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中國美術史:黃公望和他的山水鉅作

由 啥子美術史 發表于 藝術2023-01-20

簡介他在繪畫上,主要師法五代北宋的荊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畫法,將披麻皴、點苔法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淺絳作畫,淡墨幹皴、蒼潤渾厚、為明清不少文人畫家所推崇

中國美術史誰寫的好

元代晚期,有四位文人畫家: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被後世稱為“元四家”。他們生活在江浙一帶寄情于山水畫的創作,並取得極高的成就。其中最有知名度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黃公望。

中國美術史:黃公望和他的山水鉅作

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痴道人,是江蘇常熟人。本姓陸,原名陸堅,因為年幼時父母雙亡,過繼給當地黃氏老翁為嗣。當時黃翁年近90自述“公望子久矣”故以公望為名,以子久為字。

中國美術史:黃公望和他的山水鉅作

倪瓚《六君子圖》

他出生於宋元交替的混亂時期,元朝建立後取消了科舉制。文人階層失去了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黃公望在一次政治事件中,被牽連入獄,受這一挫折使他深感人世險惡,出獄後他便加入了全真教成為了一名道士,自號為大痴道人。他先後在松江、蘇州、杭州等地賣卜傳道,晚年又移居到浙江富春山中,並經常有云遊往來於松江、常熟、蘇州、無錫、宜興等地與各地的文人雅士互通往來,他為倪瓚的作品《六君子圖》題詩云:“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參與詩文雅集,並以彼此之間的詩、書、繪畫相贈為禮。他精通詞曲,性格豪放,傳世的繪畫詩文作品也大多創作於這個時期。

中國美術史:黃公望和他的山水鉅作

黃公望退隱山林,以書畫寄情託志,並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在元四家中年歲最長,曾經受到過趙孟的指授,藝術思想也多原來如此。他在繪畫上,主要師法五代北宋的荊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畫法,將披麻皴、點苔法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淺絳作畫,淡墨幹皴、蒼潤渾厚、為明清不少文人畫家所推崇。

他在晚年藝術越加精進,70歲左右繪成《溪山雨意圖手卷》、73歲之時做《天地石壁圖》81歲畫成《九峰雪霽圖》、尤其是79歲開始創作,成於82歲的《富春山居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成為傳世名作。

中國美術史:黃公望和他的山水鉅作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為他的師弟鄭樗所畫,繪製完成,後幾次易手,輾轉流傳,並由“焚畫殉葬”而分為首尾兩部分,較短的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較長的後半卷稱《無用師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全畫近兩丈長,以蒼潤精煉的筆墨和優美動人的意境,描繪了浙江富陽、桐廬一帶的山水容貌以及富春山周圍的自然風光。前後斷續,醞釀數年完成,並沒有太多的拘泥於物象表面的細微刻畫而是著重於把握山水的整體風貌,以瀟灑活脫的筆墨抒發作者的主觀意趣,畫卷中江水平靜峰巒起伏,叢林亭舍,舟船橋渡點綴其間。畫法吸收了董源、巨然的特色而更加簡括,顯示出高超的筆墨功力,是黃公望的經典之作。另外,這幅畫還被拍成同名電影,但評分較低,不建議大家去看。

中國美術史:黃公望和他的山水鉅作

此外,他還著有《寫山水訣》一篇,言簡意賅的論述了山水畫的畫法,文中談及”山水中用筆法,謂之筋骨相連,有筆有墨之分;用描處糊突其筆,謂之有墨;水筆不動描法,謂之有筆,此畫家緊要處,山石樹木皆用此。”“畫石之妙,用藤黃水侵入墨筆,自然潤色,不可多用,多則滯筆。間用螺青入墨為妙。”又謂“作畫只是個理字最緊要。“提出”皮袋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摹寫之。分外有發生之意。”這也是我國古代山水畫早期寫生的理論之一。他在剖析各種不同畫法之中重視自然景觀的描摹,是極為重要的繪畫理論著作。

更多內容,歡迎點選關注

中國美術史:傳統花鳥畫的起源

外國美術史:德國自畫像之父——丟勒

中國美術史:在元代的宋朝遺民——趙孟

外國美術史: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

中國美術史:畫院的“瘋子”——梁楷

Tags:黃公望美術史富春山山水畫倪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