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由 書法微課 發表于 藝術2021-06-06

簡介”陳繼儒《雲山幽趣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屢屢辭召 固守布衣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蘇州、松江一帶常常發生水災,陳繼儒因此而寫了《救荒煮粥事宜》、《修橋樑道路條》、《上王相公救荒書》、《上徐中丞救荒書》、《復陶太守救荒書》等文章,呼籲明君體恤民情,

何三畏 明朝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1558-1639)

———

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聰穎過人,詩文短翰極有風致。長為諸生,與同郡引齊名,三吳名士爭相與他結為師友。年二十九,焚儒衣冠,隱居小崑山之南,絕意科舉仕進。建廟祀二陸(陸機、陸雲),乞取四方名花,廣植堂前,言:“我貧,以此娛二先生。”因名“乞花場”。父亡後,他移居東佘山,在山上築“東佘山居”,有頑仙廬、來儀堂、晚香堂、一拂軒等。自此之後,他閉門讀書,但仍與三吳名士來往,其中亦有高官豪紳,時人頗有譏評。

陳繼儒書法在蘇、米之間,尤好蘇東坡詩章文字。遇蘇墨跡,雖殘碑斷簡,也必搜採,手自摹刻,成《晚香堂帖》及《來儀堂帖》。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所畫梅竹,點染精妙,名重當時。用水墨畫梅,乃其首創,曾編《陳眉公梅花詩畫冊》,為後世所法。其山水多水墨雲山,筆墨溼潤松秀,頗具情趣。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 傳世作品有《梅花》、《梅竹雙清圖》等,(現藏故宮博物院)。另有《梅花圖》8頁(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法傳世作品有《行書半研齋詩》、《行書李白詩》等(現藏故宮博物院)。

曾評批《西廂記》、《琵琶記》、《繡襦記》等。並善鼓琴,訂正琴譜,名重一時。也精於鑑賞。嗜弈棋,得同郡徐階器重。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

/

晚明才子 “松江畫派”奠基人——陳繼儒

作者:鍾守雲 沈永昌

陳繼儒(1558-1639年),字仲醇,號眉公,亦號糜公,一號白石山樵。明代華亭泖橋人。歷經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六朝,二十九歲時,放棄生員的身份,終生未仕,縱情山水間。無論是著書立說,詩詞文章,書法繪畫,書畫鑑別,美食茶藝,養生休閒,園林藝術,還是圖書出版印刷及經營等等,學問極為豐富,知識淵博,才藝過人,並處世圓通。是晚明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和社會活動家。在《明史·隱逸傳》中有對他的記載。

陳繼儒出身於寒門家庭。據《眉公府君年譜》記載,其父名叫陳濂石,生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卒於萬曆三十年(1602),享年八十四歲。陳家本是赤貧如洗,三十九歲始生陳繼儒。

陳繼儒妻衛氏,宣城人,生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卒於天啟三年(1623),享年六十四歲。陳繼儒一生不曾納妾,與衛氏相敬如賓,陳繼儒家本貧寒,他絕進取之路後,這也就意味著生活的重擔落在了衛氏肩上。在早期,衛氏實為陳眉公提供了穩固的經濟保障。雖然後來陳眉公家漸殷實,但衛氏賢良之至才使繼儒衣食無愁。

陳繼儒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夢蓮,次子夢松,三子夢草;陳繼儒女婿湯大節也入贅陳氏。崇禎十二年(1639)陳眉公歿後,其故宅陳氏子孫猶居之。

從陳繼儒家庭和身世看,他沒有顯赫的先世,也沒有發達的子孫後代(包括門生),就憑藉一己之才,成為中國晚明時期的大名士,實屬不易。妻子衛氏的溫仁賢良影響,對他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張子房留侯贊軸》金箋 行書 35。7×147。7 cm

