生物

種種神奇, 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你看過吃著手手打瞌睡的海獺麼?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你看過珊瑚在晚上打群架麼?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你看過小丑蝦遛海星麼?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這裡都有。

活久見。

這部神作過了17年,於今年年初透過官推宣佈,出續集,2018年上映——照樣由戴維·阿滕伯勒老爺子擔任旁白。

前陣子,肉叔終於在網上看到《藍色星球2》最新預告。

每一秒,每一秒都美到不像話。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為了這部紀錄片,BBC自然歷史部花了四年時間,走遍四大洋,從墨西哥灣的海底火山爆發,到南極洲冰層下1000米。

跟上次不同的是——

續集不止使用了4K攝影機,還首次將機器放置在虎鯨後背,

以虎鯨視角展開拍攝

啥都不說,這絕對是一部你光看預告,就要列入必看清單的片。(配樂由漢斯·季默操刀,Radiohead演唱)

BBC能花費天價拍紀錄片,是因為《皇家憲章》的授權:英國的每個家庭或企業都必須購買一年限的電視執照,以確保BBC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以“教育、通告和娛樂”大眾。

一戶一年一千多人民幣。這其中,每一塊錢,就有七毛錢拿來製作節目。

所以BBC紀錄片,從來都是頂級裝置、頂級團隊。

這麼說吧,就是

把紀錄片拍成超級大片

《藍色星球》第一部就是這樣——

動作大片

巨人,往往倒在遠比他弱小的“人”手裡。

灰鯨

,不如遠房親戚藍鯨大,仍是浩渺煙波裡最龐大的巨獸之一,成年灰鯨體長11—15米,體重30—40噸。

說不太直觀,直接上圖: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公交車、灰鯨、藍鯨比例

去頭去尾後,還有一輛公交車那麼大。

但就算是這種超大型生物,也有天敵——海豚科動物虎鯨。

虎鯨長像呆萌,是各大海洋館王牌選手,體長8—10米,體重9噸,還不到成年灰鯨一半。

成年灰鯨尾巴殺傷力巨大,一巴掌掃過來,虎鯨不死也得脫層皮。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是的,虎鯨獵殺成年灰鯨有難度,但對付灰鯨幼崽嘛,綽綽有餘。

灰鯨擁有海洋生物裡最長的遷徙旅程,一年遷徙超過一萬兩千英里。

遷徙大軍領頭的,是雄鯨和不能生育的雌鯨。吊隊尾的,則是剛生產完的雌鯨和它們的幼崽。

此時的幼鯨還沒有遠洋能力,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幼鯨一天只能獨立遊幾海里,故此,必須時不時借媽媽“一背之力”(揹著遊)。

一場遷徙下來,母子倆都疲憊不堪。

殺手們瞅準的,就是

這個機會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虎鯨們每年都會尾隨灰鯨遷徙。

殺手們平時超調皮,呼朋喚友,叫個不停,但一旦發現獵物蹤跡,就跟集體擰了開關一樣肅靜下來。

洋麵只有規律的破浪聲,殺手們用背鰭在海面上撕開一道道耀眼的水花。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獵殺灰鯨,需要極大耐性。

一開始,殺手並不著急。

它們先把落單的母子圍住,在旁邊等速前進。

它們知道,按這個速度,遲早,驚慌失措的幼鯨會耗盡雌鯨最後一滴體力,徹底喪失保護它的能力。

果然,幾小時後,母子倆都遊不動了。小灰鯨疲憊地趴在媽媽背上,只能靠媽媽把它頂出水面換氣。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時機來了!

虎鯨一擁而上,貼近灰鯨母子。

亮出獠牙,直接把小灰鯨咬死?

沒那麼簡單。

小灰鯨個頭這麼大,咬,沒法下嘴。

虎鯨們依然選擇智取。

它們分工明確——

有的負責“

衝鋒

”,不停地往緊緊相貼的母子中間擠;剩下的,負責“

佈陣

”,輪流從水面高高躍起,重重砸在小灰鯨身上。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虎鯨們不停衝撞,衝撞,衝撞……

小灰鯨不斷嗆水,嗆水,嗆水……

又過了幾個小時,小灰鯨肺泡裡灌滿了水,缺氧而死。

是的,海洋生物也會死於溺水。

一場攻堅戰下來,看著從小灰鯨肺中湧出的鮮血,染紅洋麵,難道不像看《速激》中的成員離開一樣心痛?

