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如何避免越學習越焦慮、學得越多越害怕學習?4步帶你走出困惑

由 裡裡楊 發表于 藝術2023-01-30

簡介另外,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由於思想或經驗的固化,在遇到新事物時往往會將舊的邏輯經驗套入其中,即有一種“喊著新口號走老路”的感覺

如何應對學習焦慮

從小父母和老師就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那麼,怎樣的學習才是“好”呢?那時候老師就會告訴我們讀書的一些方法,如收集錯題總結經驗,如先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如多閱讀拓展思維等等。學習方法是一樣的,但出來的結果千差萬別,有的孩子學一遍就明白了,有的孩子學十遍也弄不懂。讀不懂的孩子越讀到後面越不懂,越讀不懂就越焦慮,越焦慮就越不願意學習,到最後只會越來越厭惡學習。

其實,不但是孩子,成年人學習也是一樣的。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生存,如何才能在快速變化中不被淘汰?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競爭力?這是成年人該思考並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不斷地學習,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們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害怕失去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們認為比別人更快擁有更多,才能抵禦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安全感。可他們沒有意識到——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失去,越害怕失去就越容易焦慮,因為他們追求的只是表面上的速度或數量,而不是內心深處需要的東西。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都會這樣的困惑——學得越多,感覺不知道得越多;越想多裝,越容易遺忘;越想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越容易摸不著頭腦。

如何走出這樣的困局?李書玲所著《心智成長:開啟高效學習成長模式》一書告訴我們需要心智開啟的學習和成長,才能讓自己取得更高效的進步和獲得真正的成長。

如何避免越學習越焦慮、學得越多越害怕學習?4步帶你走出困惑

那麼,如何才能快速成為心智成長型的學習者,開啟高效學習模式呢?《心智成長》這本書中四步幫我們解決問題。

第一步、認識生活中的那些學習障礙

一般來說,我們所認為的學習障礙更多指的是環境及自身條件,如在吵雜的學習環境不好的地方,大多數人會難以集中精神,或者自身的先天條件不夠好,或者是對自身對學習不感興趣,導致學習效果不好。但其實,學習障礙無所不在,如生活上的家長裡短、網路上的五花八門的新聞、夫妻間的相處與溝通、與孩子之間的衝突等等隨時都會困擾、影響我們,成為我們學習路上的障礙,讓我們不得不在學習過程中按下暫停鍵。

另外,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由於思想或經驗的固化,在遇到新事物時往往會將舊的邏輯經驗套入其中,即有一種“喊著新口號走老路”的感覺。被動地接受新事物,但其實“換湯不換藥”,這樣所謂的學習根本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別談是否有進步。因此,經驗固化以及由此產生的認識邏輯單一化亦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因素之一。正如書中所說的:

拿著舊地圖,哪怕在形式上非常認真地“依葫蘆畫瓢”,也不可能找到新大陸。

知道了這些學習障礙,我們要如何跨越這些障礙?那就要構建和尋找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如何避免越學習越焦慮、學得越多越害怕學習?4步帶你走出困惑

第二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不外乎是透過“眼、耳、鼻、舌、身、意”來感知。我們經常會說“眼不見為乾淨”“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真正讓我們瞭解並感受這個世界的並非是身上的某一器官,而是用“心”,學習亦如是。

可以說“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們在這個世界存在和延續的主要方式,也包括了精神的注入能力,精神的關注力主要由大腦做主,從而也引出了用腦和用心的不同。以讀書為例,用腦即是理解了一句話、一篇文章、一本書;用心則是一種“內明式”的閱讀方式,不必注重某一字某一句,而是跟著文字一遍遍地用心“浸泡”在文字裡,和作者產生共鳴,讓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由內而外地透過自己的心靈透顯。

