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小林鬥怎麼讀小林斗大象不遊兔徑小林斗大象不遊兔徑之謎

由 映美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1-06-08

簡介這標誌著小林鬥盦書法篆刻藝術的成熟和以獨立的身份活躍於日本藝壇

小林鬥盦怎麼讀

篆刻守護者小林鬥盦

小林鬥盦 大象不遊兔徑

原標題:篆刻守護者小林鬥盦

小林鬥盦從16歲開始,其書法師從比田井天來,篆刻師從石井雙石。或許是出於自願努力學習,小林鬥盦於1941年拜河井仙郎為師,這奠定了日後他作為書法篆刻大師的基礎。在他師從河井仙郎的4年時間內,三個觀點基本影響了他的一生:其一是吳昌碩“強其骨”的藝術創新精神;其二是趙之謙“經意”的藝術創作方法;其三是篆刻家必須具備書法藝術的基本功。這三點形成了他日後的藝術審美取向。1945年河井仙郎逝世時小林鬥盦30歲,好學的他做出了一個在常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舉措——拜他的師兄西川寧為師。西川寧是日本著名的書法家、漢學家和書法理論家。

中國當代書畫篆刻家很少有僅憑自己的藝術創作和作品的銷售以維生,日本也相似,但小林鬥盦可以說終老一生,都沒有偏離過這一軌跡。

自他近距離接觸河井仙郎後,小林鬥盦開始收藏中國的書畫印章。以當時的收入而言,他只能勉力為之,收藏品中以小件為主。到拜西川寧為師後,他開始收藏中國的典籍和各類印譜。小林鬥盦終身不娶,刻了一方“梅妻鶴子”的朱文印明志,把自己比擬於中國宋代的隱士林和靖。

學無止境,這於小林鬥盦大約是最切題的。把師兄變為老師後學了幾年,小林鬥盦覺得尚不滿足,於是又拜文字學和漢學家加藤常賢為師,研習中國的古文字學和歷代典籍。等他進入印學研究,再拜太田夢庵為師。轉益多師,小林鬥盦終於寫出了自己的扛鼎力作《中國篆刻史》,成為中日初學篆刻者的教科書。在篆刻創作上,小林鬥盦參加了1950年的日展,獲特別獎。又於1959年的日展上第二回獲特等獎——苞竹獎,併成為日展會員。這標誌著小林鬥盦書法篆刻藝術的成熟和以獨立的身份活躍於日本藝壇。他雖然強調篆刻家必須要擁有嫻熟的書法技巧或者說是書法基本功,但他從不把自己的書法作品輕易示人。

在前輩大家相繼過世後,小林鬥盦成為日本的篆刻名家,他俯視全日本,似乎只有關西的梅舒適能與關東的他匹敵,於是樹起旗幟挑戰。雙方暗暗較量,競爭固然有利於促進藝術發展,但兩人見了面卻如同陌路人一般。

藝術家喜歡被稱為性情中人,一者藝術創作需要真性情,二者藝術家都具有特立獨行個性。正是因個性鮮明,小林鬥盦的藝術成就受到中國同行的尊重。1981年夏天,時任西泠印社社長的沙孟海親自簽發了兩份入社聘書寄往日本,決定吸收日本著名篆刻家小林鬥盦和梅舒適為名譽社員。致小林鬥盦的聘書文為:

小林鬥盦先生:

我榮幸地通知閣下,經西泠印社理事會鄭重研究決定,並已報請我國有關部門批准,歡迎您參加西泠印社為名譽社員。藉此機會我代表全體社員並以個人名義向您致以熱烈的祝賀。

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當年貴國著名篆刻家河井仙郎、長尾甲兩位先生就曾遠渡重洋,聯袂入社……願閣下今後為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為篆刻藝術的推陳出新作出更大貢獻。

耑此奉告並致敬禮!

