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畢沙羅-最堅定的印象派大師

由 明星吐槽八卦 發表于 藝術2021-12-10

簡介5、蓬圖瓦茲附近的艾尼麗街畢沙羅 法國 1874年 布面油畫 55x92cm 巴黎奧賽博物館這幅畫展示了蓬圖瓦茲附近的田園風光,馬車、車上的男女,行人、佇立田間的男女,以及高高的挺拔的樹木,構成了美麗、安謐的畫面,它的主調是春天的綠色和較為

點彩派畫家的代表有誰

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1830年生於安的列斯群島的聖托馬斯島,1903年卒於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1、

蓬圖瓦茲的雅萊山

畢沙羅 法國 1867年 布面油畫 87 x 114。9cm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在看過畢沙羅1867年的這幅《Jalais Hill, Pontoise》後,稱譽他是“我們這個時代三四位大畫家之一。他的筆法堅實粗放,有大師的傳統。這樣美麗的畫幅只能出自一個誠實者之手。”蓬圖瓦茲(Pontoise),法國北部城市,法蘭西島大區瓦勒德瓦茲省的一個市鎮和該省的一個副省會,距離巴黎市區大約34公里。畢沙羅和塞尚曾長期居住於此,並以這一地區的風光為背景,創作了大量的印象派油畫作品,包括這幅《蓬圖瓦茲的雅萊山》。

2、手拿長棍的牧羊女

畢沙羅 法國 1881年 布面油畫 81x64。7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畢沙羅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就把人物繪畫作為創作的中心,只把風景作為人物日常活動的場景。這幅畫就是人物創作的代表作。整個畫面以人物為中心,小女孩穿著樸素,身體歪斜,坐在草地上,手裡拿著一根樹枝,眼睛專注地看著樹枝的末梢,神態悠閒,一個活潑可愛又對生活無奈的農村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這幅畫參加了1882年第七屆印象派畫展。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畢沙羅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3、蓬圖瓦茲的坡地

畢沙羅 法國 1873年 布面油畫 61x73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這幅畫捕捉到了春天早晨的寒光中鄉間獨特的一面,包含的眾多元素讓它成為不朽的作品。畢沙羅一家1873年初遷至距巴黎市區約34公里的北部城市蓬圖瓦茲,前後住了十年。這些房子都是較新的建築,不遠處卻有一個古鎮。畢沙羅在畫中著重勾勒了山坡上擁擠的村舍,厚重巨大的山坡佔據了大部分畫面,只給天空留下小小的一端。他為作品選擇了柔和的色彩,把重要的位置給了傳統的鄉間活動,就是以前米勒鍾愛的主題——犁溝整齊的田地、小片的菜田以及老農緩慢的步伐。整幅畫透著健康的鄉村氣息,給人以豐滿而古老的印象。由光禿泛青的樹木、冒煙的煙囪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構成的早春景色,欲發地給人加深了這種印象。這幅畫參加了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

4、林中浴女

畢沙羅 法國 畫布油彩 1898年 60x73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畫家畢沙羅曾有“點彩派始祖”之稱,他在這幅畫裡運用點彩的技法,把樹叢、小溪、河岸及浴女都分析為冷暖彩點,因而產生了一種撲朔迷離的效果。物象的輪廓不明晰,卻與環境、背景相融合。幽靜的林中空地,陽光燦爛,一青春少女正要洗浴,她裸體坐在岸邊,正要下水。畫家以藝術的語言方式,讚美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讚美了青春生命的美好。

5、蓬圖瓦茲附近的艾尼麗街

畢沙羅 法國 1874年 布面油畫 55x92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這幅畫展示了蓬圖瓦茲附近的田園風光,馬車、車上的男女,行人、佇立田間的男女,以及高高的挺拔的樹木,構成了美麗、安謐的畫面,它的主調是春天的綠色和較為柔和的筆法。畢沙羅一家1883年前一直住在埃爾米塔日街。這條街把瓦茲河畔和艾尼麗路連在一起。艾尼麗路通向往北八公里處的小小的艾尼麗村。畢沙羅再一次離開大城市,醉心於附近尚保留完好的小鎮的鄉野氣氛,同時又不因此而回避對這條他走了十年的街道所做的現代化改造。事實上這條加高的路和畫中右邊的小橋就剛剛被改造過。但這些改造與周圍的風景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絲毫沒有影響畫面的和諧和溫馨。

6、洛德希普林恩火車站

畢沙羅 法國 1871年 布面油畫 73x92cm 英國倫敦可陶德學院畫廊

這是一幅柯羅式的風景畫。25歲的畢莎羅在萬國博覽會上,一下子被柯羅的風景畫吸引住了,這決定了他終生走風景寫生的藝術道路。他後來曾專程拜訪過柯羅,並得到柯羅的指點和教導。60年代中期,畢莎羅是以柯羅的學生自居,參加沙龍畫展,直到70年代他的畫風還受著柯羅風格的影響。在這幅作品中,我們明顯感覺到運用柯羅的表現手法創作,單純清新的藍綠色調和樸素優雅、帶有古典韻味的幽靜氣氛顯而易見,畫法沉穩,雖有柯羅影響,但仍然是畢莎羅的。