用腦了,我們就能記住某一事物或某一概念,但用心了,我們才能做出重大的選擇和決策。

用心,可以超越文字本身,才能真正懂得作者的心意,才能實現真正有效的學習。

為了有效地學習,《心智成長》作者李書玲告訴我們需要樹立五條正確的學習觀念,:一是對“我”的覺察和認識是學習的前提,生命科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二是向內求,勇於應對並保持積極的預期;三是學習方法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四是既要訓練思維能力,又要學會煉心;五是將實修、實操貫穿學習的始終。

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才會明白自己是“為什麼而學習”“學習是為了追求什麼”,才不容易進入各種學習誤區而虛度光陰。

如何避免越學習越焦慮、學得越多越害怕學習?4步帶你走出困惑

第三步、訓練思維能力

我們能看到什麼風景和我們站在什麼地方有很大關係,因為視野的範圍決定了我們能看到的範圍。如果一個人站在一樓的視窗,那麼,他不可能看得到八樓視窗上的風景。在八樓,我們既能看到遠處的群山,也能看到近處的人們在田間勞作,如果田間的人們在收穫果實,說明了此時正是秋天。

在八樓我們既能看到更廣闊的風景,還能知道大環境中事物的構成和相互之間的關係時(秋收與秋天)——這在一樓是看不到的,意味著我們思維層次在提高;在八樓,我們可以遠處也可以看近處而不必局侑於某一角落,意味著我們能夠隨時地靈活地調整看待問題的層次和角度,更意味著我們思維的張力在提升。

思維層次的提高和思維張力的提升,意味著我們的思維能力亦在提高。而思維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最基礎的訓練方法便是“聽說讀寫基本功”,這是一個人思維能力訓練和呈現的基本載體。“聽說讀寫”是大腦思維能力的主要表現形式,亦是一個人內在的能力和水平,並且,這些基本功還可以透過持續的訓練而不斷提升。

“結構化思維”亦是訓練方法之一,這個更側重於“認知和分析能力訓練”。由於大腦能夠記憶的資訊是有限的,為了能夠對一個事物能更加完全清晰地認知或判斷並不被大腦其他的資訊所幹擾,我們需要主動訓練資訊處理能力,並形成一種穩定的思維習慣,這便是“結構化思維”,亦即是“結構化思維訓練”。

思維能力的提高代表著我們看待問題將會更加全面,更能抓到根本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浮於表面陷入到問題裡面出不來。

如何避免越學習越焦慮、學得越多越害怕學習?4步帶你走出困惑

第四步、知行合一

其實,最高效的學習方法,便是真實、專注和覺察。

真實就是要內外一致,你的內心想什麼,行動亦一致。一個人虛偽的人,不可能一輩子帶著仁善的面具,終有一天,他會因“內外不一致”而身敗名裂;一個虛榮的人,終會因愛面子而醜態百出。不裝不作,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做真實的自己。

專注——熟能生巧的力量。在學習過程中的最大幹擾就是念頭散亂,專注的訓練能幫助我們排除干擾。央視節目《大國工匠》裡的周東紅,30年來始終操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令人驚歎,我們看到的是他締造出來的神話,但我們看不到的是他背後的付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對工作的專注。唯有專注,唯有用心,才能身心合一,才能與事物合為一體,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爆發力和創造力。

覺察是對關注點、重心與根的持續體會和深入。根是指一個人的根基、基礎。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內外一致,全身心投入,堅持不懈地去做對的事情,必能熟能生巧,從而產生一往無前的創造力與推動力。

如何避免越學習越焦慮、學得越多越害怕學習?4步帶你走出困惑

結語:學習是人一生的修行

採銅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說過:學習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誌,對很多人來說更是融貫一生的修行。

我也是同意這個觀點的,人類之所以能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人類善於學習。唯有不斷地學習,才在能夠應對這個世界的千變萬化。

正如《心智成長》這本書所說的: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變化是唯一不變的,那麼“成為高效的學習者”就是我們唯一能夠應對變化的方式。

願我們越努力越優秀,越學習越優秀,才能不辜負自己,亦不辜負這個時代。

Tags:學習我們思維能力才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