沙孟海

一九八一年九月八日

中日書法與篆刻之間的交流,由上一代交與沙孟海和小林鬥盦手中,對於尊崇中國古典篆刻至極的小林鬥盦而言,入社的意義尤為深遠。在他的推動下,日本又興起了一輪“西泠熱”。與梅舒適的輪番訪問中國各省市不同,小林鬥盦大都以西泠印社海外社員的身份作專題訪問。

1989年金秋,書畫篆刻家錢君匋收到小林鬥盦的手札,大意是希望能在西泠印社85週年紀念會的前一天造訪錢君匋的美術館,看看各種陳列名品。錢君匋自然滿足這位日本老友的請求,馬上告知浙江桐鄉的君匋藝術院安排接待。在錢君匋的印象裡,小林鬥盦其身不甚高但身材筆直,鷹眼鉤鼻,腳步輕健,眼鏡後面的目光炯炯有神,令人不由得產生敬畏感。小林鬥盦是如宗教信徒朝聖一般來觀賞趙之謙的書畫篆刻的。當時的情景反差很大,在張掛著趙之謙巨大的篆書四條屏前,一位瘦小的老人觀賞時凝神肅立。他的嘴角時有嚅動,似與那四條屏書法的作者在進行著靈魂上的溝通。觀瞻書法只是前奏,小林鬥盦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觀摩收藏於君匋藝術院內的趙之謙印章。

著有《中國篆刻史》的小林鬥盦最清楚,篆刻對於日本人來說是絕對的舶來品。日本國流傳下來最早的一枚印是“漢委奴國王印”。據《後漢書·東夷列傳》對這方印的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這是可考的日本用印之始。然而,日本人真正把印章當作藝術來對待,則是16世紀的事了。由於篆刻傳入日本的時間較晚,加之篆刻本身的特點,在日本研究篆刻的人並不多,可供日本篆刻家們借鑑模仿的文字與歷史資料也少。為了另闢蹊徑,日本現代篆刻家的印風往往過於外露直白,以求引人注目。對此,小林鬥盦雖難免感嘆“日本篆刻一直處在把中國技法作為惟一法規的極其困惑的狀態”,但仍然將尊重、摹仿古典作為書法篆刻的第一要務。他極力主張學篆刻必須先學書法,“古來的(篆刻)名人皆擅書,惟因此,才創造出了優秀的篆刻作品。印人首先熟習小篆,透過學習小篆,掌握文字的間架結構、分間布白、運筆的微妙變化等等。甲骨、金文以後的書風,都是以此為基礎的。有此基礎,才容易成功”。

清代書法篆刻名家趙之謙的篆書與印刻,讓小林鬥盦尤為歎服,那種“經反覆推敲而成”的篆刻,被小林鬥盦視為篆刻的“最高段”。受此影響,小林鬥盦的篆刻作品古樸典雅,追求完美之神暢,盡顯日本印人的認真勤勉,以及注重細節的風尚。

2000年10月6日,全日本篆刻聯盟在上海圖書館舉辦“小林鬥盦篆刻書法展”,邀請了許多西泠印社社員參加開幕式。小林鬥盦和他的團隊瀟灑地擺了100多桌招待酒會。2003年,杭州西泠印社百年社慶之際,小林鬥盦以87歲高齡率團參加,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辭,並欣然榮任西泠印社名譽副社長。

2007年8月,小林鬥盦先生逝世,終年91歲。西泠印社在唁電中稱其為“一位將畢生獻給篆刻藝術的、可尊敬的老人;一位文化巨匠、藝術泰斗”。在漫長的篆刻人生裡,小林鬥盦創作的書畫、篆刻精品成千上萬,他的藏印也極其難得,鄧石如、吳讓之、陳鴻壽、趙之謙、徐三庚、吳昌碩等晚清大家的精品皆成規模。

2001年,小林鬥盦發表《告西泠印社社員諸賢書》。初看題目似乎與西泠印社有關,實質上是一篇篆刻藝術的評論。其中小林鬥盦對吳讓之與趙之謙的篆刻進行了對比,他寫道:“一般來說,經意的作家是保守的,率意的作家是有創造性的。我一方面承認保守和創新是一對矛盾,另一方面更覺得二者必須非常密切地結合……守舊的實踐是培育理性的自我意識的先決條件。對作者來說,創作衝動和批判理智的平衡,關係到他藝術感覺的高度……個性發揮被稱為近代藝術的第一命題。但那些標榜本能主義之輩,其實是迷失了方向。”由此可知,相比於吳讓之的率意,小林鬥盦顯然更推崇趙之謙的經意。

篆刻守護者小林鬥盦

小林鬥盦 復歸於嬰兒

篆刻守護者小林鬥盦

Tags:小林篆刻西泠印社日本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