7、蒙馬特大街

畢沙羅 法國 1897年 布面油畫 73x92cm 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這是一幅境界寬廣的城市風景畫,畫家以敏銳的觀察力,精心地捕捉了俯瞰的蒙馬特大街車水馬龍的喧囂情景。他放棄了固有色的觀念,以補色體現景物的明暗變化,用原色做適當調整。以細碎的筆觸體現光的顫動,造成模模糊糊的形象。畫面中街道寬廣,行人與馬車都是速寫而成的,簡練、靈動,景物朦朧模糊、跳躍閃動,各種暖灰、冷灰、深灰、淺灰構成一幅格調高雅的城市風景。

8、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畢沙羅 法國 布面油畫 1872年 60x73。5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畢沙羅風景畫是向他的老師柯羅學習的,但決不是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一種特有的靈敏悟性,把柯羅的畫法完美地融入自己原有的熟練技巧和瀟灑格調之中,以極其自然的形態出現在畫面上。從這一幅《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中看到的既有柯羅影子,但更多的是畢沙羅自己的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柔和深遠的雲天,給人的時空和色彩的感覺妙極了,這種印象的真實感能喚起每個人如同身臨其境的回憶。

9、村落·冬天的印象

畢沙羅 法國 1877年 布面油畫 54。5x65。5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在這幅畫中,畢沙羅嘗試運用塞尚式的較為闊大、穩重、堅實的筆觸代替他原有細碎的筆觸,其色彩也有類似塞尚式的單純冷暖過渡,色塊鋪墊得厚實,富有平面感,畫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個畫面比塞尚活潑且含溫情。

10、菜園和花樹

畢沙羅 法國 1877年 布面油畫 65。5x81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畢沙羅真正屬於早期印象派風格的代表作品,形成於70年代後期,畫家在1877年作的這幅《菜園和花樹·蓬特瓦茲的春天》就比較典型。他運用細小的筆觸點畫造型,色彩的配置過渡非常微妙、豐富、沉穩與厚實,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畢沙羅畫法。這種畫法和後來的修拉點彩派畫法有相似之處,但內在氣質不同。這幅畫給人以輕鬆、愉快、充滿生機之感,畫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歡暢的筆觸讚美春天誘人的景色。

11、兩個年輕農婦

畢沙羅 法國 1892年 布面油畫 89。5x116。5cm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在這幅《Two Young Peasant Women》畫中,畢沙羅熱情洋溢地讚美了樸實而勤勞的田間婦女。哈代有一首歌頌勞動婦女的詩《我們這些田地裡的女人》:雨下的多大呀,當我們勞作在燧石梳灰地,不能站在山上,給切割磨剪下大頭菜,溼漉漉浸透了我們——啪啦,啪啦,啪啦;雨下的多大呀!雪下的多大呀,當我們穿過燧石梳灰地,去大谷倉拔蘆葦,因為我們沒辦法切一棵大頭菜。——雪花在每個門口每個窗框上:雪下的多大呀!陽光多閃耀,當我們從燧石梳灰地,又一次去從伺弄奶牛幹起,在歡笑的草地,和六十隻奶牛,還有奶桶、歌、以及愛——多麼輕率:陽光多閃耀!

12、收穫

畢沙羅 法國 1901年 布面油畫 53。9x64。7cm 加拿大渥太華國家畫廊

13、蓬圖瓦茲的偏僻住戶

畢沙羅 法國 1867年 布面油畫 151。4x200。6cm 美國紐約古金漢博物館

14、乾草堆的農婦

畢沙羅 法國 1889年 布面油畫 73x60cm 私人收藏

15、收穫季節

畢沙羅 法國 1876年 布面油畫 70x60cm 巴黎奧賽博物館

16、草垛休息

畢沙羅 法國 1891年 布面油畫 65。4x81。3cm 美國聖安東尼奧藝術博物館

17、珍妮畫像

畢沙羅 法國 1872年 布面油畫 72。7x59。5cm 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

18、自畫像

畢沙羅 法國 1903年 布面油畫 41x33。3cm 英國倫敦泰德畫廊

畢沙羅生平: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1903年11月13日,畢沙羅離開了人世。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

在印象派諸位大師中,莫奈是發起者,並且以自己的作品給這個畫派命了名。但是,要說這個畫派的真正領袖,那麼,非畢沙羅莫屬。他是惟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可謂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