南京博物院藏

拋棄功名 終生隱居

陳繼儒自幼聰穎過人,21歲中秀才。但他生性狂放,不拘禮法。萬曆十四年(1586),陳繼儒29歲時,他當街焚燒儒生衣冠,絕意科舉仕進,解青衫為消遙布衣。

陳繼儒視功名為糞土,與業師何三畏的立身行事的教誨不無關係。萬曆元年(1573),陳眉公十六歲,受業於何三畏。

何三畏,字士抑,號繩武。今莊行鄉人。萬曆十年(1582)舉人,任浙江紹興推官(法官)時,有人借權貴勢力干涉訟案,但何不予理睬,按法懲辦了壞人。該權貴散佈流言蜚語,何寧願辭職,決不屈從。後遭母喪,遂不復出,構芝園,日與賓客為文酒會,有古豪士風。凡臺察長吏造門請益者,必開陳利弊,無所隱諱,晚年專心著述,著有《雲間志略》、《鳳凰山稿》、《芝園集》、《何氏類熔》等書。卒年七十五。

陳繼儒與何師相處頗久。何三畏年長陳眉公八歲,二人相交達五十餘年,互相唱和,談文論藝甚為相得。後陳眉公名駕於其師之上,仍執弟子禮甚恭。陳眉公捐棄諸生,歸隱山林,但又心繫民瘼,關懷地方,這一點與何師頗為相似,應該說何三畏的教誨對陳眉公影響極大。

陳繼儒棄諸生後,甘於清貧,不善生產,以館課、筆潤維持生計,後名聲大振,徵請詩文者無虛日,家境遂漸殷實。他一方面安貧樂道、淡薄名利,另一方面完全憑藉自己的才華智慧解決生計問題,獲得充裕的生活之資。

陳繼儒所處的年代,時為嘉靖、萬曆年代,是官僚集團之間鬥爭最為激烈,最為尖銳最複雜時期,陳繼儒二十幾歲時,朝廷上下各派官僚集團的政見不同,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衝突即將發展到高峰,陳繼儒為避免加入這種鬥爭,也許是害怕這種鬥爭,決定拋棄功名,終生隱居,憑著圓通的處事為人立足於社會。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書薛文清語軸》灑金箋行書 112。5×51。6cm

上海博物館藏

  “山中宰相” 廣交朋友

陳繼儒交友面相當廣泛。其中包括當時顯貴,如與首輔徐階、禮部尚書陸樹聲、刑部尚書王世貞、首輔王錫爵及其子編修王衡、禮部尚書董其昌等都有親密聯絡。陳眉公並非出於求售一己之長,從中獲利的目的而主動與豪門富室相交,而是權貴們敬慕他的藝術才華和人格魅力而希望與之交往的。他們之間是一種比較平等的交際,對陳繼儒來說,並沒有明顯的功利目的。

陳繼儒久居東佘山,有著“山中宰相”之稱。詩詞文章,名重遐邇,博文強識,名氣至朝野、街市裡巷及商人、婦女等。他到小崑山隱居,後移居東佘山,雖說他早已燒儒生衣冠,但上山來求教的人卻絡繹不絕,連當朝宰相徐階也多次登山拜訪,十分器重。

董其昌與陳繼儒從小就是好友,後皆為明末藝壇領袖。陳小董三歲,亦後董三年去世。董和陳的社會地位相差懸殊,陳繼儒終身布衣,而董其昌卻是進士出身,歷任皇長子講官、湖廣提學副史、禮部尚書等職。兩人卻交往達,且友誼愈老愈醇,陳繼儒說,“少而執手,長而隨肩,函蓋相合,刺史相連,八十餘年,毫無間言,山林鐘鼎,並峙人間。”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董其昌為陳繼儒作《婉孌草堂圖》

