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食

川北涼粉開胃解膩能上大席!傷心涼粉強調口感淌淚流涕!哪家強?

由 我是青鳥 發表于 美食2021-06-15

簡介1951年,重慶人李紹明、南充人黃建洲、王子成在重慶臨江路186號開了一家涼粉店,因當時隔壁有一家南充涼粉店,為避免雷同,故取名“川北涼粉”

謝涼粉怎麼樣

四川人愛吃涼粉。傳統的涼粉將豌豆加水推水磨磨成漿,然後煮熟,放在一個洗臉盆中晾至冷卻,再翻扣在一木板上,用鐵刮刮成粗圓條,裝碗放作料食用,俗稱“刮刮涼粉”、“旋子涼粉”。調料中要用醬油、熟油辣子、花椒麵、醋、芽菜米、酥黃豆、花生碎、蔥花等不同佐料。

除全川各地均有攤販賣涼粉外,成渝兩地都有自己的名牌。重慶的名牌是川北涼粉,成都的名牌是三友涼粉、洞子口張涼粉、客家傷心涼粉等。

川北涼粉發端於清朝末年,原南充縣小販謝天祿在城區設攤經營,他的“謝涼粉”飲譽川北20年。1943年,商販陳洪順推陳出新,嚴格選用色澤鮮紅的幹海椒,加八角、茴香、花椒、生薑、蔥葉、冰糖摻和,製成色鮮、味香的紅油,使涼粉風味更加獨特。不久,“陳涼粉”便名揚川北。

川北涼粉開胃解膩能上大席!傷心涼粉強調口感淌淚流涕!哪家強?

1951年,重慶人李紹明、南充人黃建洲、王子成在重慶臨江路186號開了一家涼粉店,因當時隔壁有一家南充涼粉店,為避免雷同,故取名“川北涼粉”。他們籌資100元,有5張桌子、3口大缸、1個石磨。起初,磨漿煮粉,均在黃家,一年四季,天天供應“黃涼粉”。店小客多,十分擁擠,特別是春節期間,食者更多。

李紹明是該店負責人,但不懂技術。他向南充涼粉店的譚炳雲夫婦學做。譚炳雲夫婦誠樸善良,將技術傾囊相授。

李紹明從譚炳雲夫婦處學會了做南充涼粉的全套技術,並在此基礎上實行了創新。他創造了在豌豆中加入適量糯米同磨的技術,使他的涼粉比南充涼粉更有韌性。他在紅油中放入豬油,將豆子用油煉過。如此一來,川北涼粉比南充涼粉更勝一籌,門庭若市,而鄰居的師傅開的南充涼粉店則門可羅雀,只好搬走。真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市場競爭就是如此殘酷慘烈。

川北涼粉開胃解膩能上大席!傷心涼粉強調口感淌淚流涕!哪家強?

以後,川北涼粉成為名小吃,躋身於高檔宴席,以開胃解膩的食效,招待省外顧客和中外嘉賓。川北涼粉店還兼營涼麵、鍋魁。用鍋魁夾涼粉、涼麵,方便顧客攜帶。為適應顧客冬季需要,還增供熱涼粉。

川北涼粉於1958年、1964年、1980年分別獲得“特殊風味”、“名小吃”稱號,1981年被列入《中國名菜集錦(四川)》一書中。

在重慶,川北涼粉不僅是臨江路一家有名,“上清寺川北涼粉”也很受重慶人歡迎。

上清寺川北涼粉本名“巴蜀川北涼粉”,由川北遂寧人賴榮清師傅創制,他抗戰前來渝,夫婦倆在道門口、陝西路擺攤。他的涼粉香味突出,微辣鮮韌。涼粉一出來,顧客就爭相購食,一兩個小時就全部賣光了。

賴榮清師傅退休後,在牛角沱巴蜀餐廳貢獻餘熱,但涼粉銷路不暢,他要求單獨設店供應。從1982年起,賴榮清師傅在上清寺巴蜀售貨亭專門出售涼粉,不久即開啟銷路,名噪一時,門庭若市。該亭現已擴大為中型餐廳,每天供應涼粉600餘份,顧客直呼過癮。1984年被重慶市評為“名特小吃”。

川北涼粉開胃解膩能上大席!傷心涼粉強調口感淌淚流涕!哪家強?

成都涼粉除三友涼粉、洞子口張涼粉有名以外,最受歡迎的要數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的客家傷心涼粉了。

客家人發源於中原漢民族,經過幾百年背井離鄉的滄桑生活,將農耕、農作技術傳遍江南大地甚至海外。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辛苦了一天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折飯”(客家話,吃飯的意思)的時候,因思念遠方的親人而備感傷心。客家人在製作客家傷心涼粉的時候,採用傳統手工藝,將豌豆磨成漿,製成黃亮亮、柔嫩而化渣的傷心粉。磨得累,做得很傷心。

客家傷心涼粉名稱更準確的含義是它的口感。純豌豆粉柔嫩化渣,有一道清香的豌豆味;調製的作料特別辣、特別麻,吃到嘴裡,海椒辣得嘴巴翹、花椒麻得舌尖木,頭頂冒煙,額頭出汗,清鼻涕長流,眼淚花直滾,叫你吃得好“傷心”。

Tags:涼粉川北傷心南充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