畢沙羅1830年7月10日出生於西印度群島中的聖托馬斯島,祖籍法國波爾多。父親在島上開了個百貨店,生意挺紅火,算得上當地的一個富商。他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事業。畢沙羅呢,卻在巴黎上學時迷上了繪畫。回到島上後,他在父親的店裡幹活,一有空就跑到外面寫生。他想專門畫畫,父親不許,5年後,他毅然離家出走,流浪到委內瑞拉。在那裡,他創作了自己的第一批油畫。最後,父母不得不妥協,送他去法國學習繪畫,在學院派大師的畫室裡練習人體。日子一長,他受不了學院的那種單調沉悶。他喜歡大自然,愛到學院派大師們不屑一顧的粗野的鄉村裡去作畫。這種愛好決定了他在沙龍的命運。

1859年,他的作品入選沙龍。而其後,則連續兩次落選。就在那時,他因為和母親的女僕相愛同居,家裡面因此不再給他資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畫又賣不出去。為了餬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畫刷跟油漆刷差別不大。妻子也下到田間,拼苦拼累地掙點子小錢。貧窮沒有能擊倒這位堅韌的畫家。在給一個朋友的信裡,他說:“繪畫使我快樂,它是我的生命,其他無關緊要。”作家左拉在看過他1867年的《雅萊山,蓬圖瓦茲》後,稱譽他是“我們這個時代三四位大畫家之一。他的筆法堅實粗放,有大師的傳統。這樣美麗的畫幅只能出自一個誠實者之手。”

1870年,畢沙羅被普法戰爭趕至倫敦,在那裡認識了畫商保羅·丟朗-呂厄,他後來成為畢沙羅藝術最重要的贊助商。而英國風景畫大師康斯太勃爾、透納等的作品則是他此行的另一個意外收穫。他的色彩因此變得歡暢明亮。

由於總是被沙龍拒之門外,1874年,莫奈提出搞個獨立展覽,跟沙龍對抗,畢沙羅等畫家大力支援。於是,一個以“無名藝術家、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協會”為名組織的聯展開幕了。可是,他們得到的只是一片鬨笑和譏諷。當時一位極有影響的評論家說:“那些自封為藝術家的人,拿起畫布、顏料和筆,胡亂塗抹一番,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大作。這群傢伙愛慕虛榮近乎瘋狂。應該讓畢沙羅懂得,樹不是紫色的,天空也不是新鮮的牛油色。在鄉村裡,我們找不到他畫的那些。”

連續幾次展覽的失敗,連當初雄心勃勃的發起者莫奈也萌生去意。當1879年準備第四次展覽時,他終於屈服,把自己的作品送向沙龍,退出了印象派團體。德加罵他是“叛徒”。這進一步加劇了團體內部的不和與分裂。

畢沙羅靜靜地堅守著,他沒有野心,當團體內部捲入爭吵之中,他的堅定、安詳、平和、謙遜、智慧與熱誠,不僅為他贏得了尊敬,也使他成為這個團體的穩定因素和實際上的領袖。他先後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參加聯展。

畢沙羅的生活雖然充滿了艱辛,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卻在其中努力發掘詩意之美和快樂之光,他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切事物都有美,問題在於怎樣把它表現出來。”晚年的畢沙羅仍然創作不輟,由於丟朗-呂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隨之改善。60歲後,由於腿病,他無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寫生,就天天在窗邊作畫,直到病逝。

印象派團體中的“中流砥柱”--畢沙羅

卡米耶·畢沙羅(1830-1903)堪稱印象派團體中的“中流砥柱”,儘管其他幾位印象派大師的“社會知名度”比他大,但總體作用仍有所不同。

塞尚、高更等都稱自己是畢沙羅的學生。他是唯一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壓力,也不管內部有多大的紛爭,畢沙羅靜靜地堅守著,先後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參加聯展。

出身商人之家的卡米耶·畢沙羅不願隨父親經商。但到了法國學畫,他生活窘困,畫賣不掉,不得不做油漆匠來謀生。但他說:“繪畫使我快樂,它是我的生命,其他無關緊要。”作家左拉在看過他1867年的《雅萊山,蓬圖瓦茲》後,稱他是“我們這個時代三四位大畫家之一。他的筆法堅實粗放,有大師的傳統。這樣美麗的畫幅只能出自一個誠實者之手。”

畢沙羅也曾一度追慕點彩派創始人喬治·修拉的風格,並以這種技法畫了一些作品,但不久以後便認識到,點彩技術不適合自己的氣質,還是要誠實地以自己的風格來創作。這幅1873年畫的《蓬圖瓦茲:埃爾米塔日的坡地》,彷彿能讓人嗅到鄉村清新氣息。那專注於農時的老農,讓人覺得有點像畢沙羅本人。60歲後的他,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因腿疾而不能行走,就天天在窗邊作畫,直到病逝。

Tags:畢沙羅印象派布面油畫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