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南北詩風合流的徵兆:不平則鳴補筆造化是誰的,北方文化是相對割裂

由 深樹見櫻桃 發表于 藝術2021-05-29

簡介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他的詩歌有前後期之分,前期銳意進取,有建功立業思想,這主要體現在他的邊塞詩和遊俠詩上,如「使至塞上」,充滿了英雄的氣概和豪邁熱情,後期由於仕途不順,再加上佛教思想影響,開始以山水田園詩為主,主要寫他隱居後期閒情逸致的

不平則鳴補筆造化是誰的

隋代之前,南方和北方文化是相對割裂的。風格上南方浮豔而北方剛建,後來隋統一了全國,南北才開始出現合流,但是這種合流開始只侷限於詩風的相互影響。

隋代建立之初,大約隋文帝的時候。盧思道、薛道衡、楊素的詩開始體現了這樣一種南北詩風合流的徵兆:這幾個北方文人有南朝文學表現手法影響下的「美女篇」,閨怨題材的「昔昔鹽」,同時也有清新剛健之氣的邊塞詩。如盧思道的代表作「從軍行」,可謂開了初唐邊塞詩的先聲;楊素的代表作「出塞」又體現了北歌的慷慨嗚咽之氣,劉羲載評價其“雄深雅健”。從這些北方詩人南北風格皆有的詩作,已經可以看出當時南北詩風相互影響的趨勢。

到了隋煬帝時期,由於楊廣的個人喜好,這種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清新剛健詩風又一掃而空,開始向南朝詩風發展,出現了虞世南、虞世基等好文采的文人,但隋代楊廣本人所作,如「春江花月夜」二首,還是有清新明快的風格,早年的「白馬篇」也較為蒼勁。

但總的來說,隋朝文學依然是南朝浮豔詩風的一個延續,是南北文學合流的一個過渡,南北文學真正的合流還是要需要在唐朝完成。

進入唐代之後,由於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人也隨之有了恢宏的胸懷和昂揚情調,再兼之統治者實行的較為寬鬆的文化政策和唐以前的積澱作用,文學終於走向了全面的繁榮。在唐朝,詩歌、散文、小說各種文體都得到了發展。其中詩歌的成就最大,“眾體兼備,名家輩出,流派竟凡”是其特點,散文也取代駢文佔據了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唐文學還出現了傳奇、變文、詞等新的體裁,其中脫胎六朝志怪的傳奇小說,標誌著文言小說的成熟,影響了宋代的話本小說,變文是說唱藝術的源頭,詞是唐代才出現的新詩體,對後世都有重要影響。

在唐朝的文學發展中,就有了一個分期問題,大致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初唐詩歌是一個逐漸革除南朝齊梁文風的時期,從前期宮廷詩人到最後陳子昂的詩歌革新,南北文風逐漸融合統一,為盛唐氣象的到來作了充足的準備。初唐前期的貞觀詩壇,雖然提倡文質並重,開始有剛健質樸的詠史,述懷言志的作品,比如魏徵的《述懷》,但後來都發生了轉變,出現了大量模仿六朝詩歌的聲律辭采,多奉和應制的宮廷詩,齊梁文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家主要是以太宗為中心的虞世南,楊師道等文臣。 其後貞觀詩壇後期又出現了一些宮廷詩人,比如上官儀。上官儀形成的詩風叫上官體,特點是崎錯婉媚,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聲辭之美,他把詩的對偶歸納為六種對仗的方法。雖是為宮廷詩服務,但對律詩形成的發展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在上官儀之後還有一些宮廷詩人,比如號稱“文章四友”的杜審言,李嶠,崔融,蘇味道;並稱“沈宋體”的沈全期,宋之問,他們的作品雖也多奉和應制,點綴昇平之作,但也對律體的完成做了貢獻。“文章四友”中杜審言成就最高,由於在宮廷的時間較短,還是有一些有生活實感的作品,比如「登襄陽城」,同時,他也是唐代詩律,七言律詩絕句的奠基人之一,對杜甫也有直接的影響。至於“沈宋體”,沈全期,宋之問的作品雖然還沒有擺脫齊梁文風,但因為貶謫經歷,也有一些優秀的作品,但是他們的成就還是主要體現在對詩律形式的貢獻上,使律詩形式得以定型是他們的主要貢獻。以上是宮廷詩,在貞光文壇時期,宮廷詩之外,風格比較特別的如王績,代表作「野望」,詩風就比較平淡自然,清新樸素,可以稱為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

