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昔日捕魚人 今朝“守護神”

由 每日一快報 發表于 娛樂2023-01-25

簡介為更好地保護長江漁業資源,萬州充分發揮漁民熟悉水域環境的優勢,積極引導廣大漁民參與到生態保護和漁業資源保護中來,由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牽頭組建成立了護漁隊,17名漁民化身環保護漁人,分別駐紮在主城區、武陵、大周溪、楊河溪四個護漁巡邏點,他

海鸕鷀能幫人捕魚嗎

初夏之時,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萬州,“一江碧水 兩岸青山”的長江美景讓人流連忘返。江面上,兩年前還是漁民的張松正開著船來回往返,現在他不打魚了,而是當起了“守護神”,保護長江魚類。

“真是沒想到,捕魚20年了,現在還成了護漁人。”5月初,望著波光粼粼的江面,漁民張松笑著說。

49歲的張松家住大周鎮,兩層樓的小平房面朝長江,視野開闊。從20多歲起,張松承接父業,開始在長江邊打魚,對張松一家來說,長江是他們祖祖輩輩的家。

2020年6月,面對長江十年禁捕,身為漁民的張松不得不轉型,退捕上岸後加入萬州護漁隊,成為大周溪護漁點的一員。

身為護漁隊員,每天上午八點,張松都會準時從大周溪出發,然後沿江巡護上至長江四橋水域,下至黃柏水域,歷時5個多小時,行程20多公里。

江面上,十米長的護漁船藍綠相間,船上兩名隊員各司其職,身穿黃色救生衣的張松站在船頭,如果發現有廢棄的魚網,就把它清理了;如果發現有非法捕撈的,他們就立即向漁政部門舉報。“雖說我們以前是漁民,但是現在我們加入了護漁隊,成為護漁人,我們就要履行護漁人的職責,保護好這裡的生態環境,保護好漁業資源。”站在船頭,張松兩眼睜得大大的,緊盯著江岸。

和張松一樣,守護大周溪水域的還有黃傳華、胡春桃、熊維素。長江十年禁捕政策,他們將打魚的網具收了起來,並自願報名、參加考試成為萬州護漁隊的隊員。

捕魚人到護漁人的轉型與長江十年禁捕有關。有統計資料顯示:長江漁業資源逐年下降,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其中“四大家魚”資源量已大幅萎縮,種苗發生量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迫在眉睫。

為此,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切實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系統。

地處三峽庫區腹心中心地帶的萬州,一江碧水穿城而過。按照《重慶市長江流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要求,2020年12月31日前,萬州區所有漁民均要上岸。

為做好這項工作,萬州成立了“萬州區長江流域禁捕和漁民退補補償工作小組”,由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區農業農村委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全區禁漁退補工作,其它有關部門和涉漁船鄉鎮街道按照分工、各司其責。

2020年6月30日,萬州率先在長江干流重慶段水域提前半年完成445艘漁船、994名漁民全部退捕上岸目標。

轉產上岸的漁民在一系列暖心舉措下,不“等靠要”,有的當起“長江美容師”,有的外出務工,和張松在內的17名漁民,則換種方式“靠江吃江”開啟了新生活。

為更好地保護長江漁業資源,萬州充分發揮漁民熟悉水域環境的優勢,積極引導廣大漁民參與到生態保護和漁業資源保護中來,由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牽頭組建成立了護漁隊,17名漁民化身環保護漁人,分別駐紮在主城區、武陵、大周溪、楊河溪四個護漁巡邏點,他們24小時蹲守長江上,共同守護長江萬州段80餘公里水域,當起了長江漁業資源的“守護神”。

去年,全區投入資金384萬元,增設無人機、夜視取證儀等裝置,安裝34個高畫質影片監控點位,接入執行“漁政影片AI預警處置系統”,對重要漁業水域全天候實時監控。

而退捕上岸後的漁民,政府給予了極大的支援,所有退捕漁民都購買了養老保險,進行就業指導和培訓,安排了一些退捕漁民就業,讓大家就業穩定,養老無憂。

(責任編輯:高原)

Tags:漁民張松長江萬州禁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