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12個億斤糧鄉興起 江蘇東海糧食生產實現19連增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娛樂2022-12-27

簡介實現糧食持續增產,東海縣“12個億斤糧鄉”功不可沒——上世紀80年代,東海縣東部產糧大鄉平明、浦南、房山、張灣、黃川、安鋒、駝鋒等7個鄉鎮就相繼突破了年產億斤糧大關,當時全國10個億斤糧鄉東海佔7個

糧食價格如何形成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蘇頻道

初冬時節,走進江蘇省東海縣的田間地頭,麥苗長勢喜人,給冬日的田野帶來了勃勃生機。

在平明鎮老莊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忙碌著運送稻穀烘乾——烘乾後進倉——再賣到大米加工廠,加工後銷往山東、天津、蘇南等地。

一派豐收之後的繁忙景象。

12個億斤糧鄉興起 江蘇東海糧食生產實現19連增

資料圖片:東海糧食長勢喜人。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糧食生產連續19年實現豐產豐收

在今年遭遇夏季持續高溫和秋季冷空氣的影響下,東海縣仍然實現秋糧豐收。資料顯示,全縣收穫水稻97萬畝,總產達11。8億斤,比去年增產3。3%。全年糧食總產突破25億斤,比去年增產1。58億斤。至此,糧食生產實現“19連增”。

實現糧食持續增產,東海縣“12個億斤糧鄉”功不可沒——

上世紀80年代,東海縣東部產糧大鄉平明、浦南、房山、張灣、黃川、安鋒、駝鋒等7個鄉鎮就相繼突破了年產億斤糧大關,當時全國10個億斤糧鄉東海佔7個。其中,平明鎮為全國首個“億斤糧鄉”。進入本世紀以來,先後又有桃林、石榴、白塔埠、青湖、溫泉、曲陽等6個鄉鎮躍入億斤糧鄉行列。至此,全縣19個鄉鎮已有12個億斤糧鄉。

近10年來,這12個億斤糧鄉鎮在106。39萬畝耕地上,平均每年生產糧食近20億斤,每年向國家和社會貢獻糧食16億斤以上。

多年來,東海歷屆縣委縣政府牢牢守住糧食麵積和產量兩條底線,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加大政策引領、資金投入力度,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先進行列。先後榮獲全國農業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東海縣擁有“百庫之縣”之稱,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興水利,全面實施旱改水工程,形成了完善而高效的排灌系統,農業基礎條件好,糧食生產旱澇保收。

為了不斷提高糧食產量,東海縣從早期的低產田改造、分片開發“豐產田”“噸糧田”到現在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產量一步一個臺階。平明鎮作為當年全國首個億斤糧鄉,今年糧食總產已突破了3。3億斤,提高了3倍以上。

12個億斤糧鄉興起 江蘇東海糧食生產實現19連增

資料圖片:東海糧食喜獲豐收。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出“增產不增收”怪圈

東海縣農業生產歷史上也有過“痛點”。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一度出現農民“增產不增收”現象,不同程度影響了農民種田積極性。

為走出這一怪圈,該縣先後採取了保護價收購、加大補貼力度、推廣優良品種、發展龍頭企業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實施科技興農、品牌強農、產業富農戰略,想方設法幫助農民提高收入。

“農業生產必須在充分保障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逐步實現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跨越。”連雲港市副市長、東海縣委書記宋波說。

在“十三五”脫貧攻堅偉大程序中,東海縣平均每年發放糧食生產政策性補貼3億元、農業專案專項資金2。5億元,扶持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全縣農村貧困人口30368戶、84042人,2019年提前一年全部實現脫貧。

為了不減少糧田面積,該縣制定出臺激勵政策,鼓勵鎮村開發荒山荒地發展設施果蔬種植,開發荒灘荒水發展水產養殖。曲陽鎮利用原有魚塘、低窪地建設千畝“漁光互補”專案,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新模式。

黃川鎮素有“蘇北米糧倉”之稱,連續37年糧食產量保持億斤以上。近年來,該鎮為了提高水稻產出效益,大膽探索,將傳統的水稻種植模式改造成“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稻蝦共作模式”。目前,已形成5000畝稻蝦共養基地,每畝增收近3000元。