和“文章四友”同時期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個初唐四傑風格也和宮廷詩有所不同,他們的詩歌題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邊塞詩,代表作如楊炯的「從軍行」盧照鄰的「關山月」;羈旅詩代表作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牢騷詩代表作盧照鄰「長安古意」;詠史,詠物詩代表作王勃「滕王閣序」,駱賓王「在獄詠蟬」等四個方面,這幾個人的共同特點都是官小才大,名高為卑,都有著變革詩風的意識,提倡剛健風骨,重視抒發情懷,氣勢宏大,擴大了詩歌題材,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六朝以來空洞糜爛的問題,使唐代文學走上新生,同時也為無言律詩奠定了基礎,使七言古詩發展成熟。但他們的詩仍然沒有徹底洗清齊梁之氣,直到陳子昂大興建安風骨,進一步明確批判六朝文風,齊梁文風才被掃清。陳子昂在「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中,他針對晉宋之後的文章道弊,採麗競繁的問題,提出繼承發揚「詩經」的興寄傳統和建安正始的漢魏風骨,要求詩歌創作要有充實的內容,剛健的風骨,並對現實有所批判,從此一掃初唐的齊梁風氣,陳子昂的代表作「感遇」、「登幽州臺歌」都體現了他這種思想。之後張若虛,劉希夷又在詩歌意境方面取得了成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全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創造了興象鮮明而韻味無窮的詩境,為盛唐興象玲瓏意境作了藝術上的準備。

至此,初唐詩壇的宮廷詩人,初唐四傑,陳子昂,張若虛等人在聲樂技巧,題材,風骨,意境等不同方面對詩歌都作出了不同的貢獻,為盛唐詩歌的到來做了充分的準備,盛唐詩歌由此開啟。

盛唐詩歌,以安史之亂為界,有一個分期,前期國力強盛,詩人大多積極進取,有山水田園派和邊塞派兩大流派的詩人。山水田園派,主要是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健,祖永,裴迪等人,他們在六朝謝靈運,謝眺,陶淵明的山水詩田園詩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主要抒寫了山水田園的閒適生活,描繪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形成了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王維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他的詩歌有前後期之分,前期銳意進取,有建功立業思想,這主要體現在他的邊塞詩和遊俠詩上,如「使至塞上」,充滿了英雄的氣概和豪邁熱情,後期由於仕途不順,再加上佛教思想影響,開始以山水田園詩為主,主要寫他隱居後期閒情逸致的生活,創造了靜逸明秀的詩境,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主要是「輞川集二十首」和一些贈別朋友的抒情詩句。

山水田園詩比較有名的詩人,還有孟浩然。相比王維,孟浩然的詩歌生活氣息更加濃重,語言沒有過多的雕飾,形成平淡清遠的明秀詩境,比如「過故人莊」中描繪的田園生活和淳樸的人際關係,詩歌沖淡自然,卻又充滿詩情畫意,開創了盛唐山水田園一派,對當代和後世都有重要的影響,但是由於他的生活經歷簡單,詩歌題材比較狹窄,好詩不僅數量不多,篇幅也多半簡短。