沒辦法,物競天擇,自然法則就這麼殘酷。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科幻大片

幽深黑暗的海底,是一個從科幻漫畫裡平移過來的世界,充滿各式各樣的“怪獸”。

比如樓下這幾隻覺得水底下烏漆嘛黑,於是決定隨便長長就拉倒的小可愛(大誤)。

是不是不帶妝就可以直接進入《異形》片場。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深海最常見的魚,叫

鮟鱇魚

大部分動物都有趨光性,但在海底深處,陽光壓根透不進來。

上帝不肯“借光”,鮟鱇魚就自己造。

它們進化出一套奇葩器官:頭頂一盞亮晶晶的小燈籠,和一張占身體一半的超級大嘴。

只要小魚小蝦小章魚順著亮光摸過來,就會被血盆大口一下吞掉。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把捕獵器(“燈泡”)掛腦門還算正常。

鮟鱇魚的堂表親,簡直把進化玩成奇技淫巧大賽。

掛腦門上算啥——

我掛門牙豁子。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更有甚者,頭上頂著一臺,嘴角還伸一長杆,杆底再掛一盞。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酷?

更酷的還有。

這種魚全世界都有分佈,但被捕上來的,基本都是雌魚。

原因瞠目結舌。

鮟鱇魚的雄魚一輩子都長不出小燈籠,它們長這樣: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左下方的是雄魚

不僅沒燈泡,個頭也只有女同學十分之一。

在食物匱乏的深海,這是鮟鱇魚獨特的生存之道——為避免兩性爭奪食物,種族滅絕,雄魚雌魚牢牢地各司其職——

雌魚負責工作,雄魚負責……找雌魚

茫茫大海,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

雄魚會一口咬住雌魚肚子,二者血脈打通,雌魚的血液被引至雄魚,提供養分

從此,雄魚就完完全全“長”在雌魚身上,一生被包養。食宿費嘛,就是源源不斷的小蝌蚪(精子)。

深海兇殘,活著難,找物件更難。

找到物件還能活著,還不窮盡一切努力延續基因。

是的,自然法則殘酷,但生命自會像野花,扛著巨石,以你想不到的方式,生長,綻放。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災難大片

北冰洋,被冰封的極寒之地,冬天冷到媽都認不得,而且漫長。

陸上颳著白毛風,洋麵凍結,冰下暗流湧動。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還是有大型生物生活在這。

套用現在流行的遊戲宣傳語:開局只有一個洞。

作為哺乳動物,

白鯨

(又一位海洋館超人氣選手)在水下游一段時間,必須到水面換氣。

冬天的北冰洋,凍得梆梆硬,想找個洞啊,不容易。

你看,一群白鯨就這麼被困一個孔洞附近。

最近水面在20英里之外,白鯨一次性最多憋氣20來分鐘,根本遊不過去。

它們只能不停地輪流躍出水面,攪動海水,防止這個僅剩的冰洞被封。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但仔細看,這群白鯨的面板表面,已經傷痕累累。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傷口是飢腸轆轆的

北極熊

留下的。

鏡頭一搖,孔洞旁果然蹲著一頭北極熊。

北極熊像雕塑一樣紋絲不動。

等,等,等,等。

等到白鯨在水下憋到不行,浮出水面換氣,鋒利厚重的熊爪旋即迅雷般拍下去。

一下,白鯨身上就多出幾道血痕。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誒?半噸重的白熊,拍一噸重的白鯨幾爪子,有用?

