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由 育兒知識看這裡 發表于 藝術2021-09-01

簡介當恐懼情緒無法表達,我們會透過塗鴉解讀兒童的內在

黑筆怎麼擦掉不留痕跡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怕黑,怕怪物幽靈,怕被拋棄,怕理髮,怕失去父母的愛,怕上幼兒園,怕幻想出來的各種形象……幾乎所有的兒童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隨意塗鴉,用畫筆自如地畫出只有他們理解的圖形,呈現心中的世界,這也幾乎是所有兒童的最愛。

在育兒這門“藝術”從未像今天這樣有難度的年代,家長們忙於滿足家庭經濟需求,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子女進行持續有規律的溝通。學校也沒有為親子留下更多對話的時間,因為有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作業”在,這讓他們的內心沒有機會言說情緒也無法被涵容,這讓兒童更加焦慮且充滿恐懼情緒。

恐懼情緒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它並不是全無用處,有時它會對兒童成長有保護作用,

比如能幫助兒童避免某些危險。成人要做的是能辨別出與成長相關的“正常”的恐懼情緒,學會從容面對,既不低估,也不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加劇恐懼情緒。

畢竟恐懼情緒更多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治癒的。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1

恐懼和塗鴉之間的天然聯絡

塗鴉因其沒有任何約束或過於概念化的規則,為兒童的感覺、情緒和敏感世界留出了空間,是成人進入兒童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相較於語言在教育和引導兒童過程中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獅子王》

等動畫片幾乎沒有臺詞,繪本

《神奇飛書》《雪人》《七號夢工廠》《海底的秘密》《聚焦》

本身就是無字書,卻深深吸引著0-99各年齡段的人們且經久不衰。為何?因為語言並不是一種全面的交流工具,它會因教育和情感因素失真,如此一來,非語言表達在兒童教育中就有著重要的意義。

塗鴉能反映兒童無法透過語言和行為表達的性格特徵,並且經常能提示那些語言和行為背後的深層含義。

因為塗鴉所傳遞出的資訊,既包括內容也包括操作。比如,如何握筆,從哪裡開始畫,在紙上留下什麼樣的線條 ,用多大力度,畫面在紙張上所佔空間大小、塗鴉的形狀等等。這些都能幫助解讀兒童內在的恐懼情緒與心理型別。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比如放鬆的握姿表現著他們舒緩的內心,當內在緊張或恐懼,握姿亦緊張不已;

線條流動舒緩,表明兒童內在充滿安全感和自信,線條猶疑不決,表明兒童需要成人的安撫和鼓勵;

圓圈表明平靜、和諧的情感狀態,每一個稜角都意味著緊張和反抗;

用剛勁有力的動作塗鴉,表明他們精力旺盛、熱情,筆觸輕柔則表明兒童個性敏感;

經常擦除,表明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

當恐懼情緒無法表達,我們會透過塗鴉解讀兒童的內在。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2

塗鴉,解讀兒童內在的金鑰匙

一個女孩30幾歲了,不上班多年,每天在家裡除了看看手機,對什麼都沒興趣,幾乎不出門。這曾是一個乖巧,沒讓父母操過心的孩子,父母強勢且以自我為中心,她在家裡幾乎是不被看見的。

按父母的話說,一切都是為了她,可她卻在不斷地被忽略。從學習、擇校到就業都是父母一手安排。一次工作失誤令她退回家中、懶懶地活。

極致的懶是症狀,是防禦,是自我攻擊。

既然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那我就讓自己不能上班、不能動,以此來呈現自己的“被活著”。當今社會,功成名就卻體會不到快樂且有強烈的無意義感的人多,而這和退出工作的懶惰是一體同質。

如果我告訴你,這一切在陪伴兒童的成長中,在兒童隨手的塗鴉和繪畫中就能找到訊號,你可願意重來?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成長是有痕跡的。如果倒推幾十年,這個沒有讓父母操心的孩子,會有很多被忽略的訊號:

塗鴉時那本該活力滿滿的年齡落筆的線條卻柔弱,佔用空間儘可能地小,勾畫的人物刻板,常由幾何形狀構成,頭小、脖子短,軀幹粗壯;