除山水田園詩,盛唐詩壇,還有一個重要流派:即以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之煥為代表的邊塞派詩人,此時期的邊塞詩大多慷慨壯麗,洋溢著追求功名的昂揚志氣。高適的邊塞詩,代表作如「燕歌行」,描寫了戰鬥的激烈艱苦,揭露了將軍和士兵苦樂懸殊的生活,具有慷慨悲壯的語言風格和諷刺力量。此外,高適還寫了一些反映社會現實,同情民生疾苦的詩歌,還有一些送別詩也較為出名,比如「別董大」。此外,邊塞派的代表詩人還有岑參,描繪邊地雄起壯麗的風光,歌頌愛國精神,思鄉,憂國憂時是岑參邊塞詩的主要內容。代表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很有新奇俏麗的特色,和高適不同的是,岑參的詩,更多的是描寫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缺乏高適詩中對士卒的同情。此外,號稱七絕聖手的王昌齡在邊塞詩方面也頗有成就,王昌齡的邊塞詩多用樂府舊題,抒寫戰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的心情,多用七絕,王昌齡的七絕善於捕捉典型情景,概括和想象,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和諧婉轉,民歌氣息很濃。

在山水田園和邊塞派以外,盛唐詩歌最傑出的詩人還是李白和杜甫。首先是李白,李白的思想有著多元複雜的特點,既有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又受道家道教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的一切,同時任俠思想也對他有一定的影響。這三種不相容的思想在李白身上以功成身退達到了契合形成了雄奇豪放的詩風。李白詩歌的思想內容主要包含抒發理想抱負,突出個性的詩,比如「大鵬賦」,也有蔑視權貴,抗爭命運的詩,比如「行路難其二」。還有揭露現實黑暗,抨擊時弊的詩,比如「戰城南」。

李白的詩可以從樂府與歌行,絕句兩個方面進行討論。首先是樂府,李白的樂府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樂府詩中大量延用樂府古題,他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借古題寫現世和用古題寫已懷兩個方面,將浪漫氣質個性氣質融入樂府,使古題樂府獲得了新生。完成了漢魏古體到唐體的轉變。代表作如「行路難」、「蜀道難」。再談歌行,李白的歌行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打破了詩歌創作的固有格式,任隨性情變幻莫測,輔以節奏分明的長短句式,充分體現了豪邁飄逸的詩風。此外,李白的絕句也多清新明快,他的五言絕句受民歌影響明顯,如「靜夜思」,「玉階怨」「巴女詞」等作也非常具有清新淳樸的民間氣息和活潑生動的民歌情調。

縱觀李白的詩歌,非常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具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同時,想像也非常豐富,經常用神話和幻想表現激情,選取壯麗的意象,他的詩歌往往具有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的特色。

杜甫的人生跨度了安史之亂前後,因此,他的詩風前後期相差較大,大量記載了由盛轉衰下國家、百姓的真實狀況,充滿了對國家的熱愛,百姓的同情,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杜甫之後,差不多進入中唐。由盛唐氣象到骨氣頓衰,大曆年間是盛唐向中唐詩風轉變的一個過渡期,這一時期的詩人在安史之亂後失去了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態,詩歌創作由雄渾氣概轉向了淡遠的情致,表現寧靜淡泊的生活情趣,詞語和意象選擇多以秋風等冷色調為主。這一時期的詩人主要包含大曆十才子,和韋應物、劉長卿等人,大曆十才子的詩歌主要寫生活瑣事,以書寫冷漠,寂寥情懷為主,很少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藝術表現上有形式主義的傾向,呈現冷漠蕭瑟的意象。除大曆十才子外,韋應物,劉長卿,顧況,李益也是這一時期的代表,韋應物詩風有一個前後期的變化,早期的作品有剛健硬朗的盛唐餘韻,後期這種昂揚的精神就消失了,轉向抒發個人生活的閒情逸致,代表作,如「滁州西澗」,體現了冷落寂寥的情思和遁世的傾向,劉長卿號稱“五言長城”,在五言律詩的創作方面成就很大,文字沈靜優美。

