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由 莎莎影視看 發表于 美食2021-06-19

簡介這次她製作花饃的過程,仍然採用傳統純手工製作方法,從和麵、發麵、製作,再到大鍋蒸饅頭,整個時間用了三個多小時

發的面沒發起來怎麼辦

俗話說,進入臘月就是新年。臘月是農曆中的最後一個月,每年進入臘月,年味就越來越濃了。此時,在外的遊子,滿載收穫的喜悅,開始購買車票、機票,籌劃何時回家過年;而在家鄉的人們,則忙著購買新衣服,購買雞、鴨、魚、肉等年貨,清掃家裡的衛生,寫春聯、蒸饅頭,盼望著在外的親人,能夠早日回家團聚,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在山東農村,臘月裡蒸饅頭(當地稱為餑餑,或者饃饃),是春節前的重頭戲。每家每戶都會蒸上一些棗山、面魚、小燕子、小老鼠、小胖豬等“花饃”,以備在春節期間食用。臘月裡蒸饅頭,也成了農村最大的麵食“比賽”活動。村裡的老奶奶、老婆婆、老媽媽,以及小媳婦們,紛紛拿出最好的手藝,做出最漂亮的“花饃”,祈求新年新氣象,新年好運到。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山東日照莒縣碁山鎮,地處莒縣北部地區,當地民風淳樸,傳統民俗文化濃厚。據文化站站長長陳德耀介紹,該鎮清明節民俗活動“轉鞦韆”被列入省級非遺專案,舞獅技藝被列入市級非遺專案,還有民間木雕根雕、棗山花饃、獨輪車製作技藝也被列入縣級非遺專案,大襟襖傳統制作技藝,手工鞋墊製作技藝等正在申報縣級非遺專案。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臘月十四,正是人們忙著準備年貨的日子,聽說該鎮北陳家莊子村的段立芳要製作花饃,她也是這項傳統非遺專案的縣級傳承人。我們一直在尋找傳統民俗中的“年味”,所以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攝影師一行四人,從日照市區出發,途徑青峰嶺水庫,驅車百里,早早地來到她家,在感受非遺傳統文化魅力和“年味”的同時,也想記錄下花饃製作的過程。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段立芳今年38歲,可以說是這個小山村裡為數不多的“小媳婦”。因為常住村裡的年輕人很少,多數青年人結婚後,都結伴外出打工了,留下來常年居住的多數都是年齡大的人了。段立芳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她會畫畫、會剪紙,也可以說是農村的“巧媳婦”。目前,她還在村裡開辦了“美術學校”,收了100多個小學生,專門教授美術、書法、剪紙,還有石頭畫。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今天蒸花饃,段立芳給了我們“特批”,那就是開門接待我們,並讓我們拍照。她說,在當地農村,臘月裡蒸花饃,是一件儀式感非常強的事情。過去,老人們蒸花饃,往往都是整天的閉門謝客,為的就是能夠專心致志的製作花饃。她說,做花饃期間是不能分心的,和麵、發麵、製作,再到上鍋蒸花饃,哪一個環節也不能出差錯,如果因為分心出了差錯,花饃就會做不好。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段立芳介紹,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老人們在花饃身上寄託了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以及諸多美好願望和寓意。比如從外形上講,傳統的棗山花饃寓意步步高昇,面魚寓意年年有餘,小燕子寓意孩子們快樂如意等等。還有蒸花饃時,如果誰家蒸的花饃蒸開口了,寓意開口笑,說明來年喜事連連。如果蒸花饃的時候,面沒發起來,蒸憋塌了,那則寓意運氣不好。所以,臘月裡做花饃一般人家都會閉門謝客。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農村做花饃時,閉門謝客,這更增加了一種神秘感,讓我們更加有了好奇心。段立芳說,做花饃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難,是一項很難掌握的“技術活”。比如,就是和麵、發麵這個環節,一般人就掌握不好。加多少水,發麵多長時間,面的柔軟程度,決定著花饃的質量,這一點全憑經驗,沒有幾十次的試驗是做不好的,更不用說怎麼蒸、蒸多長時間了。