你別說,螞蟻多了咬死象。白鯨是不好捕,但捕到一頭,不說夠過冬(畢竟北冰洋就是天然大冰箱,肉很難壞掉),起碼一段時間不捱餓。

於是我們就看到下面這迴圈往復的一幕——

憋氣,靜候。換氣,拍;

憋氣,靜候。換氣,拍。

終於……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有因極寒喪命,就有因極寒而逃生。

看完北極,我們看南極。

南極跟北極一樣,冷,而且越往裡,越冷。

小可愛的

帝企鵝

們,就是靠挨凍擺脫獵物的——最內層的冷,只有它們扛得住。

在海里嗷嗷一通狂吃後,帝企鵝開始回家。

回家的路並不好走。

你看帝企鵝飛得……都像炮彈了。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企鵝在水中的部分真的不是CG動畫,是實拍

打住——

你可能要問,這又是旁觀巨獸搏鬥,又是身臨深海異形,又是追蹤企鵝飛翔,怎麼拍啊!!!

這就是BBC的本事了。

人力,財力,精力,缺一不可。

拍藍鯨。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甚至比最大的恐龍還大,每年在海中游弋數千英里,時速超過三十公里,想跟上它,難。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BBC乾脆呼叫一批攝影師,隨時待命,一旦發現藍鯨蹤跡,輕型飛機,直升機輪番出動,儘量在不打擾藍鯨的情況下拍攝。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這麼多人,機,都是錢!

BBC有多壕?

為了拍藍鯨,悄咪咪跟了人家三年多,結果你去翻第一集,藍鯨戲份不過10分鐘。

為這10分鐘,拍三年,值不值?

值大發了,全世界從事藍鯨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們都得謝謝他們——攝製組一不小心就跟拍到藍鯨撫養幼崽的幼兒園之一。

而這,科研工作者們在過去10年都沒摸到門路。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拍藍鯨還算好,個頭大,又會浮出來換氣。

難的是拍魚。

海洋麵積有多大?

地表面積的兩倍,想找某種魚,就是大海撈針。

攝製組經常無功而返,最慘的一次是在太平洋巴拿馬海域,想拍點成群的海洋哺乳動物,結果……

整整6個星期,毛都沒拍到一條,要不是最後一群飛旋原海豚及時出現,攝製組都得悶瘋了。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第一部《藍色星球》,節目組整整花費5年時間,一共泡在世界200多個海域。

片中許多海洋生物行為,從未被影像曝光(比如藍鯨帶幼崽的“幼兒園”)。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甚至首次發現從未記載的生物,比如這條外型極不友好的長鰭角鮟鱇魚。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這麼努力為什麼?

我們來看一組有關海洋生物的資料。

地球巨無霸,藍鯨。1960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開始禁止捕殺藍鯨。從十九世紀中期人類有能力捕殺藍鯨到彼時,已有350000頭藍鯨被殺,

全世界的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

至今,因為日本、挪威等一些國家利用了IWC(國際捕鯨委員會)決議的漏洞,打著“科學捕鯨”的旗號每年至少捕殺25000頭鯨或海豚;

海豚的自然壽命平均為45年,

半數被捕的海豚卻在被捕後兩年內死去,而圈養海豚的平均生活年限,也僅為5年;

過去50年來,因愈加旺盛的魚翅貿易,

鯊魚的總數量下降了80%

,每年有超過7000萬頭鯊魚因魚翅貿易被殺。

……

還要問為什麼嗎?

引起大眾關心,是整個節目的重要環節

這部紀錄片裡的生物,你活再久也難得一見

是的,很直白,引起我們的關心。

當你因為這部紀錄片,開始關心這些或醜,或萌,或兇的海洋動物;當你因為這部紀錄片,開始拒絕觀看海洋動物表演;當你因為這部紀錄片,開始抵制消費魚翅、消費鯨製品……

那就是對《藍色星球》最大的褒獎。

可惜,如今第一部裡的許多鏡頭,現在已無法再見。

這句話說多少遍都不為過——

地球生態就是一副多米諾骨牌,每張骨牌都是一個物種。一個物種滅絕,便推倒一塊骨牌。

繼續推。

骨牌的最後一張,一定不是人類。

最後,想看《藍色星球》第一部的,B站就有。

Sir

電影原創,微信ID:d

ushetv

微信搜尋關注:

Sir

電影

Tags:灰鯨藍鯨虎鯨白鯨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