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思想、行動與選擇,缺一不可丨肺癌患者“專業家屬”的一封信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藝術2023-02-02

簡介畢竟,作為一個與時間有關的病,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都已年齡偏大,很多問題無法面對,很多知識沒有更新

無臨床意義什麼意思

原創 80後菠蘿博士 菠蘿因子

文 | 青色木

我是一名肺癌患者家屬。

家裡的幾位肺癌患者,讓我成為了一名專業家屬。前幾天,菠蘿師兄建議我,可以寫些心得,也許對其他家屬有些用處。最開始聽到這個提議,還有點蒙;沒想到後面幾天,這個念頭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無論從菠蘿因子公眾號,還是菠蘿師兄的書中,都得到過很多重要而有用的知識。傳播知識,渡人渡己。這啟發我,提筆寫下了給肺癌患者家屬的三封信。很長,近萬字。

寫家屬二字時,感覺很沉重。雖然,患者其實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很多問題,的確不是患者可以面對或者解決的。畢竟,作為一個與時間有關的病,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都已年齡偏大,很多問題無法面對,很多知識沒有更新。現代醫學真的發展太快了!而作為患者家屬的子女,是最有可能找到鑰匙或者權宜之計的人。

所以,這三篇文章的主要目標受眾,暫假定為患者家屬。如果有年輕的患者看到這些文章,想必它們會產生一樣的效果。

這三篇文章,計劃講三個方面,思想、行動與選擇。別被關鍵詞嚇住,從一個患者家屬的角度,我認為這是必須要走過的三個階段。沒有思想準備,無法做出有效行動,沒有做好選擇,則一切都是空談。

在一個醫學飛速發展的時代,如果沒有為患者做出最好的決定,我們作為家屬,怕是要愧疚終身的。今天,我們就先從思想開始。

思想、行動與選擇,缺一不可丨肺癌患者“專業家屬”的一封信

圖片來自於網路

只有走過來的人才知道,其實最難的時刻,是確診那段時間。

一個毫無醫學背景的人,面對一張肺癌確診單,那種感覺,很少有困難可以與之相比。畢竟,迄今為止,肺癌依然是人類所有癌種裡,最為兇險的之一。

冷靜,是唯一可以做的事,不管多難。學會深呼吸,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強烈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要冷靜。一個人“不配”在還可以為至親做點事的時候,選擇獨自悲傷。

確診,最難的一步

你需要帶著病人完成確診的全過程。肺癌,不是隻有一張CT片子就能確定的,儘管“是否是惡性腫瘤”這一點在有經驗的醫生那裡已經八九不離十,但要啟動治療,檢查過程遠遠沒有結束。

幾乎所有癌症,都需要看到癌細胞,才能完成最終確診。那麼,你就必須說服患者,為醫生貢獻“一塊肉”,只有取出癌細胞送到病理科,才能最終確認。是的,病理是癌症確診的金標準。

從病理出發,可以確定癌症是非小細胞肺癌或是小細胞肺癌。前者,包括腺癌、鱗癌等,相對好治;後者,極為兇險,早中期可以放化療,晚期有免疫治療加化療,但大部分人活的時間都有限。

遺憾的是,吸菸的老年男人,很容易得小細胞肺癌,除此之外還容易得鱗癌。所以如果你還年輕,趕緊戒菸吧。真得了小細胞肺癌,就算苟活幾年,質量也不會太高,人類醫學解決不了的問題,比能解決的多。

思想、行動與選擇,缺一不可丨肺癌患者“專業家屬”的一封信

圖片來自於網路

然後需要確定分期。肺癌分四期,數字越大,分期越晚,越難治。簡單說,癌細胞有沒有跑出胸腔,變得至關重要。只有確定了病理和分期,醫生才能給出接近準確的治療方案。

只是接近。

在確診癌症這事上,要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對癌細胞進行基因檢測。你可能會困惑,為什麼有些醫院讓去找外面的公司檢測?因為很多醫院還做不了。但這一步,必不可少。沒有基因檢測,醫學的進步再快,你都搭不上車。

在基因檢測層面,大致要確定的是兩件事。

一,看患者是否有基因突變,EGFR、ALK等常見突變,如今已經有靶向藥可以吃,不用住院,不用放化療,回家每天吃片藥就可以。

二,看患者的PD-L1表達情況,如果很高,那麼恭喜你,可以直接用免疫類藥物;如果不高,千萬不要氣餒,聯合化療等手段,這藥還可以用,也能有1/3患者獲得長於3年的生存。

這些藥到底有多管用呢?EGFR突變目前已經有了三代靶向藥,對於突變情況比較理想的患者,多活3年不是夢。ALK突變患者至少有60%患者生存可以超過5年。而PD-1/PD-L1單抗免疫治療,則讓很多晚期病人實現了臨床意義上的治癒(晚期本身就意味著不可治癒)!