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段立芳從小就跟著媽媽學習製作花饃,由於她心靈手巧、喜歡琢磨,加上媽媽手把手地傳授,所以很快就掌握了做花饃的手藝。段立芳喜歡創新,她對傳統制作方法進行了實驗和創新,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她說,比如發麵的過程,以前老人們都是在火炕上發麵,或者把面放在爐子邊上,這樣發麵時間長。她發現老人發麵的時候,都是找東西蓋在面盆上,起到密封的作用。於是她就想,用什麼方法能代替傳統經驗,縮短髮面時間呢?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段立芳發現,超市裡平時用來封裝蔬菜的保鮮膜密封效果很好,如果用保鮮膜把麵包起來發面,那樣會不會效果更好呢?於是她找來保鮮膜,把和好的面嚴嚴實實地包起來,放在溫度高的地方發麵進行試驗,結果發麵的效果更好了,時間也縮短了,這樣不僅提高了製作饅頭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饅頭的質量。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今天,段立芳現場製作的花饃是個牛頭。她說,製作這個牛頭花饃,寓意“牛年”牛氣沖天,扭轉乾坤。這次她製作花饃的過程,仍然採用傳統純手工製作方法,從和麵、發麵、製作,再到大鍋蒸饅頭,整個時間用了三個多小時。她和麵時用的是老面引子,是老人傳下來的,沒用酵母。段立芳介紹,酵母做出來的饅頭,味道沒有老面引子做出來的味道好。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花饃製作過程,猶如變戲法。只見段立芳和麵、揉麵、發麵,花樣造型,每一個工序都很熟練,不一會兒一個造型逼真的花鏌就做出來了。她介紹,這些五顏六色的麵糰,是使用的水果和蔬菜等純植物顏色調色,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色素”,比如黃色是用南瓜調出來,綠色是用菠菜調出來的,紫色的是用桑葚調出來的,藍色是用藍蝴蝶花調出來的。反正整個過程不使用任何色素和食品新增劑,吃起來比較放心。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段立芳會剪紙,繪畫,她在製作花饃的過程中,把剪紙元素和繪畫技巧,融入花饃製作中,讓她製作的花饃別具一格,藝術氣息濃厚。比如“花饃”上鳳凰造型上的翅膀,她就用使用了剪紙技法,看上去比較逼真。還有“花饃”的色彩搭配、造型,就用上了繪畫技法。這一點別人就無法模仿,可以說是“獨家技法”。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製作花饃,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硬了發不好面,軟了造不了型。等花饃製作好後,還得讓其“醒面”,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約半小時到一小時,這個時間,得根據饅頭的大小,面的軟硬程度,靠自己的經驗來掌握。花饃醒好後,放進大鐵鍋裡,然後開始燒火,先用大火燒開熱水,然後小火繼續燒,等鍋裡冒出熱氣有饅頭的香味時,就停火悶一會,這時花饃出鍋完成。在蒸饅頭時,全程不能揭開鍋蓋,不然外邊的冷空氣會把饅頭“打”焉了,老人們都叫“鬼打臉”,意思是饅頭髮不起來,很難看的意思。

38歲山村小媳婦閉門謝客蒸饅頭,出鍋後顛覆人的想象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忙活,一鍋冒著熱氣和麥香味的花饃就蒸出來了。當段立芳開啟鍋蓋,把散發著香味的花饃擺在桌子上時,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饅頭的想象。看著眼前色彩豐富、香味撲鼻的花饃,就像欣賞一幅藝術品。饅頭上的孔雀造型神態逼真,雍容華貴,壽桃、花瓣、水果等造型也非常逼真,這樣的饅頭真不捨得吃。

段立芳還透露了一個秘密,她說在製作花饃過程中,加水和麵的同時,再加入牛奶、雞蛋、花生油,蒸出來的饅頭味道更好。還有在上鍋前,在饅頭上刷上一層玉米油,饅頭蒸出來後,表面油光,色彩上更加誘人。

Tags:花饃饅頭發麵段立芳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