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弗洛伊德,人格的三種成分

由 志鵬影印部 發表于 藝術2022-12-28

簡介自我的機能是為滿足本能衝動尋找現實途徑,一個兩歲大的孩子餓的時候,他怎樣得到吃的東西呢

人格分為什麼和什麼

弗洛伊德,人格的三種成分

圖片來自網路

人格的三種成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記錄我們一起成長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慾理論認為。人格的三種成分本我、 自我和超我逐漸發展。 並組成一個五階段的心理性慾發展的連續過程。本我是剛出生時表現出來的全部東西。它的唯一機能是要滿足天生的生物本能,而且它總是試圖立刻讓這些需要得到滿足。你不妨想想,小嬰兒看上去的確是“完全本我”的。只要餓了或尿了,他們就會哭鬧,直到需要得到滿足,一點兒也不懂得忍耐。

自我是人格的有意識的、理性的成分,它反映出兒童逐漸出現了理解、學習、記憶和推理能力。自我的機能是為滿足本能衝動尋找現實途徑,一個兩歲大的孩子餓的時候,他怎樣得到吃的東西呢?他找到媽媽,說“麵包”。隨著自我的逐漸成熟,兒童就能更好地控制非理性的本我,尋找比較現實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

但是,即使用現實方式滿足需要,也並不是總能被接受。一個3歲孩子很可能會在兩頓飯之間餓了,去偷著吃甜點。結果被大人抓住。人格的第三種成分叫做超我,它是良心的領地。兒童在 3~6歲期間逐漸能夠把父母的價值觀和標準內化(變成自己的價值觀和標準),超我開始形成。超我一旦出現,兒童就不再需要成人告訴他們什麼是好壞,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過失,並且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感到羞愧和恥辱。因此,超我像一個內部督察官,它臨督著自我。 讓自我為本我的不合期望的衝動尋找一個出口。

摘自《社會性與人格發展》

Tags:自我人格滿足兒童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