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由 酒鬼影視說 發表于 美食2023-02-06

簡介楊修的答案與曹操完全一樣

楊修為何惹殺身之禍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楊修,字德祖,出身弘農楊門“世代簪纓”之家,從楊震輩至其父楊彪輩,家族中連續四代擔任太尉重職。其家族影響力非常深遠。當年曹操因為楊彪與袁術有姻親,想借故除掉楊彪,結果被同在其麾下的孔融怒懟。孔融不著官服,聲色俱厲,並表示自己也會“拂衣而去,不復朝矣”曹操終究沒敢殺掉楊彪,並且不得不繼續重用其為太常。

漢朝是士族門閥制度起源之根本。士族的利益很有大程度上會左右王國的盛衰。曹操在兗州的時候,就是因為殺掉了名士邊讓,差點使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曹魏政權付之一炬。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之際,即便曹操這般人物,肯定也不敢輕易殺掉楊修這樣的豪族領袖。更不能因其聰明才智而痛下殺手。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楊修從小就喜愛文學,且機敏過人、下筆成章,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常被後世視為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我們看一下《世說新語》中對楊修事蹟的記載

1、曹操建造相國府的大門,工匠剛剛把屋簷的前端造好,曹操即令人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楊修見了,立馬叫人拆門重建。門中有活,即是“闊”字,原來曹操是嫌大門太闊。

2、有人送給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口,在盒子上題一個“合”字,拿給大家看,眾人不解其意。傳到楊修手中,楊修開啟便吃,邊吃邊說:“曹公叫我們每人吃一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3、觀曹娥碑,碑上題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大字。眾人不解,曹操於是問楊修,楊修答到“理解了”曹操讓楊修先不要說,自己走了三十里才想到答案。兩人同時給出答案,答案一模一樣。曹操感嘆道:“我才不如你,相差三十里。”

4、曹操征討袁紹,整理軍隊的裝備,多餘的幾十斛竹片,都有幾寸長。大家都說沒什麼用了,正要把它燒了。曹操想這東西還可以派上用場,但並沒有明說出來,派人去問楊修。楊修的答案與曹操完全一樣。大家都極其佩服他的穎悟。

除此之外,歷史上關於此類事蹟的記載還有很多。比如我們最耳熟能詳的的“雞肋”事件——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見於《九州春秋》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在長篇歷史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楊修之死歸咎於其聰明才智。由於曹操嫉妒楊修之才,嘆之不如,因而找藉口將其殺害。小說中羅貫中主要為了體現出曹操的“奸雄”一面。聰明即代表威脅,一旦有比自己聰明的人存在,就會引起曹操的防備與忌憚。而楊修三番五次觸碰其底線,故惹來殺身之禍。

因此!後世很多人認為楊修之死,是其“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表現。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不過正史中曹操並不“嫉賢妒能”。他是個心懷“大一統思想”的雄主,曾釋出“求賢令”唯才是舉,為的就是能夠囊括天下之英才。對於人才,他從來都是秉持“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態度。曹操統大位幾十年,手下謀士如雲,比如賈詡、郭嘉、司馬懿等人,這些人論才能可以說都不在楊修之下,但卻沒有一個是因為有才被曹操忌憚而殺掉的。

曹操不會因為忌憚聰明人而殺之,他只會去思考如何去運用這些聰明的人。楊修的聰明不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反而對自己的仕途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曹操愛惜楊修之才,親自請其擔任主簿,並總管丞相府內外事物。由於其辦事能力很強,事事皆遂曹操的心意。因此,更加得其信任。從曹丕以下皆爭先討好楊修。其中就包括曹丕與曹植(當時曹丕還不是太子)。

史籍記載如下:

丞相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脩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參考,《三國志·裴松之引注典略》

說明楊修的“聰明”並沒有招致嫉妒,反而為他贏取了坦蕩的仕途,更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與倚重。他與曹操的關係非常密切,否則也不會出現“並爭與交好”的局面。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再看楊修的德行

據《典略》記載。楊修是一個謙遜恭謹、博學多才的人。

他作為曹操門下的主簿,揣度曹操的心思本來就是分內之事。比如門上一個活字,如果不及時糾正,那“闊門”不就造成了嗎?而且曹老闆非常欣賞楊修之才,每次都會主動去詢問答案。楊修作為親信,為主公排憂解難也並無不妥。

建安中期,楊修還被推舉為孝廉。什麼人才可以舉孝廉?漢末時期的推舉標準,第一德行,第二背景,第三才能。德行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說明楊修是一個德才兼備、謙恭謹慎的人,並非那種喜歡耍小聰明,到處賣弄風騷的人。這種人正是曹操最喜歡的型別。所以楊修的死,肯定是另有深意。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掉楊修,聰明的楊修為何又不能自救呢?