董其昌在畫上有三條獨立的題跋,第一條是在婉孌草堂作畫時所書: “婉孌草堂圖。丁酉十月,餘自江右還,訪仲醇於崑山讀書檯,寫此為別。董其昌。”另兩條則書於董其昌家中,一雲: “是歲長至日,仲醇攜過齋頭設色。適得李營丘青綠《煙巒蕭寺圖》及郭河陽《溪山秋霽卷》。互相咄咄,歎賞永日。其昌記。”又云: “以觀李、郭畫,不復暇設色。米元章雲,對唐文皇跡,令人氣奪,良然。玄宰又記。”

王衡是陳繼儒的同窗好友。王衡(1561-1609)字辰玉,號緱山,江蘇太倉人。宰相王錫爵之子,畫家王時敏之父。萬曆二十九年以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因其對仕途頗感失望,就借奉使江南之機,辭官歸隱。與陳繼儒時有往來,常有詩文唱和,讀書著書。

徐霞客是陳繼儒的忘年之交。“霞客”別號也為陳繼儒先生所取。霞客(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江陰人。天啟四年(1624年)五月,經友人王畸海引薦,專程訪陳眉公於松江佘山,併為母親王氏八十壽辰求作壽文。在他們相識至眉公去世十餘年間,霞客曾多次拜訪眉公,足見徐陳兩人之間感情之深。

李日華、莫是龍、僧人擔當等名人與陳繼儒也往來密切。崇禎年間,陳修松江府志時,李日華修嘉興志,相互友善。《味水軒日記》:“餘結髮遊松,從眉公授毛詩。草窗,眉公之友也,故與呷習,今相隔三十一年矣,今草窗飲啖不衰,可念也。”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雲山幽趣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屢屢辭召 固守布衣

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蘇州、松江一帶常常發生水災,陳繼儒因此而寫了《救荒煮粥事宜》、《修橋樑道路條》、《上王相公救荒書》、《上徐中丞救荒書》、《復陶太守救荒書》等文章,呼籲明君體恤民情,賑災救荒,並提出具體的辦法。言辭懇切而動人。

天啟二年(1622),陳繼儒針對民窮財絀,作《金山衛議》,提議將金山衛改州改縣,減少民間疾苦。崇禎五年(1632),陳眉公三十五歲,時松江白糧解戶,造成民怨,陳繼儒堂批先創條議,上之郡邑,使松江祿米之煩得以徹底解決。崇禎十一年(1638),陳眉公八十一歲,時值松江流寇猖獗,他又懇之郡侯方岳貢曰:“今若先卸民居,未防亂本,先示亂形,民心一動,將來不知究竟矣!”方侯俯從面止。

正是由於陳繼儒之名,傾動寰宇。以至天子亦聞其名,屢詔徵用,先後向朝廷薦舉陳眉公者,亦不下十餘人。

一般薦舉者均與陳眉公素昧平生,他們都並不瞭解陳眉公其實思想,陳眉公的被薦,倒是他是一個“有用之才”,正是這一點引起在朝官吏們的足夠重視。但陳繼儒上書謝辭中說道:“某一介草茅也,師友不多,見聞不確,何敢以草茅意安攘大計?又云:‘老者謀之,少者斷之’,某七十五老農也,精力日減,疾病日增,何敢以老農謀安攘大計?”此番言語,一來出於禮節性自謙,二來對名利的淡薄,以及自己本身的消極畏禍心理。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行書阿含經句軸》灑金箋行書 112×30cm

南通博物苑藏

著書立說 才高藝精

陳繼儒說自己“不是閒人閒不得,閒人不是等閒人。”其實他“不是等閒人”,是一個晚明時期享有盛名的作家、畫家、書法家、出版商,並且名傾全國。

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評述:“繼儒……與董玄宰、王辰玉齊名。……婁東四王公雅重仲醇,兩家子弟如雲,爭與仲醇為友,惟恐不得當也。玄宰久居詞館,書畫妙天下,推仲醇不去。……眉公之名,傾動寰宇。在這裡,錢謙益已將陳繼儒作為晚明時期社會文化界的一面旗幟。