以上大曆十才子和韋應物,劉長青是大曆詩壇的主流,此外,這一時期,顧況和李益的詩又有不同特色,顧況的詩,受民歌影響,通俗明快。李益的邊塞詩在大曆詩壇獨樹一幟,即有慷慨意氣,又有時態的感傷悲涼情調,他的婦女題材詩,羈旅贈別酬唱詩,也多有佳作。

大曆年間以後,又經過四十年,由於中興的社會風氣,詩壇才逐漸復甦,進入盛唐之後詩歌的第二個繁榮期,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韓孟,元白兩個詩派。韓孟詩派指的是以韓愈、孟郊為代表,崇尚奇崛怪異之美的一個詩歌流派。除韓、孟外,還有李賀、賈島等詩人。韓孟詩派的詩歌主張主要“不平則鳴”、“筆補造化”和崇尚雄奇怪異之美,其中韓愈的詩歌雖然也有清新神韻的佳作,比如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但主要還是以怪奇意象和雄大氣勢見長的詩歌為主。他提倡復古,詩多古詩而少近體,他的絕句,主要延杜甫的風格發展,糾正了大力以來的平庸詩風,在中唐詩壇上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把新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引入詩壇,闊大了詩的領域,但是也帶來了以文為詩,講才學追求險怪的不良風氣。孟郊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矛盾的詩歌,也有一些寫得很平易近人的詩歌,比如「遊子吟」,但由於追求苦吟,以苦吟為名,一些詩顯得艱澀枯槁,缺乏詩味。

元和詩壇在孟郊,韓愈之後,李賀的詩也有這種怪奇的特徵。李賀的詩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宣洩懷才不遇的悲憤和反映民間疾苦,多選用冷豔悽迷的意象,表現出一種虛幻荒誕,幽奇冷豔的特點,在人物心理色彩方面,對李商隱溫庭筠有影響,推進了詩向詞的轉變,但李賀的詩由於過分追求奇詭險怪,顯得晦澀荒誕,缺乏完整的形象和連貫的脈絡,甚至有南朝宮體的氣味。

這一時期著名的詩人還有劉禹錫和柳宗元。他們的詩歌創作內容多是抒寫內心的苦悶哀怨,表現身處逆境而不降心志的執著精神。劉禹錫最突出的作品是詠史詩,比如「烏衣巷」,另外他的「竹枝詞」有意識的吸收民歌,後世許多學習民歌的詩人也往往從中得到啟發,柳宗元的山水詩成就很高,五言絕句「江雪」是其代表作,顯示了他高潔的人格,同時也流露出被貶遠方的幽憤。

和韓孟詩派奇崛風格相對的還有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的“元白詩派”。白居易認為,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肩負起補察時政,洩導人情的使命,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做,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並掀起了新樂府運動,提倡用新題寫時事。

元白之後,詩歌進入晚唐。由於中興之夢的破滅,統治集團的腐敗,晚唐的詩人由此喪失了對政治的熱情,詩歌也開始向悼古懷今,愛情閨怨和日常閒散生活方向發展,充滿了落日黃昏之感。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李商隱,杜牧,賈島,皮日休,杜荀鶴,陸龜蒙,羅隱,司空圖等人,但成就最大的還是李商隱和杜牧,杜牧比較出名的是懷古詠史的作品。他的詠史,有些是借歷史題材來諷刺統治者,還有一些帶有比較明顯的史論特色,比如說「赤壁」、「烏江亭」,都是對歷史興亡成敗的問題發表議論,他這種論詩絕句的形式,後來,對為許多文人仿效,他的七言絕句也有很高的成就,李商隱也有許多詠史詩,但是他最著名的還是愛情詩,比如「無題」,李商隱的詩歌,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後代有很大的影響,從晚唐韓偓,宋初西昆派詩人,直到清代龔自珍都在詩的風格上受到過他的影響,此外唐宋婉約派詞人以及元明清許多愛情戲曲的作家也都不斷向他學習。

Tags:詩歌詩風詩人盛唐邊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