曹操殺楊修,主要牽涉到一個“黨爭”問題。曹丕、曹植為了爭奪世子之位,暗中根植朝中黨羽,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相互傾軋。後來曹植擅開“司馬門”闖下大禍。曹操逐漸對其失去信心,遂決定立嫡長子(繼曹昂之後曹丕為嫡長子)曹丕為太子。

為了結束曹魏的“黨爭”事件,穩固曹魏的內部局面,曹操決定打壓曹植的黨羽。但他總不能殺掉自己的兒子吧。於是曹植集團中的代表人物楊修就成了曹操的第一打擊物件。最終以“交關諸侯”的藉口將其殺害。

因此!楊修實則是此次“奪嗣之爭”中的犧牲品。

他犯了古代皇室權力之爭中的大忌,參與了奪嫡之爭。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奪嫡之爭,是非常嚴峻的問題。成功了就功成名就,失敗了就身首異處。曹魏的“奪嫡之爭”還算是比較溫和的,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受到牽連的人也並不多。反觀同時期東吳的“奪嫡之爭”。由於孫權的猶豫不決、任其發展,導致“南魯黨爭”事件鬧了近十年之久,最終以魯王孫霸、太子孫和雙輸收尾。孫權親自下令處死了自己的兒子孫霸,並把太子孫和打入冷宮。其他的大臣

丞相陸遜、太子太傅吾粲、朱據、全寄、吳安、孫奇、楊竺、陳正、陳象、張純等受牽連的不計其數。

在這一點上

,曹操的做法非常正確。在對待“黨爭”的問題上一定不能含糊,必須當機立斷、雷厲風行。曹操的行事風格比孫權更具霸者姿態。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那麼?楊修如此聰明的人,怎麼會在“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時代中選擇加入曹植集團呢?

事實上楊修並不想輔佐曹植。當年他得到一把王髦劍,轉手就拿去獻給了曹丕。楊修死後,曹丕還一直佩戴著這把劍。當他想起楊修的時候,就撫摸這把劍。後來還特地找到王髦,賜給他很多錢糧。

初,脩以所得王髦劍奉太子,太子常服之。及即尊位,在洛陽,從容出宮,追思脩之過薄也,撫其劍,駐車顧左右曰:“此楊德祖昔所說王髦劍也。髦今焉在?”及召見之,賜髦谷帛。——參考,《典略》

起初,在世子之爭的問題上,楊修一直保持著中立。雖然曹丕、曹植都去找過他,但他並不想參與到這場“黨爭”事件中。曹植為此三番五次請求他,其寫給楊修的《與楊德祖書》非常精彩。楊修無法繼續推託,逐漸與曹植交往。

楊修之死是咎由自取,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我認為是欲罷不能

由於楊修的幫助,曹植逐漸在“奪嗣之爭”中佔據上風。曹操多次表示要立其為世子。曹植開始驕傲自大、放縱專橫,多次飲酒至醉鬧事,又擅開“司馬門”,導致“公車令”被殺。曹操於是漸漸疏遠。從這時候開始,楊修就知道自己死日將至了。

他想自絕於曹植,但曹植仍然頻繁的與他往來,他又不敢過於得罪,只好繼續為其出謀劃策。

植後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脩不止,脩亦不敢自絕。——參考,《典略》

等到曹操下令殺他的時候,楊修只說了一句話“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顯然,從他侍奉曹植那一天開始,早就料到了自己的結局。只不過欲罷不能、無法擺脫而已。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選。

我是文史愛好者——酒鬼說歷史。瞭解更多歷史趣事,請點選關注按鈕。

Tags:楊修曹操曹植曹丕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