我知道,你或許聽過很多其他檢測,比如抽血就能確診,或者什麼先進儀器無痛無痕……未來,這些幾乎都會實現,甚至可能更簡單。但是,現在還沒有。

在人類探索出治療癌症的大路之際,請相信規範化的治療和確診,而不是冒險走小路,甚至毫無必要地探路。

思想、行動與選擇,缺一不可丨肺癌患者“專業家屬”的一封信

圖片來自於網路

治療,循證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我也不例外。所以當本文談及治療方案時,指的是用現代醫學而非傳統醫學。這裡不做爭論。

現代醫學是有世界通用語言的學科,全世界的科學家、醫生們共享同樣的知識體系,而且更新極快。從歐美國家到東方國家,關於癌症治療,都有一個叫“指南”的東西。

美國的最出名,叫NCCN指南,每個季度醫生們都在更新。制定指南的都是最頂尖的癌症科學家和醫生們,其中還有幾位華裔的身影。這是一份偉大而重要的工作。有他們的工作在,你可以不被庸醫或者心懷鬼胎的人騙。

還需要記住一個詞,叫循證醫學。簡單理解,就是醫生根據大量證據基礎上得出的理論,指導診療實踐。如果有醫生跟你說,他那裡有個偏方、獨門秘籍,那你最好離他遠點。因為,全世界最好的醫生,會把最好的東西貢獻到知識平臺上。

至於他們為什麼心甘情願做貢獻,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你可以理解為利益驅動,也可以理解為價值觀驅動。人類學術發展至今,“1+1>2”已經成為一種生態。沒有任何醫生,大於所有其他醫生,正如沒有任何科學家,大於所有其他科學家。

如果有,也輪不到一個普通人享有偏方。不要心存僥倖,認為總有一條不為人知的路。那麼多達官顯貴,沒聽說過誰可以一副湯藥下去,就治好癌症的吧?

這一大堆內容的意思是,你可以把就醫行為理解為,要去找到一個能夠得著人類最紮實、最先進的知識的埠。那個埠,就是一個規範的醫院,和一名甚至多名堅持循證醫學,而不是“整個肺癌治療領域就老子最牛”的醫生。

思想、行動與選擇,缺一不可丨肺癌患者“專業家屬”的一封信

圖片來自於公共圖片庫

治療全過程應該是透明的、可見的,而不是一次高深莫測的診斷,一副不可言說的湯藥,一個讓你感覺說到心坎裡的、容易至極的偏方。

這就是為什麼,作為患者家屬,我們需要有去查閱指南或者高質量證據的能力。不需要精通,但一定要知道醫生做出的決定是否有依據,是不是旁門左道。隨便質疑醫生是不對的,但擁有必要的知識和底線思維,對於保護親人的性命,卻又至關重要。

活著,就有希望

患者的確很不幸,得了肺癌。但從某種程度上,又是幸運的。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抗癌手段進步最為飛速的年代。

手術正在變得對人體傷害更小,開胸手術日漸消亡,一次微創手術只需要打三個孔,甚至正在進化成單孔手術;化療正在變得低毒高效,而且有無數手段遏制它的副作用;放療正在變得日漸精準,不但已經開始替代手術,還在向“只打癌細胞”進化;靶向藥方興未艾,越來越多靶點出現,一代一代更新;免疫治療驚天問世,一旦有效、長期有效,出現了大量“超級倖存者”……

而且,大量科學家、科研經費、醫藥公司,正在令人振奮的前景鼓舞下,全力投入新藥、新手段的研發。每個月,抗癌領域都有新發現。每一年,幾大癌症國際會議都有重磅報告出現。

每一種治療方式,都可能與你印象中的不同。去認真和你的醫生聊,會發現他們一定有活了很多年的病人,有化療幾十次還像正常人一樣的病人。在打敗癌症之前,先別被傳言嚇跑,白白失去最佳機會。

活著,就有希望。過去,這是一句安慰人的話,如今是一個現實。只要活著,就可能等來更新的藥,更好的辦法。人類正在看到癌症被攻克的曙光。

活著,就有希望。這句話,在抗癌時,請牢記於心。因為,會有無數灰暗時刻,無數覺得撐不下去的瞬間。

請記住這句話。你需要再讀一遍。

Tags:肺癌患者醫生癌症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