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和香香一起走進歷史文化名城新會,發現這隻級非遺“鵝”

由 資訊透視 發表于 美食2023-02-06

簡介廣東人愛吃鵝、會吃鵝,總有百種吃鵝的花樣讓人應接不暇,廣府人好燒鵝、潮汕人愛滷鵝,製作工藝也隨地域變化,與廣州燒鵝相比,古井燒鵝的皮相對更薄、焦中帶點金黃,“甘甜”和“清香”正是古井燒鵝的特色所在

餃子陷裡放油嗎

和香香一起走進歷史文化名城新會,發現這隻級非遺“鵝”

都說沒有一隻鵝能非得過珠江,因為他們沒法逃得過廣東人的胃。“北烤鴨,南燒鵝”,與自帶“宮廷氣質”的烤鴨氣質不同,燒鵝在廣東大街小巷的鋪頭隨處可見。廣東人愛吃鵝、會吃鵝,總有百種吃鵝的花樣讓人應接不暇,廣府人好燒鵝、潮汕人愛滷鵝,製作工藝也隨地域變化,與廣州燒鵝相比,古井燒鵝的皮相對更薄、焦中帶點金黃,“甘甜”和“清香”正是古井燒鵝的特色所在。熱愛旅遊和美食的香香,定不能錯過這隻省級非遺美食“鵝”。

和香香一起走進歷史文化名城新會,發現這隻級非遺“鵝”

人物小傳

名稱:西關香香

性格:充滿活力、元氣開朗、熱愛美食與文化。

簡介:香香雖然是西關大小姐,但從不驕縱,反而非常元氣開朗。偶爾會粗心大意,但是她的真誠總是能夠打動身邊的人,並且喜歡照顧朋友,是一位貼心的小姑娘。她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傳統文化,並且喜歡旅遊,因此常常去探索不同城市的風情與文化,體驗當地的生活。

和香香一起走進歷史文化名城新會,發現這隻級非遺“鵝”

這一次,香香來到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江門新會。相傳古井鎮的古井燒鵝已有700多年的發展歷史,這一道非遺美食的起源也是頗具傳奇色彩。700多年前在新會崖山海戰後,一位在宮廷裡負責製作燒鵝的御廚,攜女逃到銀洲湖西岸的仙洞村,開了一家燒鵝店,憑藉嫻熟獨到的手藝,很快遠近聞名。御廚的女兒長大後,嫁到銀洲湖東岸的古井,也將燒鵝手藝帶到古井,這便有了古井燒鵝。

古井燒鵝選鵝講究,多以當地烏鬃鵝為主原料。鵝每年有兩造,古井燒鵝常用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陽節前後一個半月的鵝苗,並要在本地魚塘裡養至三四個月大,約重7斤。這種從頭頂沿頸背至軀體有一條黑色鬃狀絨毛帶,有“三黑(嘴黑、毛黑、腳黑)、三細(頭細、頸細、骨細)、一矮(腳矮)”特點的烏鬃鵝不受汙染,而且因為沒有長老,肉質最佳。

和香香一起走進歷史文化名城新會,發現這隻級非遺“鵝”

傳統的古井燒鵝工序極為繁雜:充氣、填肚、封腔、燙皮、上糖皮,最後烤製出爐。燒製前,先要用60攝氏度的水去鵝毛,而且速度一定要快;然後從鵝的頸部充氣,令鵝的皮肉分離。再用浙醋塗抹鵝身,待鵝身晾乾後,採用傳統的生抽王混合砂糖、鹽、酒、蒜茸、五香粉和其他不得外傳的獨門秘方等為醬料,塞入鵝肚內,用繩紮緊。以麥芽糖塗抹鵝身後,吊起風乾約三小時,最後掛入熱爐內,並用荔枝木燒製,使得燒鵝色澤光亮、皮脆肉嫩。

和香香一起走進歷史文化名城新會,發現這隻級非遺“鵝”

此處劃重點,荔枝木是個關鍵材料。在南粵地區,烹飪不同食材佐以不同木材,並非玄學,而是“食不厭精”的經驗。古井燒鵝採用荔枝木燒製最佳,因為荔枝木耐火、少煙、少樹脂,可以對燒爐保持恆溫,又不給燒鵝帶來煙味,還有荔枝清香。它的香味不僅得益於燃料荔枝木與封閉爐灶的熏製,還有獨有的醃料——來自新會的陳皮香。當地所產大紅柑製成的陳皮,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令肉味既香醇又消膩,品燒鵝時再蘸點鶴山酸梅醬,酸甜宜口,有錦上添花之妙。

雖然古井燒鵝是否燒了“700多年”無從考證,但是古井燒鵝的燒製技藝由家族歷代傳承,今年,新會古井燒鵝製作技藝被列入了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俗文化的符號和象徵,也成為海外五邑華僑華人獨特的味覺“鄉愁”。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味在潮汕”……古往今來,廣東美食承載著各種各樣的美譽,舌尖上的廣東俘獲了食客的胃,無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但她的魅力遠不止於此,更在於其深厚的人文底蘊。

為展示廣東農產品文化底蘊與品牌風采,將最能代表廣東的精緻食材與名特優農產品送上全國以及全世界人民的餐桌。廣東省鄉村振興文化產業園主導設計、出品系列農產品精緻手信——“粵有好禮”。其選取“西關小姐”作為起始文化IP符號,結合廣東特色農耕文化、農業非遺文化、地域歷史文化等,將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名特優農產品按品類進行嵌入式整合。

Tags:燒鵝古井荔枝廣東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