樹木則樹幹粗壯,樹幹底部寬,樹冠封閉,樹上沒有果實、花朵。畫面中常出現山脈、欄杆、牆……

這些訊號呈現著他們需要平靜、安寧與適度規則的內心。看起來的“懶惰”是在掩飾著他們無法勝任某項任務、無法滿足父母要求、無法像“別人家的孩子”的恐懼情緒。

如果此時家長能注意到這類兒童天生的特質,用適宜他們的節奏來養育,不貼標籤,不施加過多壓力,不和別人比。他們總能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發揮出潛力。然而現實是家長們無法靜待,而是過度要求致兒童更加焦慮,這又會透過“無所作為”即更加懶惰來過度補償,又或者兒童透過壓抑自己暫時達成成人要求,當有一天他們出離成人的視線,呈現案例中極致的懶。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懶是自己想要掌控生命節奏的吶喊。

的確,作為成人我們常常無法從兒童的語言中捕捉到隱藏的恐懼情緒,但我們可以透過塗鴉的細節觀察到他們生命的節奏、他們內在的狀態。

如果在你養育孩子的頭幾年,有人告訴你他們塗鴉訊號的含義,你還會無視他們的生命節奏、催促他們成長嗎?

懸浮在空中的人物形象、纖細單薄的樹幹;膽袋大且牙齒明顯的人物形象,懸浮在空中和沒有樹根的樹;四肢被簡化的人物形象,只有基本沒有點綴的樹;人物形象被邊框保護起來,沒有樹根且樹幹被塗成黑色的樹……

這些從人物到樹木匹配著出現在兒童的塗鴉中,分別對應著無法表達的各類恐懼情緒,且線條、佔用紙張空間、顏色、人物形象、樹木等等均有不同。這時,你面對著完全不能理解的的資訊,如果有這樣一本書,給予你專業解讀,給到你針對此種情況的實用養育建議,你是否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兒童恐懼心理學》就是這樣一本書,

讓你從塗鴉中讀懂兒童的恐懼情緒。

拓展學習

在孩子的塗鴉作品中,藏著他們最真實最豐富的情感與想象。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感受

孩子,引導孩子身心發展呢?

推薦????探看幼兒的圖畫世界:你真的懂孩子的“畫中話”嗎?

“媽媽我害怕”,如何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成年後不留陰影?

3

成年人的恐懼情緒對兒童諸多影響

焦慮的母親應該對孩子的大部分恐懼情緒負有責任。如果母親總是處於擔心和憂慮中,擔心孩子受傷、生病、吃不飽、吞下異物……不僅妨礙孩子自然成長,還會導致他們產生過度的恐懼情緒和持續的危險感,並將這些帶入他們的成年生活。

兒童在年幼時積累的恐懼情緒越多,成年後他們的不安全感也會越多。

一個女孩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車禍意外去世,奶奶把她帶大。讀大學時女孩還不敢過馬路,曾老師問:你是自己不敢過馬路?還是在代替奶奶不敢過馬路?

一個漂亮女孩只要月經週期稍有偏差,就焦慮到擔心自己不孕不育。以至以後每到月經週期來臨她都睡不好覺。原來她出生前,有個十歲的哥哥意外離去,媽媽養育她緊張至惶恐,於是這個女孩長大後就成為一個緊張兮兮、散發驚慌氣味的人。她無法分清哪些恐懼是自己的,哪些是媽媽的。

兒童與父母聯絡非常緊密,他們將所有正面和負面的情緒都傾注在榜樣身上,比如兒童有一些恐懼情緒就是父母在無意識中傳遞給他們的,此時,兒童被迫與父母在無意識中投射出來的恐懼情緒共處。就象母親害怕雷雨,火,牙醫,小偷……孩子會模仿母親的行為舉止,也會怕。當兒童說怕怪物,很有可能只是將父母向他們施加的恐懼情緒轉移到一個虛構的物件身上。

兒童的恐懼情緒更多的是被解讀,而非解決。因此,父母先會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然後教子女同樣的事情就尤為重要。

“情緒是我們一生都要面對的功課,我們透過外顯的情緒,瞭解情緒背後被我們所賦予意義,從而認識自己,抵達生命的喜悅之岸。”

——心理學博士 裔傳林

???? 不失控,不傷害孩子;不壓抑,不委屈自己 | 情緒管理陪伴營第6期

當從塗鴉中看到兒童無法表達的內在,理解了其內在可能存在的恐懼,作為父母也就能更好的抱持住兒童的情緒。因為懂了才能更好的愛。

Tags:兒童塗鴉恐懼情緒父母