陳繼儒一生編纂、出版了大量書籍。僅僅在《四庫全書》系列中就收錄了他所編纂的《筆記》二卷、《讀書十六觀》一卷、《群碎錄》一卷、《珍珠船》四卷、《銷夏錄)四卷、《闢寒》四卷、《古今韻史》十二卷、《福壽全書》無數卷。萬曆中,刻《寶顏堂秘籍》6集,收書229種,多掌故、瑣言、藝術、譜錄之類,其他散見於市的陳繼儒著述可想而知。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行書“霜華颯然”五言詩》扇面

上海博物館藏

在史志類方面,陳繼儒研究別史、雜史。著有《吳越史》26卷。陳氏還著有《建文史待》一書,首為遜國編年,次為報國列傳等。陳繼儒還編修《松江府志》。崇禎元年(1628)當松江知府方岳貢欲修纂《松江府志》時,便再三請陳從其事,陳年逾古稀而受其命,三年始成。該志共五十八卷,記載松江沿革,分野,形勝等,在“修志始末記”中,陳提出修志有數難與數不難,強調志書應廣泛利用文獻資料,修志者要各有所長,“或工於考古,或敏於濡削,或嚴於訂訛,或密於收納”。這些見解,到了今天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陳繼儒還寫有人物傳記《邵康節外紀》4卷,詩文集有《陳眉公詩鈔》、《眉公十種藏書》等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陳繼儒作為晚明雲間派代表人物,是“松江畫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畫與他平生崇尚松、竹、梅的品行有關,常常藉以自比。所以,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傳世作品有《梅花》、《梅竹雙清圖》等(現藏故宮博物院),《梅花圖》8頁(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可見當時雲間畫派在全國頗具影響。而陳繼儒是這個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霧村圖》、《江村雲樹》、《梅花圖》、《瀟湘煙雨圖》《秋水垂釣圖》都是彌足珍貴的繪畫藝術作品,現分別受藏於國家故宮博物院、日本國立博物館、我國臺灣博物館和松江博物館等。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陳眉公書畫冊》(選頁)

築巢隱居 不忘鄉鄰

作為一個名人隱居,在漫長的幾十年間,陳繼儒曾一直在經營佘山精舍,構建讀書檯、頑仙廬、磊軻軒等。晚年仍不斷增添亭臺樓軒等構建,五十七歲築水邊林下、五十八歲為道庵、六十一歲造老是庵、六十二歲建代笠亭、六十六歲蓋苕帚庵、七十歲在鳳凰山葺精舍來儀堂。

陳繼儒除偶爾出遊外,日常就隱居於佘山,或聽泉、試茶、或踏落梅、坐蒲團,或山中採藥,或村頭戲魚,更多地追求一種世俗生活的樸實、寧靜、溫馨的山居生活。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始終也無法割捨他心中的楓涇泖橋之戀。1603年,陳繼儒四十六歲那年,在積極為家鄉泖橋的道路橋樑建設獻計獻策。至54歲的短短几年間,他又先後數次赴泖橋居留念舊。他在五十三歲那一年,即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曾在泖橋寺居住過較長一段時間,客觀上因雙親年老多病,回泖橋侍親。主觀上念故鄉之情,積極重修泖橋澄鑑寺,還寫有《重修泖橋澄鑑寺記》等。所以《澄鑑寺詠十二絕》很可能是陳居住在泖橋時寫。詩前有序“九月過泖橋僧舍,移竹裡梅花種之小閣前”,直接說明了寫作緣起。

綜上所述,陳繼儒的一生,無愧為晚明時的文學家、書畫家和社會活動家。其自謂布衣,而在晚明江南社會的歷史長河中,陳繼儒的影響力永留民間。

陳繼儒:閒人不是等閒人 !

陳繼儒《行楷七律詩軸》紙本行楷 237。8×5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材料來源於網路,本文內容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絡以便更正或刪除!

Tags:陳繼儒陳眉公松江晚明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