為了釋放更多的富餘勞動力,激勵農民擇業增收,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東海縣還積極走訪種田能手,鼓勵他們牽頭承包農戶的土地,在土地流轉、貸款扶持、技術指導等方面,縣鄉村三級靠前服務提供支援。

統計顯示,12個億斤糧鄉鎮,農戶以每畝每年1200元租金租給大戶種植,加上財政耕地保護補貼每畝120元,可每年每畝坐收1320元。農民進城到工廠打工,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年增收60000多元。種糧大戶和農戶之間實現了雙贏。

平明鎮年年豐家庭種植農場,共承包37戶村民667畝農田。“今年水稻全部機插秧,平均畝產達1400斤,加上夏糧小麥,除去種植成本和每畝1200元土地租金,每畝純收入在500元以上。”年輕的農場主劉明明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鎮像劉明明這樣成規模的種糧大戶先後湧現出30多家。

如今,東海縣已打造成淮沭新河、薔薇河、國道、省道沿線4條“家庭農場示範帶”和優質高效綠色農業長廊。12個億斤糧鄉鎮共發展家庭農場740家,承包23250戶農戶的流轉土地達60萬畝,流轉比例達72。3%。

12個億斤糧鄉興起 江蘇東海糧食生產實現19連增

資料圖片:東海糧食喜獲豐收。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向高質高效現代農業邁進

近年來,東海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提高糧食品質、發展生態農業的重點工程來抓。今年,全縣共投入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資金5。084億元,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面積達141萬畝。

在石樑河鎮劉金村去年實施的農田尾水處理與迴圈利用示範的基礎上,今年,東海縣又在房山鎮實施灌排系統生態化改造試點,在安峰鎮溝渠護坡採用植草磚和生物毯。高標準農田專案區內,灌排系統逐步實現了生態化。

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契機,東海縣積極推行農產品溯源化管理,提升農產品質量。目前,列入溯源化管理系統平臺的農戶達5500戶。在溯源化管理專案區內,已使用有機肥150多萬噸,削減化肥387噸。

東海縣還透過發放機械專項補貼資金等激勵政策,加大農業機械化普及力度。今年,全縣共發放購機補貼1。1億元,發放機械作業補貼共4000萬元。12個億斤糧鄉鎮,從種、管、收到烘乾,實現全程機械化,糧食生產成本每畝下降近200元。截至目前,全縣糧食收種機械化率達100%,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農業高產,品種是關鍵。東海縣農業部門每年指導農戶引進優良品種10個以上。同時,選擇土壤好、農業設施完善的高產田塊作為良種繁育基地,今年,繁育稻麥良種50000畝,縣鄉農技人員提供全程技術服務。

在駝峰鄉麥坡村,麥苗已覆蓋田間,一望無際的麥田像是翠綠的地毯。“今年小麥面積仍然保持在118萬畝,全面推廣淮麥33、菸農19等優良品種,為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基礎。”該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管乾介紹說。

有了好“牌子”,才能賣出好價錢。東海縣先後建立了“東海大米”“石樑河葡萄”“黃川草莓”等6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縣大米產業擁有24個無公害大米品牌、4個綠色稻米品牌,有機大米從每公斤16元賣到每公斤30多元。平明鎮獲批全省首批“味稻小鎮”,該鎮“晶穀子”牌大米榮獲江蘇省第四屆“華西杯”江蘇好大米品鑑推介會特等獎。目前,全縣建立綠色、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65。4萬畝,從事稻米加工企業達100多家。

與農業生產相配套的龍頭企業隨之應運而生。東海縣已擁有市級以上規模農業龍頭企業75家,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多億元。擁有外向型企業16家,省級出口農產品示範基地3個。培育出“鄉村小喬”等一批農村電商品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實現深度融合。

以獲評全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縣為契機,東海縣深度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多元主體參與”的一體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格局。先後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73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453個,國家級示範社5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8個,為現代農業提供“一站式”綜合農事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程序,繼續推動農業產業品牌打造,實現農業綠色高質高效。”展望東海農業,東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單華昌說。(劉進)

Tags:東海縣億斤農業糧食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